第179章 大軍歸

正文卷

孟獲打了個冷戰:「多謝你的提醒。我險些犯下大錯。」

喜拍拍孟獲的肩膀:「弟妹平安生下個大胖小子,你不回家看看?」

孟獲連連告辭,帶著大批稀罕物回澗西部。

許多魚見孟獲心急如焚的模樣,沒叫住他,因為大軍快到府城了!

當初,自己心神不寧,僅帶兩個護衛就先行一步,巴亞等一千巴人呈第二梯隊緊隨其後,王翦帶著大部隊在最後。

如今,他們終於要回來了!

胡非子撐著病體和韓非一起,協助許多魚安排大軍。

巴人士兵們獲得封賞後,各自歸去。

剩下的秦卒則進入郡尉大營,原本的戍邊衛隊該換防的換防,該淘汰的淘汰。

即便如此,許多魚手底下還是有2萬五的衛隊,是原本衛隊數量的兩倍!

「一路辛苦,放假三日,讓眾將士適應巴蜀環境,三日後,照例練兵!」許多魚同王翦說道。

「喏!」

秦卒們害怕被野蠻的巴人敲悶棍,不敢獨自行動,選擇三三兩兩地結伴同行。

府城的城牆略微破舊,比不得軍事要塞的高大堅固,黃色的城牆上稀稀疏疏長著幾根雜草。

府城內的房屋,從窩棚到高大的磚瓦房,雜亂地分布著。

但街道卻和咸陽一樣乾淨,路上的行人有光膀子的,也有穿著巴人服飾的,巡查的里監門等並不管他們。

整個府城的氛圍,破舊中帶著喧鬧,乾淨中帶著放鬆,與大秦版圖中的任何一個城市都不一樣,有自己獨特的氣息。

「他們在作甚?為何在房子前排隊?」秦卒們很快就發現,府城中每隔1000米就有一個小房子,不少人夾著雙腿,面色憋得通紅,還在那排隊。

有膽子大的秦卒湊上前去詢問:「你們這是在作甚?你若是三急,去找個草叢解決便是。」

那人暴躁地回過頭,見詢問者身穿秦甲,緩和神色道:「剛來的?郡尉有令,不可隨地便溺。」

嘶嘶!

「原本以為許將軍只在軍中要求嚴格,沒想到在郡內也是如此!」

「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還以為許將軍是故意折騰我們,原來是慣例啊!」

秦卒們目露同情,在答話之人就要羞惱前,趕緊開溜。

「我問過了,府城內有市集,山裡也有一個。咱們先去哪個?」秦卒們幾乎沒帶什麼東西,繼續補充物資。

「我可不敢去山裡,我就在城裡逛逛。」

「同去!」

府城的集市就在城西,是一片寬闊的空地,仿照山裡的市集,被分成九宮格樣式,一切井然有序。

因為位於府城內,市集只派駐五名士卒維護治安。

「快來,這麼多山珍!新鮮的!」秦卒指著一堆蘑菇大呼小叫。

他是咸陽本地人,咸陽周邊開發程度很高,極少能找到野生的新鮮的山珍。

「便宜賣了,這些蘑菇只需加上一點點的鹽,味道鮮美極了!」小攤販熱情地介紹著。

就在秦卒快要掏錢的時候,卻被同伴拉走:「先去看看其他的,你莫要如此心急。不打探清楚,萬一坑你,你上哪訴苦去?」

秦卒戀戀不捨地望著那一堆菌子。

「快看!鹽!」同伴找到一家販鹽商。

「澗西部的井鹽啦!質量最好,有祖宗護佑!」

秦卒一問價格,竟連官價的一半都不到!

「你這莫不是私鹽?」

販鹽商不樂意了:「我可是有官衙發的鹽引!你才販私鹽呢!」

「那為何……」

「你到底買不買?不買就不要問那麼多!」販鹽商想揮手趕人。

「買!當然要買!」秦卒們雙眼放光,一小壇一小壇地買,好像這是個大便宜一般。

販鹽商擰著眉頭:「你們買這麼多做甚?存放不好,鹽易潮濕結塊!巴蜀不似中原,潮熱得很。」

秦卒的手一頓,能從戰場上存活下來的人,都聽勸,尤其是聽當地人的勸。

「善,多謝老丈!」

秦卒們將裝鹽的陶罐束於胸前,不再逛集市,簡單買一兜子蘑菇,便回軍營了。

此事,軍營內擁擠不堪,極其熱鬧。

「你們在做甚?」小個頭秦卒擠進人群里,只見一個長長的胡桌前,坐著四五個拿著毛筆的小吏,同袍們挨個跟他們說著什麼。

「阿翁,我手裡缺錢,快寄點錢過來吧,家裡的的地怎麼樣了?我的妻快生了吧?您就給娃娃娶個名字吧。」

小吏無奈地看著面前絮絮叨叨的兵卒,等他說完,才開口道:「寄家書的人多,你語言精鍊些,每人十字。」

「阿翁,寄錢。給孫起名。勿念。」

小吏刷刷幾筆:「下一個。」

「妻,吾無法歸,攜子改嫁。」這是一個悲觀的秦卒,堅定地認為自己會埋骨巴蜀,只盼著妻子能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兒。

他的這番話,讓身後排隊的人紅了眼眶,情緒不免低落。

小個子秦卒擠進來,詢問小吏:「我加錢可多寫些字嗎?可否攜帶物件?」

小吏:「可。巴蜀離咸陽甚遠,家書不易寄。故而我們前來幫助各位寄信。」

「十字之內免費,超過一字十文。物件僅限一個小陶罐大小,百文。」

這價格不便宜,但兵卒們找不到歸家的同鄉,何況十字免費哩。

小個子秦卒掰手指頭算了一筆賬,然後眼冒精光道:「我要寄陶罐!信上寫:井鹽贈爹娘,安好勿念。」

說罷,小個子秦卒數了數百文,拍到桌子上。

周圍的秦卒不敢置信:「你瘋了?大老遠寄鹽回家?」

「哪怕鹽再精貴,也不至於此!」

「這百文運費能買不少好物!」

跟他一同去市集的同袍解釋道:「他才不傻!巴蜀的井鹽確實相當便宜!不限量,隨便買!」

小吏點點頭:「確實如此。這次我們集團寄家書,郡尉是個秦相報備過的。若是你們單獨運送,有販賣私鹽之嫌!」

「等等我!我去去就回!」

「還有我,我先去買罐鹽……」

府城內的鹽商面面相覷,這是發生何事了?為何城內的鹽業出現銷售高峰?

許多魚深藏功與名,3萬軍士帶來的豈止是兵力的增加?也會帶動當地消費和銅錢流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