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誰是櫟樹,誰是梓木?

正文卷

郡尉的眸色微閃,自己的目標只是求財。

應候范雎來信詢問巴蜀井鹽的規模,想必他對井鹽早就垂涎三尺。

自己在巴蜀郡尉的位置上,已坐滿五年,難道真的要一輩子待在這個鳥不拉屎的鬼地方嗎?

若是將商會拿下,敬上九成,自己截留一成,既能討好應候,又能中飽私囊,豈不美哉?

郡尉的手放在刀柄上,大廳中數十持兵甲士齊刷刷做出戰鬥準備姿勢。

「郡尉大人,您意欲何為?」

「朗朗乾坤之下,您要謀一己之私,行不軌之事?」

「女君曾言,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郡尉大人,您有把握讓今日之事不會流傳出去?」

面對生命威脅,世家大族們爆發出極大的反抗精神。

笑話,郡尉算個什麼東西?!

他們願意臣服於女君,那是因為女君殺了一又一個大家族,震懾眾人!其次,女君能夠提供足夠的利益,讓他們看到希望。

大棒加胡蘿蔔的策略,總是最有用的。

現在,郡尉光憑數十甲士,就想讓大家臣服,簡直是痴人說夢!

他想吃肉,不光不給大家留口湯,還想連鍋帶頭肉全部端走。欺負世家無人耶?!

眾人的激烈反抗,讓郡尉吃驚且遲疑。明明他們在許多魚那小兒面前,唯唯諾諾,許多魚讓他們往東,他們不敢往西。

為何這時候竟這般有骨氣?是有倚仗,還是瞧不起自己?

胡非子淡淡開口道:「在大王心中,天下人都不過是價值不一的物品器具。有用來燒火的小荊從,也有櫟樹和梓木。」

郡尉的臉色極其難看,胡非子這番話,無疑是在指著自己罵,罵自己就是那高大但不中用的櫟樹,許多魚才是大王看重的梓木之才。

櫟樹雖高,但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幹;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

所以荊櫟皆是不成材之木,無所可用。

唯有梓材之木,才能被用來搭建廣廈,才是秦王眼中有用的人。

「大膽!」郡尉的門客怎麼能忍受主君被罵?他們拍案而起,怒髮衝冠。

胡非子卻是站起身,不屑地瞥一眼他們,留下一句:「郡尉府中,器具奢華,飯食精緻,我用慣了粗茶淡飯,無福享受。就此別過!」

胡非子頭也不回地走出大廳,大廳眾人毫不猶豫地告辭,然後跟隨離去。

郡尉憤怒地用手一揮,將精美的漆器掃落在地:「老匹夫!冥頑不靈!」

門客勸道:「主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許多魚奉王命來巴蜀製鹽,她可上達天聽啊!」

許多魚可不像其他富商,抄家也就抄家了,掀不起波瀾。

其餘人繼續規勸:「李冰郡守雖然不管事,但他同許多魚關係莫逆,萬萬不會袖手旁觀。」

「大王頗為看重李郡守,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物給物。」

郡尉喘著粗氣,胸膛劇烈地起伏,理智上他明白門客們所言都是對的,但情感上卻接受不了。

秦國是一個不養無用之人的殘酷社會。

例如,若嬰兒四肢健全,卻被家人溺死,秦律會叛其有罪。

但如果這個嬰兒是個殘缺兒,家人上報官府,經官府查驗屬實後,可合法將其溺殺。

秦人不覺得這是一種殘忍,反而覺得這對孩子,對家人都是一種解脫。

即便在幾千年以後的現代社會,仍然會有許多人認為窮就不應該生孩子,這是讓孩子受苦。

如果產檢時,孩子查出有先天性疾病,也不應該把孩子生下來。

在秦國,每個人都得要讓自己變得有用,承擔社會責任,這樣才能安居樂業。

郡尉捫心自問,在大王心中,自己和李冰,許多魚相比,孰輕孰重?

「唉,今日,是我莽撞了。」郡尉打斷牙齒活血咽,這份恥辱,比上戰場投敵還要屈辱!

門客們淚流滿面,叩首道:「怎麼會是主君的過錯?是我們沒有盡到門客的責任,錯估本地豪強的決心。」

就在郡尉和門客們上演主臣一心的戲碼時,更多的戰況,被傳到巴蜀。

「許多魚救出信涼城兩萬大軍,智渡汾河!斬首近萬!」

郡尉和門客們後怕,這女郎竟然厲害如斯?!幸好當日未曾撕破臉。

而得知消息的商會眾人,猶被注入一計強心針,敲鑼打鼓地將這番戰績宣揚得路人皆知!

「不愧是女君啊,將星下凡!」

「我早就說過,神女有天神庇佑,定能轉難呈祥!」

「這番戰績,秦王不得加封女君爵位?」

「哎呦,女君若是把這2萬秦軍帶回巴蜀,誰能與之敵?」

「這2萬秦軍可都是精銳部隊,再加上戰火的歷練,怕不是能以一當十?」

「哈哈,恭喜恭喜,這波投資,大家賺大了!」

「同喜同喜,跟著女君,有飯吃!」

巴蜀郡內,一片歡欣鼓舞。原本蠢蠢欲動的鬼魅們,紛紛藏在暗處,探出頭觀望。

郡尉是個能屈能伸的人,哪怕心中恨不得將眾人砍掉腦袋,臉上仍是笑意盈盈,似乎當日只是一場普通的宴會,並未發生任何的不愉快。

「李郡守,胡非子,好消息啊!」郡尉大笑著跑到郡守府報喜。

「許女郎提前奔赴河西,構築防線!如今,王齕將軍和許女郎順利匯合,將敵軍擋於河西防線外,不得寸進!」

李冰聽到這個消息,心中重石落地,和藹地同郡尉等人慶賀。

兩個浸淫官場數年的老狐狸,場面話不斷,最後默契地達成協議,恢複表面的和平。

待郡尉走後,胡非子對李冰稽首:「多謝李郡守,勞煩李郡守費心了!」

李冰放鬆下來,疲憊道:「胡非子客氣了,於公,多魚在為國征戰,我不能讓他人拖她後腿,影響她心神。於私,多魚同我感情深重,我不能讓她受欺負!」

李冰這次是得知宴會之事,特意放下都江堰的事,趕回來坐鎮。

他和許多魚合作得十分愉快,並不想換一個合作對象。

如今郡尉消停了,李冰自是要趕回去繼續修渠。

然而,在李冰走到半道上的時候,一個重要消息快馬加鞭傳來……

感謝隨風而思2的月票,感謝zt小說迷,潸流的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