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再生稻

正文卷

第105章 再生稻

韓非被許多魚的話驚掉下巴,但細細想來,也在情理之中。

「那便只能做暗賬了。」韓非和許多魚心照不宣,瞬時理解了彼此的意思。

許多魚等人,經過多日討論後,終於把商會框架建立好。

商會會長是許多魚,副會長鬍非子和韓非,下有組委會,行動委員會,監察會。

組委會由各大世家,巴人,小商販等各派代表組成。

行動委員會負責具體方案的實施,孟獲任行動組組長。

李冰和郡尉則隱在幕後,利益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輸送。

因為資源龐大,歸屬權雖然上交商會,但實際由各家看管。相當於投資者由擁有者,變成管事。

韓非為商會制定了嚴苛的商會規程以及懲處措施,確保會長的集權。

等這一整套流程走下來,冬季已經過去,馬上就要進入春耕階段。

此次春耕規模,空前絕後。

因為許多魚打算將春耕作為商會的第一場戰役,也是一塊試金石。有不服從者,踢出商會。

春耕一事,為重中之重,李冰身為郡守,本應坐鎮,但都江堰工程遇到了困難,需要鑿山。

「多魚,春耕一事,盡數交給你了。切記,一年春耕,決定了這一年全郡百姓的饑飽!」縱使李冰信任許多魚,仍是再三叮囑。

許多魚行禮:「李叔父放心,我定做好春耕工作!不知李叔父心憂何事?」

李冰:「遇山阻擋,恐不能緩解今年水患。」

許多魚對此事上心了,按照計畫,今年李冰修建出都江堰的雛形,雖不能徹底解決水患,但會保住眾多平原。

因而,今年的春耕面積會大幅擴大,往年常遭遇水患的平原地帶,也會嘗試種植。

「李叔父,我曾聽人說起熱脹冷縮的原理。冷熱交替,頑石易碎。」許多魚提出解決方案。

李冰聞言,歸心似箭,打馬狂奔:「果真是天之驕女,旁人一生所學竟不及你半分。莫非真是神授?我先去試驗一番,若真有效,叔父定會在大王面前,為你請功!」

許多魚目送李冰遠去,這才召見陳相。

陳相自跟隨李冰赴巴蜀之後,一直都在嘗試優化土豆苗。

許行等農家子在各地的種植經驗,彙集成竹簡,被送給陳相。

「女君!」陳相知道,春耕在即,重用自己的時候到了!

這段時日,手工業者,堪輿家,遊俠,走商等,各個都忙得飛起。

只有自己,在默默地探查耕田。

許多魚帶著陳相來到一處暖屋,物種擺滿一盆盆,密密麻麻的小秧苗。

許多魚指著脆嫩,弱小的秧苗,介紹道:「這是再生稻。一年可收穫兩茬。早稻三月耕種,六七月可收穫。」

「收割時,大約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讓其再長出一季稻子,十到十一月可收穫。」

基於巴人的歸心,許多魚的聲望再次上漲,便在聲望商城中兌換出來再生稻。

當時有雙季稻和再生稻兩個選項,這兩者在《山海經》中都有記載,但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而且良種難得。

雙季稻是在同一塊稻田裡,一年中種植和收穫兩季水稻的稻作制度,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可分為雙季連作稻、間作稻和混作稻等。一季產量沒單季稻高,但總產量要勝於單季稻。

再生稻,亦稱稻孫子,能雙季收割,一般適用於陽光和熱度不夠種植兩季稻,但是種植一季稻又有多的地區。

它利用中稻或早期收割後的稻茬,適當地施肥灌水、中耕、除草,促使基節上的側芽萌發分蘗(再生櫱)。若氣溫適宜,萌發的再生櫱經20~30天即可抽穗,兩個月左右成熟。

再生稻種植的麻煩之處和雙季稻一樣,都需要精細的勞作和足夠的水肥,但優勢是種植簡單,比雙季稻更易推廣。

所以最終許多魚選擇兌換再生稻。

陳相:「女君是想同時推廣土豆和再生稻?」

「對,在水肥足夠的田地里種植再生稻,惡劣的地方種植土豆。」許多魚不想放過任何一塊田,哪怕是最下等的田地,都要給我長出東西!

陳相雖然種過單季稻,但從未見過雙季稻和再生稻,第一次就要這麼大規模種植,陳相十分忐忑。

「女君,農學一事,不可躍進!何不如先嘗試官田?」

許多魚自然知道陳相是對的,但時不我待,有些險必須冒!

「水稻種植比傳統的粟、黍、稷要麻煩許多,是越伺候越高產的精細作物。我這裡有一本種植手冊,你可仔細研讀!」

許多魚把自己手抄的竹簡,珍重地交到陳相手中。

這份手冊也是從商城中買到的,跟種子價格一樣。為了這兩樣東西,許多魚再次光榮地成為窮光蛋。

陳相翻開竹簡,裡面資料詳細,圖文並茂,何時抽穗,如何掐苗,都有介紹。

更讓陳相激動的是,裡面竟然有漚肥之法!

發酵農家氮肥、綠肥、腐殖肥,甚至連魏晉時期,將肥料做成「團肥」「肥料丸」的製作方法都有!

有了團肥和肥料丸,陳相就能掌控肥料品質,不會因肥料不足或腐敗等問題,影響收成。

陳相抱緊竹簡,心中多了幾分底氣:「女君,我會召集剩餘的師兄弟,前來輔助我!」

沒錯,當初許行並沒有帶走全部的農家子!

秦國在各國民眾中的名聲不好,加上長平之戰一事,當初未來得及投奔許行的農家子們,被許行寫信告知,勿要前往秦國。

這就大大地便宜了許多魚。

「來者不拒!有需資助者,你儘管提!只要春耕辦成,我絕不虧待你們!」許多魚財大氣粗道。

過了多少年捉襟見肘的日子,終於能闊氣一回。

「喏!」

陳相拍拍自己的臉頰,心中不免為恩師許行感到惋惜。

許行雖在秦國指導耕種,但精力卻被官僚牽扯,行動上受到許多限制。

哪能像自己這一樣,要錢給錢,要人給人,還給良種和種植指導……

陳相蠢蠢欲動,要不要把恩師身邊的師兄弟們挖過來?他們常伴恩師,獲得的教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