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見招

正文卷

第80章 見招

「以赤藤五十斤,石槽內水浸半月,取出曬三日,復入槽添水。浸泡晒乾,照式編穿,共二十副。其外桐油油之,其甲輕堅,能隔矢刃。利於水火。又以此藤作笠,臨敵作盔,陰則備雨。」

毛穎嘴裡嘀嘀咕咕背誦許多魚交待的製作方法。

赤藤甲的製作並不難,只是對野藤要求比較高,而且需要桐油。

巴蜀之內,桐樹並不算稀少,但畢竟是野生的,沒有成林成片,收集桐樹籽需耗人力。

桐油雖早已有文獻記載,但並未大規模普及。

在後世,桐油是珍貴的戰略物資,生桐油可用於醫藥外敷,熟桐油可為武器機械做保養。

現在,桐油多用於塗抹在傢具之上,可防蟲蛀,外表看起來更光亮。多見於貴族人家,民間少見。

因而,若想大規模生產藤甲,還需要建桐油所。隨著桐油消耗加大,還要人工種植桐樹。

油桐分三年,五年樹,因此,種樹之事如今就要提上日程。

毛穎和胡非子忙忙碌碌,日升而出,日落才歸,十分盡心儘力。

各項工作的開展全需要人力,財力,雖然可以徵發徭役,但人口就這麼點,李冰治水還需大量人力。

許多魚愁得腮幫子高高腫起,秦民要留給李冰用。他就想做成這一件事,不能攔他的路。

沒有秦民,那邊只有藏匿大山之中的巴蜀人了。

澗西部幾乎全部參與鹽井之中,鹽工中十有七八是澗西部的人。

木霽部則被毛穎徵召,漫山遍野地查探桐樹位置,同時采藤編藤,製作藤甲。

九龍山……難道要主動進攻它?

但黑豚和王翦的兵士們要看管鹽場,桐油所,人手並不充足。

許多魚按耐住心中的急躁,現在是比拼耐心的時候,沙摩柯不會容忍九龍山有分裂之部,更不能忍受隔山相望的澗西部日漸強盛。

現在,就看誰先冒頭,先冒頭者,就會處於劣勢。

「女君,木霽部物資被斷了!」駐守木霽部的秦兵慌張地前來報信。

恰逢許多魚在和胡非子商量如何引蛇出洞,蛇就自己探出頭來。

許多魚和胡非子對視一眼,沉聲問道:「勿要驚慌,將事情詳細述來。」

秦兵喘著粗氣,一顆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老挖部拒絕與木霽部交易,木霽部物資極其短缺!」

老挖,意為大鳥棲息之地,所居之處多參天大樹,樹上有許多鳥類棲息。

老挖部與木霽部處於相鄰的兩個山頭,但木霽部的另一邊是懸崖峭壁,且木霽部不愛與秦人打交道。

故而,木霽部與老挖部經常以物易物。

時值冬季,木霽部的存糧告竭,按照往年慣例,木霽部派人同老挖部進行交易,卻罕見地被拒了。

「沙摩柯!」

許多魚和胡非子異口同聲道。

沙摩柯的試探,不似巴蜀人行事直接,反而帶著中原人的圓滑狡詐。

斷物資之事,看起來很小,實際上很陰毒。

「若我們支援補給木霽部,一旦九龍山其他眾部紛紛前來投靠,我們的存糧危矣。」胡非子自是能看出這招不易應對。

許多魚贊同道:「若我們不支援,比布喜本就想左右逢源,當事不可為時,他必然會倒向沙摩柯。我們前期的拉攏將功虧一簣。」

至於進攻老挖部,老挖部佔據天時地利人和,一旦開戰,只會加速九龍山各部的融合,而許多魚等人會被徹底拉入戰爭泥潭,大大地打斷發展進程。

黑豚:「何不如先短暫支援一兩天,再想應對之法?」

胡非子強烈反對:「不可。巴人貧困,求生不易,對物資極為看重。今日我們支援一擔栗米,就得給澗西部一擔。而且,斗米恩,升米仇。」

書房內,一時間,寂靜無聲。

這可真是左右為難,進退維谷。

許多魚在腦海中勾畫澗西部,木霽部和老挖部的位置地圖,突然靈光一閃……

藏在九龍山深處的沙摩柯,在靜靜等待許多魚的應對。

自李冰擔任巴蜀郡郡守之後,沙摩柯及九龍山的各部寨主都將注意力放在李冰身上,僅把許多魚當成普通女眷。

沒想到這小女娃,不僅總攬巴蜀鑿製鹽之事,更是從李郡守手中接過巴蜀政務。

「畢摩,據傳那女娃是武安君白起的弟子。萬一她真的打進來……」沙摩柯的手下很是驚慌。

白起威名在外,長平之戰阬殺幾十萬趙軍之事,已經傳遍天下。

而那女娃子,是跟著白起參加過長平之戰的。

沙摩柯以大祭司的名義,統攬九龍山三大部,各部寨主不變。故而,三大部之人稱其為畢摩。

畢摩,意為大祭司,是尊稱。

沙摩柯站在山頂,望向府城方向,眸光深邃:「不,許多魚跟白起不一樣。她本可以和以前的秦人一樣,以武力揍服澗西部和木霽部。可她偏偏要以利誘惑之。」

「畢摩,您的意思是她不喜殺戮?」

沙摩柯聲音小得消散在風中:「誰知道呢?或許是所圖甚大。」

黎明時分,一列秦人扛著鐵鋤頭,頂風冒雪地繞山而行。

「鉅子下令,三日之內,平整出一個集市。行商們已在準備貨物,咱們可不許拖後腿!」

為首的匠人,人高馬大,一步頂得上旁人的三步。

「這段時日,只見卓然和鄭安忙得腳打後腦勺,如今終於輪到咱們了。」

「好好表現,好叫鉅子知道,我們可比鄭安能幹好用。」

許多魚選中的建集市之地,位於澗西部和木霽部之間。

這一處原本是個緩坡,稍作平整,便可作為集市使用。

在匠人平整土地之時,許多魚為了鼓勵商人去趕集,不僅張貼法令,還讓孟獲利用行商人脈廣泛宣傳。

「什麼?去山裡做生意?我不去,太過危險。」

「女君許諾,免稅一年。」

秦國重農抑商,對行商收以重稅。

免稅,聽起來確實誘人。

「然,生命誠可貴。我可不想讓別的野男人花我的錢,睡我的婆娘,打我的娃。」

「王將軍會派兵士沿途護送,集市之內,亦會派兵駐守。」

「可是……」

「女君會在集市內低價售鹽,價格比其他處低兩成。」

嘶……

現場一片吸氣聲。

以赤藤五十斤,石槽內水浸半月,取出曬三日,復入槽添水。如此浸滿一周歲,晒乾,照式編穿,共二十副。其外桐油油之,其甲輕堅,能隔矢刃。利於水火。又以此藤作笠,臨敵作盔,陰則備雨

出自茅元儀的《武備志·器械四》

老挖,彝語。

木霽,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