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搞事

正文卷

第53章 搞事

在許多魚擼小蒙恬的時候,遠在邯鄲的胡非子率領齊墨,在孜孜不倦地搞事。

胡非子先是去拜訪虞卿:「虞卿雖深得大王寵愛,然,大王不聽你言,導致45萬大軍全軍覆沒。如今,趙國為難之際,你若幫助趙國重新取得優勢,於公於私,皆是佳話。」

蘇代等人與秦國和談成功,俱是樓緩等親秦派的功勞。

這對以趙勝為代表的的抗秦派,極為不利。虞卿作為趙勝的鐵杆支持者,將胡非子的這番話,聽到心裡去了。

虞卿聽聞趙王準備派趙郝赴秦國訂立和約,允以割讓六個縣。

於是,虞卿立即趕往王宮求見。

虞卿問趙王:「秦之攻王也,倦而歸乎?還是餘力尚能進攻,由於鍾愛大王而不再進兵了?」

經歷慘敗的趙王痛定思痛,對自己和趙國有了清楚的認知:「「秦不遺除力矣,必因倦而歸也。」

虞卿一臉擔憂道:「秦國傾全國之力卻沒有成功,因倦而歸。大王您將秦國求而不得的土地送給秦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攻王,王無救矣。」

趙王覺得虞卿言之有理,但又害怕惹怒秦國,再次招災。

恰好樓緩歸來,趙王就找樓緩前來商議。

樓緩一聽,這還得了?趙王若是毀約,自己等人豈不是掉進坑裡去了?這可真是里外不是人。

樓緩勸道:「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國、趙國互相征戰,其餘各國作壁上觀,打的就是黃雀在後的主意。如今長平之戰,趙國損失嚴重,他們虎視眈眈,欲瓜分趙國。何不如將六城給秦,一是安慰秦國,二是震懾其餘五國,讓其不敢輕舉妄動。」

虞卿豈能放棄這大好的翻身機會?

於是虞卿再次諫言:「樓緩的計策危哉!割城與秦,只會向天下暴露趙國的懦弱!吾提議,將這六城交與齊國。齊國雖亦有親秦派,但與秦國乃世仇,見這六城的份上,齊國定會出兵助趙。」

說完,虞卿還特意瞥一眼樓緩。

樓緩氣急:「皆是割六城,何必再起兵戈?」

虞卿充滿信心道:「趙國的六城,可以從進攻秦國得到補償。」

趙王心動了,年輕人,有什麼險不敢冒?被人狠揍一頓,自然是要打回去的。

趙王命虞卿赴齊處理此事。

「喏!」

虞卿在離開趙國之前,專門去感謝胡非子:「先生大才,我可在王上面前引薦。」

胡非子撫著鬍鬚,擺手道:「我墨家反對非正義的戰爭,如今墨家三分,我們無法替趙國守城,已是憾事。我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想到墨家鼎盛時期,鉅子帶180名墨子守城,最後皆身亡的慘烈,虞卿嘆息:「諸子百家,唯儒墨可擾動風雲。」

虞卿走後,胡非子這才關上門。

一個平平無奇的男子,像幽靈一般出現在胡非子身後:「我入平原君府已有三年,這次是否輪到我為鉅子效力了?」

胡非子目光沉沉:「鉅子身處秦國,如猛獸入籠,加之楚墨尚未歸心,處境危矣。你的任務,十分重要。」

「平原君在哲的勸說下,決定向楚國求援。我欲自薦,加入赴楚的二十人名單內。」

胡非子從箱籠中輕輕拿出一把鋒利的短刃,刃鞘普通尋常。

胡非子將短刃交到男子手上:「這短刃是鉅子命人打造的,一共三把。這把便贈與你了。鉅子曾言,墨家子的每一條性命都十分珍貴,不允我們做無謂的犧牲。」

男子握緊短刃,古井無波的眸中露出志在必得:「身為墨家子,豈能見鉅子身處險境,而無所作為?即便粉身碎骨,亦要完成鉅子的吩咐!」

「珍重!任務一旦完成,以保證自身安危為上。」

「喏!」

送走男子後,胡非子這才好好坐在院中休憩。

當日曾與蔡澤在此把酒言歡,誰知,世事人移,蔡澤竟然背主投秦!

一想到這裡,胡非子的心裡就像被無數蛇蟲鼠蟻撕咬,既惱怒蔡澤的背刺,又恨自己竟然沒發現他在自己眼皮底下與范睢有勾連。

大秦……哼!

墨家可不認什麼趙王,秦王,墨家只認鉅子!

墨家的鉅子,此時正躲在自己的院中,關上門,苦逼地數著自己的錢財。

一分錢難死英雄漢!

許多魚唉聲嘆氣,當日花大力氣搞糧食生產,自己的銀錢被花去大半。

本以為能以糧食換爵位,換賞賜,沒想到,竟然是肉包子打狗,一去無回。

許多魚心痛不已,只能寄希望於聲望商場。

多虧胡非子當初的揚名,聲望漲了一大波。

雖然後期因殺俘之事,自己的名聲受到連累,但還是有一筆存余,目前有800聲望,可以購買……

許多魚在兩樣東西中,猶豫不決,哪個都想要,可惜只能買得起一件。

恰在這時,小蒙恬又被大父扔到白起家。

「拜見武安君。」

聽到小小的稚嫩聲呼喚,白起也不在屋子裡貓著了,直接帶著小蒙恬去練武場。

許多魚顧不上買東西,急忙跟過去蹭課。

白起直接扶小蒙恬上馬,為緩解蒙恬的緊張情緒,就開始講古:「伊闕之戰,你猜我是如何取勝的?」

小蒙恬忽閃著大眼睛,搖頭:「請武安君教我。」

許多魚湊上前去,側耳傾聽。

白起斜睨一眼許多魚,繼續說道:「伊闕之戰,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二軍爭便之力不同,吾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並銳,觸魏之不意。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皆計利形勢,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

許多魚了悟,白起的意思是秦軍和韓魏聯軍交戰,魏軍兵多,韓軍兵銳。

白起利用他們互相推諉,都希望對方先上的心理,用疑兵之計拖住韓軍,然後集中優勢兵力打擊人數雖多,但戰鬥力較差的魏軍,魏軍潰敗之後,韓軍也隨後潰敗。

「把兵力集中在一端,而剩下兵力被削弱的部份則依次往後斜放。讓兵力最雄厚的一端擊破敵人,讓兵力薄弱的地方延後交戰。」許多魚總結道。

白起這才賞了許多魚一個正眼。

伊闕之戰,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二軍爭便之力不同,是臣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並銳,觸魏之不意。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皆計利形勢,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

出自《戰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