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迷失的孩子

正文卷

第442章 迷失的孩子

(9)

他們下山後回到元家老宅,方一進門,便覺察出一絲不妥——本應該停歇熄火的鐵匠屋裡竟然冒出了黑煙?

阿郁、符文濤先後趕到鐵匠屋,只見燒紅了的冶煉器具,不見人影,已經重鑄好的龍鳴劍在旁懸掛著,劍身鋒利恍若方才面世之時,仍微微散發著熱氣。

「是爺爺嗎?他的身子,可撐不住再鑄一遍龍鳴……」阿郁語罷,登即丟下包袱,直奔向元封子卧房處。

不一會兒,屋內傳出悲鳴,道:「爺爺,你怎麼就這樣去了!獨留下阿郁一人,我之後該怎麼辦才好……」

「阿郁!」符文濤難以置信,他見阿郁倒在元封子的身上幾近崩潰,自己也不禁幾度感到悲憫。即便他心裡知道這一天早晚都會來臨,即便他曾經作為符家殺手時殺人如麻。

「符公子,爺爺他死了。」阿郁悲傷欲絕,癱軟在地,眼淚不斷往下掉。

白鳳聽到這一句話,頓時滅卻了走進屋裡的念想。他站在門外,眉目低垂,不知所言。

俞珂見狀,問道:「義兄,你不想去見元封子前輩的最後一面嗎?」

「我無顏面對他。」白鳳坦言:「我帶著龍鳴劍,什麼事都沒做成,最後,還失去了嫣兒。現在,我還連累了老前輩,他消耗掉自己最後的氣力,只為重鑄龍鳴。」

俞珂稍顯失望地走到一邊,她沒有望向白鳳,目前還非常膽小怕事的她,甚至不敢想像白鳳現在的表情到底有多痛苦,不過,她還是鼓起勇氣安慰道:「義兄,無論你做什麼,我都會陪在伱身邊的。」

二人沉默半晌,忽然,符文濤大喝一聲,說道:「你看,元老爺子手裡攥著東西……是一封信!」

「寫的是?」符文濤遲鈍了一下,然後猛地想起白鳳,續道:「白兄,你快進來看看!」

白鳳起初沒有搭理,直至俞珂一言驚醒夢中人:「義兄,我們進去看看吧!」

「好……好吧。」那位少年劍客邁出沉重的步伐來到符文濤面前取過信箋,閱覽道:「拿著一把龜裂的、被血淚鏽蝕的劍,怎麼能讓人走得更遠呢?不過多久,劍就會折斷,沒有了劍的劍客就像普通人斷了雙手、沒了雙腳,再不能生活了。我從前就是這樣想的。」

俞珂跟在白鳳身後,仔細聽著:「我呀,這輩子都在劍爐旁邊活著,在遇到高贅之前,我只喜歡鑄劍,從不知道何謂摯友、何謂情誼。結識他之後我才明白,我的內心一直空缺的部分,那裡被鐵鏽和廢渣所填滿,對於鑄劍師而言,這是無用之物,可是,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

「因為,只有龜裂的、被血淚鏽蝕過的劍,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劍!那是我這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鑄劍師鮮少見識過的景象……阿郁,爺爺不希望成為你的羈絆,故而一直不以元家規矩賜姓氏予你。今有符文濤、白鳳在左右,你一定可以比我更早領悟到該如何鑄造真正的……」

最後一個字,元封子沒有落實筆墨,不過,大家都能看得明白。

阿郁邊哭邊說著:「爺爺,我一定繼承你的鑄劍之術,不忘教誨。」

白鳳情不自禁地在元封子的遺體前磕了三個響頭,俞珂也一同跟著照做,以表尊重。

少頃,天已經完全黑了,不過元家老宅內依舊燈火通明,裡面的人似是要徹夜不眠。

通過拜託相熟的鄰里和官差,阿郁很快置辦好了喪事,他們決定竭盡禮數,先在老宅內守靈三日,然後才封棺入葬。

作為德高望重的守陵人,元封子生前替不少貴胄主持過喪事,這自然會引得許多人聞訊趕來弔唁。

短短三天,陸續幾十人登門造訪皆要悼念元封子,更有甚者勢要為其立碑作傳。在他們的印象中,這個和藹可敬的鮮卑老人名叫『拓跋封』,至於什麼前朝皇族、鑄劍大師的身份,一概不知。

他的傳奇無人歌頌,他的品德永世長存。

三日一過,封棺入葬。這日不僅有那四個年輕人站在墳墓前,還有陸陸續續的鄉民登山造訪,他們一起把能夠打開墳墓的飛鳥玄關搗毀,而後將石碑立在此處。

石碑正面刻的是「拓跋封之墓」,背面則是墓主人作為「拓跋封」時的事迹,大致內容就是在描述他雖然是鮮卑族,但是精通漢禮,甚至比一些驕奢的地方大儒還要懂得「禮義廉恥」,在鄉民百姓、商人貴族之間都頗受好評。

阿郁一直呆在墓前,直到所有鄉民散訖都沒有離開。四周空蕩蕩的一片,又要起風了。

「阿郁,我們是時候該離開了。」符文濤站在她背後,輕聲叮囑道:「這些天你都沒怎麼休息過,可不要在這種時候病倒,老爺子看見,也不安心。」

這時一陣冷風吹過,直讓人哆嗦。不過阿郁很堅定地站起,回問道:「你要去嗎?」

「去哪?」符文濤惑道。

「幫白少俠,把慕容姑娘救出來。」阿郁看著不遠處的白鳳,只見其目瞪口呆,好像不相信眼前發生的事情一樣。

「我會去的。」符文濤道。

阿郁答道:「那把我也帶上,放心,我絕不會拖累你們!」

「阿郁,我以為你還想陪老前輩一陣子……」白鳳道:「畢竟這一去,前途未卜啊。」

「爺爺說了,只要我跟著你們,就能夠變成像爺爺那樣的鑄劍大師。」阿郁說罷,符文濤便即附和:「白兄,阿郁的鍛造技藝遠遠在我之上,她一定會有用武之地的。」

白鳳微笑著點了點頭,想起了他與阿郁初次見面時的記憶,說:「當日的那個小乞兒,已經變成能夠獨當一面的人了。」

在半山腰的芒草叢裡,幾行腳印儘管深淺不一,但是皆向前方。風吹過漫雪的土地,與正要下山的旅人碰了個照面。這一次,他們沒有被狂風颳得暈頭轉向,反而有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原始衝動在促使他們期待著、憧憬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