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引玉

正文卷

第88章 引玉

吳縣令卻沒想到這其中還有如此淵源,頓時大為驚訝。

他看了一眼顧明達送的年禮中,那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壇酒,感嘆道:「如此說來,這壇酒,豈不是成了絕品?」

在場好酒之人不少,聞言全都雙眼火熱地看向那壇酒。

酒罈蓋子被揭開,眾人只聞得一陣令人沉迷的酒香,再看一眼那顏色澄澈的酒液,只感覺整個人似乎都要溺斃其中。

「好酒!」吳縣令誇道。

只是嘗了一口,他就覺得從前數十年都跟白活了一樣,從未有哪一壇酒讓他如此著迷,也終於明白為何十幾年過去,廣安縣裡依舊流傳著黃米酒的傳說,他忍不住後悔起來,暗道不該將這酒帶到席上來。

早知這酒如此讓人著迷,他就該偷偷珍藏,得閑了慢慢品味。

但事已至此,再珍貴的酒,吳縣令也只能忍痛與眾人分享。

顧明達輕聲說道:「學生愚鈍,多虧大人指點,方才有了些許長進,家父一直盼著我能學有所成,他若能清醒過來,恐怕還想敬大人一杯酒。」

吳縣令剛嘗了好酒,聞言整個人肉眼可見柔和下來,眼中略帶慈愛地看著顧明達,溫聲說道:「仲德,你不必如此自謙,其實你文章做得很好,如無意外,明年下場,一個舉人功名應該跑不掉。」

顧明達神情微微激動,像是受到莫大鼓勵一樣。

席間多是讀書人,對這個話題總是很有感觸。

「說來慚愧,我家裡也一直盼著我能學有所成,可惜,我天資愚鈍,考了個童生之後便無法寸進。」有個書吏忍不住感慨道。

顧明達想要說出來的話還沒來得及開口,再次像是如有神助一般,話題就已經莫名其妙繞到考童生上去了。

也許是因為在土裡埋了十幾年的黃米酒酒性太大,幾杯下肚,另一個書吏就開始說胡話了:「你起碼考上了童生,我學了這麼多年,連童生都沒有考上,哪怕是最容易考的那幾年。」

書吏官雖然被稱為「官」,實際上卻是「吏」,這兩個字有著天差地別,普通小吏看似有些許權力,實際上不過是衙門裡識文斷字的大頭兵。

「最容易考的那幾年?你在說哪一年?」有人忍不住問道。

衙門裡的書吏官,有的是天生人精,說話做事滴水不漏,也有的人性格散漫,周身都是破綻。

如今這個藉機倒苦水的人,顯然就是個說話沒把門的:「還能是哪幾年,當然是苟大人主持童生試的那幾年,那時候什麼人都能考上童生,只可惜,這種人都在院試現原形了。」

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

吳縣令和陳師爺對視一眼後,陳師爺像是得到某種指令一般,隨口說道:「童生試如此重要,誰敢在這種事搞鬼,王兄弟,你是不是喝多了?」

酒鬼可聽不得這種話,當即說道:「我才沒有喝多,那幾年這就是不公開的秘密,誰有錢誰就可以當童生,可惜我家裡沒錢,要不然我也考上了。」

顧明達還沒來得及接話,這喝醉酒的書吏官忽然伸手指向他:「你,你也是!」

在場之人俱是一愣,看向顧明達的眼神都變了。

「王兄弟,我是豐啟十年考的童生。」顧明達解釋道。

酒鬼說道:「我說的不是你,是你的小舅子!姓張,特別討人厭的那個!要不是看到你,我還想不起來他!」

顧明達此時只覺得異常奇妙,就好像自己在參演一場早就排好的戲,他壓根不需要操心劇情走向,只需要按時出場,一切便都已經安排好了。

他本來都做好了在酒席上,透露出張光宗舞弊之事,他想著即便自己因此而背上一個「告發親友」的名聲,也要將張光宗按下去。

卻沒想到上天自有打算,有人主動冒頭,完美將顧明達從這件事里摘出來。

「那個姓張的,喝多了酒在外面亂吹,說如果院試也是苟大人主持,他早就成了秀才!仗著不知道從哪得了幾個臭錢還想當秀才,我呸!」醉鬼大聲說道。

吳縣令看著醉鬼的眼神像是在看一個寶,若不是接到上級密令,他也不會臨近年關還挖空了心思找前任縣令的把柄。

廣安縣雖然地處偏遠,但朝廷黨爭依舊波及到了這裡。

吳縣令在京城那些人眼裡只是個小角色,但他的前任苟縣令離了廣安縣後步步高升,如今已經有消息傳言,苟大人在年後馬上就要出任某個要職。

在官場上,要職就像是一塊肥肉,人人都鉚足了勁想要咬一口。

有人助推苟大人上位,自然就會有人拼了命想要將他拉下來。

朝廷重教化,科舉舞弊的罪名,可比貪腐嚴重得多。

也正是因為罪名太大,一根繩上的利益相關人很多,許多本地人即便知道此事,也會三緘其口。

若非喝多了,估計誰也不會將這件事拿到檯面上來。

陳師爺作為縣令心腹,抓住前任苟縣令這麼大的把柄,他們都是外來人,壓根不會管會不會牽扯到廣安縣本地人。

「仲德,你與小舅子是否相熟?」陳師爺企圖先從顧明達嘴裡挖點東西出來。

顧明達眉頭微蹙,說道:「陳先生,實不相瞞,內子與他並非一母同胞,我那丈母娘病逝之後,老丈人續弦生了張光宗,內子少時家中缺衣少食,與繼母頗多嫌隙,故而姐弟之間。」

陳師爺聽出了顧明達的言外之意,這是要跟張光宗劃清界限呢。

「仲德,你放心,無論你那小舅子有沒有作弊,這事都不會牽連到你身上。」陳師爺先給顧明達餵了一顆定心丸。

顧明達故意裝出一副鬆了口氣的模樣,說道:「陳先生,我其實覺得我那小舅子不像是會做這種事的人,他雖然苦求功名,但素來膽小。」

陳師爺聽到這話眼睛一亮:膽小好啊,只要嚇一下,就什麼都會往外吐。

顧明達深諳多說多錯的道理,他不會主動說張光宗的壞話,只會說一些不利於他的事實:「說來可憐,他這段時日深陷困頓,去府城一趟,妻子跟人跑了,去鎮子里待幾天,被人打了一頓,又訛了一筆銀子。」

陳師爺臉上的興奮都快要溢出來了,膽小又過得很糟,這種脆弱的人,定能輕而易舉得到他的證詞,別說做過的事了,就算是沒做過的事估計都會認下來。

此時的清水村裡,張家宅子里,張光宗躺在床上,眼神放空,不知道在想什麼。

蔡婆子從屋外走了進來,對著兒子說道:「光宗,你還有錢嗎?金寶想吃肉,這孩子已經很久沒吃肉了……」

張家收養妞妞的第一年,是張光宗人生中最幸福的一年。

他多年不孕的老婆不僅懷孕了,他在山上還撿到一根人蔘。

用賣人蔘的銀子起房子,這其實是他故意對外面放出的風聲。

錦鯉進家門,怎麼可能只得到一根人蔘?

大青山裡有一處荒廢的破廟,他在破廟外的樹根下,挖到了一壇金銀。

但再多錢,也有花完的時候,這幾年他不事生產,又成日只顧著吃喝,接連被訛,只出不進,終於走到山窮水盡的時候。

「他想吃肉,我還想吃呢!」張光宗惡狠狠說道。

蔡婆子心疼孫子,還想再勸。

張光宗卻不耐煩了,說道:「你心疼他做什麼,他是不是我親兒子都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