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嗶哩小說 > 言情小說 > 香歸 >

第211章 告別

正文卷

第211章 告別

丁淑娘看看一臉愁苦的大哥。

只比二哥大三歲,看著卻比二哥大了十幾歲。沒出息,沒擔當,老娘活著一切聽老娘的。老娘死了,一切聽媳婦的。媳婦死了,他不知道該聽誰的,就啥啥不管。

丁淑娘說道,「要我說,姑娘丑點沒關係,沒有嫁妝也沒關係。必須要能幹潑辣,頂得起你們這個家。還要心胸豁達不鑽牛角尖,不會被王氏氣得去上吊,或是去殺人。山外的這種好姑娘你家想都別想,最好在山裡找,或者遠地方找……」

丁有財道,「大姑,這事就拜託你幫忙了。王氏短視,我和我爹是個大老爺們,不好打聽這些事……」

丁淑娘說道,「那我就當回惡人,按我的標準給大富找媳婦……」

丁香在窗外聽到他們的談話,覺得丁淑娘真是顧娘家的好姑姑。丁持是她養大的,自家遇到大難時盡全力相幫,娘家窮時經常往娘家劃拉東西,這時候又跟王氏杠著要為娘家說個靠譜媳婦……

初五,孫與慕去軍營。

辰時初,丁香帶著黑娃及拎著一籃子蔥脆餅乾的綾兒去送行。

天還沒有大亮,旭日剛剛爬上屋頂,淡淡的晨曦籠罩著萬物。路上沒有行人,洪小哥的身影在遠處晃了一下。

許多天沒看到他了。

丁香又暗罵了一句丁有壽缺德。

這段時間她的好朋友和小哥哥都不在,今天孫與慕又要走,真無聊啊。

來到陶宅,大門開著,外院停著一輛馬車,還有四個騎馬的壯男。

進了垂花門,老太太正拉著孫與慕說話。

孫與慕穿著石青色錦緞棉袍,戴著狐狸皮帽子,腰間跨著一把長劍。

他沒看見飛飛,遺憾道,「飛飛還沒回來?」

丁香搖搖頭,「只有等孫大哥下次回來看它了。孫大哥一路珍重,祝你心想事成,前程似錦。」

孫與慕點點頭,「也祝小丫頭學業有成,早日成大家。呃,我不在的時候,請多來陪陪我外祖母。」

說著,還拱了拱手。

丁香道,「孫大哥放心,我會孝敬好師父和師母。」

然後就眼巴巴地看著他。

孫與慕知道她的小心思,說道,「說話算數,我會和你大哥共同進益。我也跟魯大娘交待了,若家裡買了牛肉,讓她多拿些給飛飛吃。」

陶老太太眼睛是紅的,不舍道,「若是實在吃不了那個苦,就回來。」

陶翁不贊同道,「那個苦都吃不了,還回來作甚?丟人。」

老太太氣道,「你這不是把外孫往死里逼嗎?不當軍人,就跟著你學習,考舉人,考進士。」

老太太說的是氣話。

她也知道蘇途那個老匹夫如今深得皇上信任,是光祿大夫,戶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若外孫當文官,會被他拿捏的死死的。

但外孫沒吃過苦,還不滿十四歲就投身軍隊,她捨不得。

在這裡跟老頭子學習兩年再投軍不行嗎?

孫與慕扶著老太太說道,「外祖說得對,我連那個苦都吃不了,還活著作甚。外祖母放心,再苦再累我都能堅持。」

他跪下給老兩口磕了一個頭,去前院上了馬車。

本來他要騎馬,可老太太死活不同意,說天太冷,怕把他凍著。

眾人把他們送至大門外,陶老太太哭得很傷心。

陶翁勸道,「離得這樣近,他過幾個月就回來看你,哭甚哭啊。」

宅子一下靜謐下來,別說老夫婦,連丁香都有些不習慣。

丁香在陶家呆到吃完晚飯才回家。

次日,老太太不好起來,魯大伯去縣城請大夫。

丁香每天都來陶宅侍疾。老太太醒來的時候在床邊陪著說說話,遞下湯藥飯菜。老太太睡著了,她就去書房看書或是跟著陶翁學丹青。

七、八天後老太太才好些。

正月十五晚上,飛飛回來了。

丁香彈了它個腦瓜崩,「怎麼才回來,孫大哥走前想見你一面都沒見到。」

正月十六,丁立仁和丁利來從膠州回來了。

丁立春和朱家三口、秦海都給丁香帶了禮物和信。孫與慕給陶翁夫婦帶了禮物和信,居然還給丁香帶了一個小海螺擺件。雖然是哄孩子玩的,丁香還是很喜歡。

孫與慕被編去朱潛的手下,對外沒說真實身份。還跟朱戰、孫與皓、錢雷等人去丁宅玩過……

丁立仁道,「仙子貝還活著。怪不得叫仙子貝,又好看又稀少。」

丁利來又道,「孫公子去了膠州後,雖然還是牛皮哄哄的樣子,卻比在這裡好多了。去咱家玩的時候,用咱家的碗吃飯。他也不是不能用別人家的碗吃飯嘛,裝得多愛乾淨一樣。」

小少年對孫與慕頗多意見。

丁立仁笑道,「這就是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頭。在這裡他能講究,因為他是陶翁的外孫。到了軍里他便不能講究,否則呆不下去。」

丁立仁一回來就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丁釗又帶他去縣城報了名。

今春他要下場,李先生和丁壯父子沒巴望他今年就高中,只是讓他去長長見識。

夏員外還想給丁立仁當擔保人,丁壯直接拒了。

偶爾丁香會帶他去向陶翁請教。

正月底丁珍回來了。

小姑娘比之前穩重多了,沒敢再去找洪小哥買燈籠。也很少出家門,大多是丁香去她家找她玩。

她非常氣憤,又萬分委屈,「每次我跟洪大哥說話,香妹妹都在場的。我只是喜歡他做的燈籠,又沒有別的意思。丁有壽太壞了,洪大伯怎麼不打死他。」

丁香附合道,「我也恨不得洪大伯打死他。」

洪家父子雖然極其討厭丁有壽,但那個院子是看護丁家最好的地方,他們還是繼續租住在那裡。

夏三芬定親了,後生家在鄰鎮,家裡開著油鋪,還有上百畝地。等到後年她滿了十五歲,就嫁過去。據說後生長相清秀,還讀過兩年書。

這門親事夏家和夏三芬都很滿意。

那家看上夏三芬,不止看上這個人,還因為夏家是丁家的姻親。如今丁壯父子在方圓百里都算得上名人,給丁立春和丁立仁說親的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