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肥皂的定價

正文卷

京城賣的澡豆老貴了,小小一塊,就要一兩多銀子。

澡豆這玩意兒只有京城的富貴人家才用得起,聽說那些富貴人家的小姐夫人洗一次澡就要用掉一小半的澡豆,可真是燒錢啊……

但看看姜曉曉做的這塊肥皂,他們四十多人全部用它洗了手,也不見那肥皂變小一點兒,比澡豆耐用多了。

「當然可以,你要買多少?」姜曉曉開口道。

她一共做了八個竹筒的肥皂,每個竹筒有一截手臂那麼粗長,可以切成十多塊方形的小肥皂,一共就是八十多塊,每人買一塊都綽綽有餘。

「曉曉,你這肥皂是咋賣啊?」鄭師傅也忍不住走上前問。

姜曉曉想了想,她做這肥皂的成本可以說是幾乎沒有,草木灰是從灶膛里掏出來的,不值啥錢,豬油是用她娘空間里的豬肉熬出來的,按照鎮上的肉價,一斤豬肉二十多文錢,能熬出六七兩油。

她做這些肥皂總共消耗不到五十斤的肥豬肉,算下來是一兩多的銀子。

除此之外,她還加入了酒精和粗鹽,高純度的酒精這個時代沒有,就算一百文吧,鎮上一壺酒也才七八十文,至於粗鹽,那就更便宜了,三文錢吧……

每塊肥皂的成本平均下來也才不到二十文。

對了,她還往肥皂里加了乳山羊的羊奶,這玩意兒貴,那成本價就再翻一倍吧。

她張口就道:「這肥皂我準備賣四百文一塊。」

話音剛落,眾人就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就連她家娘親也驚訝地朝她望了過來。

難道這個價格貴了?

「曉曉,這麼好用的肥皂你才賣四百文一塊?」鄭師傅身邊的小徒弟忍不住湊上來,他用手指比劃著道:「你知道嗎,京城賣一兩銀子一塊的澡豆還沒有你這一塊肥皂大,你這肥皂比澡豆耐用,洗的也比澡豆乾凈,你才賣四百文?!」

姜曉曉:「……」

她以為翻十倍的價格已經是暴利了……

「曉曉,給我來一塊!」

「哎,別擠啊,曉曉,我要兩塊!」

……

一時間,十多個小徒弟一窩蜂地圍住了姜曉曉,有人買一塊,也有人買兩塊的,就連鄭師傅都買了兩塊。

一旁的莊稼漢子羨慕地看著,雖然很是眼饞這肥皂,但對於他們這些一年到頭都賺不到二兩銀子的農民來說,四百文需要攢很久很久,實在捨不得……

秋蓮娘也想買一塊,但想到過幾天就要上繳的稅收,還是忍住了。

不過,在下午收工臨走前,姜曉曉還是往她手裡塞了一塊肥皂,為了公平起見,她也給趙大嫂送了一塊。

「這可使不得!」趙大嫂嚇得連忙推辭,「這麼精貴的肥皂怎麼能給我們這些鄉下人糟蹋,而且你娘也給過我們工錢了,一天十五文錢呢,這肥皂實在不能收……」

「這是幫咱家幹活的福利。」姜曉曉笑著按下她的手,「你們每天給那麼多人煮飯菜也很辛苦,給工錢是應該的,一天洗那麼多碗傷手,這肥皂算是給你們的補貼品。」

「這是曉曉的心意,你們就收下吧。」姜未也站出來道,「咱家還有事想要找你們幫忙呢。」

「有啥事?曉曉娘,你儘管說吧。」秋蓮娘拍著胸口道。

姜未看了眼院外那座拔地而起的新房,淡聲開口:「咱家的新房也快建好了,明天鄭師傅來塗上生漆後續差不多就能入住了,按照村裡的習俗,新房搬遷是要辦酒席的,還得勞煩你們幫我找幾個有這方面經驗的媳婦兒婆子來幫忙。」

「辦酒席?」趙大嫂愣了愣,這年頭家家戶戶都窮,就算家裡有喜事,村裡人也只是去湊個熱鬧吃點喜餅就行,至於辦酒席,他們村裡有多少年沒辦過酒席了……

「咱家也不準備大辦,到時候鄉里鄉親的來吃頓飯就行。」姜未道,「秋蓮你倆廚藝都不錯,到時候就幫咱家掌勺。」

「行,放心吧,這件事就包在我們身上了。」

秋蓮娘和趙大嫂走後,姜未和姜曉曉這才關上院門,回到屋裡。

姜曉曉將今天賣肥皂賺的錢全鋪在桌上,一共賣出二十塊肥皂,賺了八兩銀子。

這簡直比雪糕和冰淇淋還要賺錢!

姜未在桌前坐下,也忍不住誇讚道:「沒想到你這肥皂第一次就做成功了。」

她掃了眼桌上整整齊齊碼成一堆的肥皂,又道:「明兒咱們去一趟鎮上,看看預定好的傢具做好了沒,順便看看有沒有鋪子要轉售的。」

「好!」姜曉曉喜笑顏開,她家終於要在鎮上買鋪子了!

第二天,母女倆便和趙老頭春苗一起坐上馬車去永安鎮。

到了鎮上,母女倆到了目的地便下了車,趙老頭和春苗繼續趕著馬車去送貨。

街口對面就是木匠鋪,姜未牽著姜曉曉走了過去。

裡頭的學徒正做著木活,瞧見母女倆走進來,立即熱情地迎了上去。

姜未直接說明來意。

「這不正是趕巧了嘛,你家先前定製的傢具昨兒剛做好,你今兒就來了。」學徒高興地引著她們去後院看傢具。

姜曉曉一眼看過去,琳琅滿目的傢具已經上好桐油,正放在後院晾曬陰乾。

她家定製的桌、椅、櫃、鏡台、屏風等一系列傢具赫然在其中,都是純紅木打造,看上去美觀又大氣。

這年頭傢具選材太多,如果是有錢的大戶人家,一般選用木質較好的紫檀木和黃花梨,也有用酸枝木和雞翅木的。

至於普通人家,大部分是選用紅木。

而村裡的貧窮人家,多採用普通常見的柴木,如樺木、楊木或是松木,這些山上都有,去一趟山上就能找到不少。

「你家要的傢具都是鋪子里幾個老師傅精心雕琢打造的,選用的紅木質量保准一等一好,用個幾十年不成問題!」學徒拍著胸口保證。

姜未自然也看出這些傢具是用了心的,這古代不像現代什麼都是機器製造,而是一點一滴純手工打造,經過匠心雕琢,質量肯定是過關的,質量不好的傢具會敗壞木匠師傅的名聲,以後就再也沒人找他打造傢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