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我有九成五的把握!

正文卷

第807章 我有九成五的把握!

南大的晶元技術研究所在國內也相當有名氣,它的學術負責人是頗有名氣的物理材料學專家郭元標老院士,郭元標老院士長期從事半導體材料光電性質、半導體晶元材料的研究,拿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算是國內這個方面的權威,曾在國內幾個晶元大廠里兼著技術顧問的頭銜。

只是他的年紀已70多歲了,身體也不太好,基本上已無法承擔繁重的研究任務,所以目前基本上處於半病退的狀態,南大的晶元技術研究所便交給了他的得意弟子,現年才42歲的黎均祿教授實際負責。

就在秦克與楊伯伯通著電話之時,黎均祿教授正在召開著內部的會議。

會議的主題自然是明年的經費申請了。

只是這次的會議有點特別,會議不許帶紙筆,所有電子設備都在進入會議室前要放到屏蔽櫃中,入場前還有工作人員拿著手持的電子探測器檢查每個人。

「這次的會議不作記錄,也不允許以任何形式傳播出去。」黎均祿教授掃視全場,目光如電,帶著森森的威嚴。

他雖然才四十齣頭,但整天板著臉,給人極不好相處之感,整起人來更是從不手軟,研究所里的技術人員都對這位黎教授頗為畏懼。

這時但凡與他目光相接的研究人員都趕緊低下頭或者移開視線,不敢直面他的逼視。

黎均祿教授見壓住了眾人,才冷冷道:「我聽說有部分人對所里提交的經費申請報告有些微辭,認為有違學術原則。我今天就把話攤開來說,一個研究所最重要的是什麼?經費!沒有經費,哪有錢給你們發工資?哪有錢買材料做實驗?那還談什麼干出一番事業?」

全場一片安靜。

「晶元是國內重點扶持的科研項目不假,但國內光是研究碳基晶元技術方向的實驗室、研究所就超過1000個!而且去年就增加了200多個!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原本就僧多粥少,現在又多了200張要吃飯的嘴,那分下來的粥只會更少!」

黎均祿教授盯著其中一個三十五六歲,正眉頭緊鎖的國字臉男子,冷著臉道:「現在所裡面臨著的壓力很大,有些事情如果不事急從權,對報告進行一定的『美化』,我們明年拿到的經費分到我們手裡的粥肯定會比今年少!你們的工資就會減少!誰反對這樣的『美化』,誰就是要減大家的工資,你們願意嗎?」

台下幾個心腹馬上叫起來:「不願意!」

其餘眾人慾言又止,最終目光全落到那國字臉男子身上。

國字臉男子緩緩起身,出聲道:「黎師兄,我認為那已不是『美化』,而是『造假』!這明顯踩過紅線了!目前我們對『T狀異形碳納米管』的研究還有很多關鍵點遠遠談不上『突破』,更別說成功仿製了。在那篇報告里卻聲稱已成功研製出『T狀異形碳納米管』,並對數據進行了修改,這不是造假又是什麼?老師知道了這事一定會很生氣很失望……」

黎均祿教授不耐煩道:「你能不能別死腦筋!我們已基本上摸清楚了『T狀異形碳納米管』的仿製思路,將之仿製出來只是時間問題。我們只是在報告里將成果提前了一點,有什麼問題?這隻能叫藝術加工!」

黎均祿對自己這個夏仁良師弟可謂是妒忌與不滿已很久了,要不是「T狀異形碳納米管」還需要他進行那些關鍵技術攻關,黎均祿哪會容得下他?

夏仁良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他是郭元標老院士的關門弟子,在半導體材料、超導材料和晶元材料方面都極有天賦,三十歲出頭就評了正教授,要不是年紀太輕,所里的那些老資歷們不太服他,目前主持研究所工作的就會是他了。

黎均祿處事圓滑,在上位前極擅於交際,所以拉攏了一大票人支持他,才使得郭元標老院士最終將研究所交給他來負責。

不過黎均祿上位後就變了臉,為了爭取自己評上院士的科研資本,他以嚴厲的管理手段來壓榨研究所里的技術人員,還花了重金從國外某個研究所搞到了一小截「T狀異形碳納米管」回來,想以此為突破口,取得傲視全國的研究成果。

但想弄清這「T狀異形碳納米管」的技術原理並進行仿製極為困難,黎均祿親自帶隊攻關了半年多也沒什麼成果,最終還是夏仁良最先研究清楚了它的大致構成,並提出了總體比較靠譜的仿製思路。

這讓黎均祿既喜又妒,而且這夏仁良是個死腦筋,這次為了拿到明年更多的科研經費、黎均祿便要求夏仁良「美化」一下報告,結果夏仁良直接就拒絕了,氣得黎均祿當場就拍了桌子。

由於夏仁良一直不肯配合,最終黎均祿不得不親自動手,完成了報告的「美化」……

讓黎均祿更惱火的是,夏仁良居然想給老師郭元標院士寫信告知此事——郭老院士心臟動過手術,目前不能碰有電波信號的電子產品,只能以書信往來——這更是觸到了黎均祿的逆鱗,於是便有了今天的「批判大會」……

夏仁良搖頭道:「以我們目前的研究成果,只要如實上報,明年的經費肯定不會減少……」

黎均祿冷冷打斷道:「但也不會增多!『T狀異形碳納米管』的仿製實驗要多燒錢你又不是不清楚,沒有經費的大力傾斜扶持,我們要多久才能成功仿製出來?更別說後續的90nm工藝製備的碳基晶元了!」

黎均祿還漏了一句話沒說,那就是「沒這些成果,我拿什麼來競爭院士?」

夏仁良據理力爭道:「我依然反對造假。只要有正常的經費,我們可以多花點時間精力吃透裡面的技術原理,減少仿製的實驗次數,實際進度不會慢多少,而且我們可以與其他類似方向的團隊合作,共同進行技術攻關……」

「我們自己有法子能研究成功,為什麼要將功勞分給別人!」這「T狀異形碳納米管」是黎均祿費盡心思考搞回來的,是他將來申請院士的最大資本,哪會與別的研究所分享?

夏仁良也爭得臉紅耳赤:「黎師兄,你所謂的『法子』是錯誤的,一旦被上頭髮現,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研究所的聲譽,甚至會弄巧成拙……」

黎均祿怒極而笑,再次拍案打斷道:「被發現?如果你不說,在場的人不說,審核報告的人會有這樣的水平能發現嗎?別說審核報告的人了,放眼國內,還有哪位專家能有如此高的碳納米管技術水平,能發現裡面的『美化』痕迹?何況我們還交了一小截的『T狀異形碳納米管』作為佐證!我現在以研究所負責人的身份警告你,夏師弟,報告已交上了,你最好管好自己的嘴,老師一輩子的心血都在這研究所里,如果這研究所的名聲受損,我看你有何顏面去見老師!」

夏仁良眼裡全是掙扎與憋屈,拳頭用力緊握,但最終還是無奈地鬆開了。

……

以秦克此時的知名度,一舉一動都有不少人關注,若是在這樣正在討論明年科研經費的敏感時期造訪楊承科的辦公室並久留,肯定會引起很多有心人的種種猜測。

最終楊伯伯為了慎重起見,還是沒讓秦克跑一趟,而是讓秘書魯信平將報告和碳納米管材料交給了衛鋒的同事,再由那同事轉交給衛鋒,如此轉了一圈,才神不知鬼不覺地送到了秦克手裡。

秦克看到報告後便帶著那小截碳納米管材料去了趟青檸量子計算實驗室,逗留了半天左右,當天晚上,這份報告和碳納米管材料便重新送回到了楊伯伯的辦公室里。

楊伯伯馬上就打來了電話:「怎樣?」

秦克沉思著道:「有點奇怪,他們的碳納米管材料無論在導電性還是能耗方面,確實算是國內最頂尖的水平,甚至不會比國外的先進水平遜色,可以從中判斷出他們對石墨烯的研究已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

楊伯伯精神一振,他雖然更相信更看好秦克帶領的晶元材料團隊,但如果國內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也是他很樂意看到的,所以他有點激動道:「你是指他們的項目確實有了極出色的成果,真有可能在三五年內突破28nm的碳基晶元技術瓶頸?」

秦克搖頭道:「那篇報告本身的思路和邏輯並沒問題,但很多細節都有漏洞、數據也與實際有頗大的偏差,很可能是為了這個碳納米管材料而編造出來的。」

楊承科剛露出的笑容凝固住了,隨即皺眉道:「你是指他們在報告里造假?」

「確實有造假。其實他們報告里的技術思路是正確的,但還有很多技術關鍵他們並沒有突破,比如他們提及碳基晶元核心材料的石墨烯提純時說用到了化學析出法,但按他們所說的實驗方式,只添加濃硫酸、濃硝酸對石墨進行反應,輔以他們所謂的高精度析出操作,是沒法子得到滿足這個碳納米管材料性能所必需的單層石墨烯的。」

秦克語氣肯定道:「雖然我不清楚他們怎樣得到這個碳納米管材料,但哪怕他們再按著這篇報告里的思路進行三年的研究,也未必能將那些關鍵技術全部攻克,並製造出同樣的碳納米管材料來。」

秦克現在手握《一種適用於1nm晶元的全新型碳晶複合納米材料製作全流程》,又長期研究超導材料,物理科目突破到宗師級後,更是優先吸納了「材料物理」的知識,目前論起對主流晶元材料的認識,天下間怕真沒多少人能超得過他。

所以他只翻了一遍南大晶元技術研究所的那份報告,就發現裡面有不少似是而非的問題,後來到量子計算實驗室用儀器測量過對應的碳納米管材料後,很快就印證了自己的猜測。

報告的思路沒問題,基本上是正確的,大部分內容也沒什麼問題,但關鍵的技術細節和數據,要麼是含糊過去的,要麼就是順著邏輯編造結果編錯了的。

「如果我沒猜錯。」秦克續道:「他們是先得到了這截碳納米管材料,然後才開始對它進行各種研究,想嘗試仿製出來。他們的水平不錯,也確實取得了不少的成果,起碼研究思路是正確的,還弄出了『石墨烯-碳納米管異形結構技術』,但目前為止成果其實很有限。他們為了拿到更多的經費,便寫了這麼一篇報告出來。如果研究過程比較順利的話,他們大概能在三四年內成功將這截碳納米管材料仿製出來,但想推出90nm工藝製備的碳基晶元,最快也要七年。」

楊承科聽得臉都黑了。

七年之後才能推出90nm工藝製備的碳基晶元?就算性能相當於28nm的硅基晶元,那也遠遠落後於時代,估計那時國外頂尖的晶元大廠已在市場上推出2nm的硅基晶元了,實驗室里製備出1nm的硅基晶元也是有極大可能的,甚至可能在碳基晶元上也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若是自己這些人被南大晶元技術研究所的報告所欺瞞,將大量的經費向它傾斜,但七年的全力支持卻只換來那樣的結局,恐怕要吐血三升了!

楊承科強壓下怒氣,問道:「秦克啊,你這個判斷有多大的把握?」

「九成五以上吧。楊伯伯,你讓他們再交出一些更多這類碳納米管材料出來,就能印證我剛才的話了,他們造不出來,哪怕手裡還有些存貨,也絕不會多,更不敢承諾多久能拿出來。」

說到這裡秦克心裡也有些感嘆。

國家對於科研很重視,可攤子太大,平均下來哪怕是極重視的晶元方面,科研經費也是有限的,自然希望好鐵用在刀刃上。

問題是,大多數的高端技術都是燒錢的「吞金獸」,燒十年八年的錢也拿不出優秀的成果並不奇怪,沒優秀成果就難以理直氣壯地申請到更多的經費,各個項目團隊為了爭奪經費只能八仙過海各展神通了。

但像這樣為了經費就公然造假絕對是踏了紅線,一旦這風氣形成,只會導致那些踏實做研究、卻因不肯造假而沒法子獲得足夠經費的優秀人才心灰意冷,最終離開國內到其他國家做研究。

楊承科深吸口氣,將怒意壓了下去,他點頭道:「我知道了,這事我會妥善處理的。你照顧好小寧,帶好『晶元研究』團隊就行了。」

「好,謝謝楊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