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太子盛世9

正文卷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太子盛世9

五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算短。

至少對於各國百姓來說,這五年的生活非常「精彩」,因為這五年除了景國,基本各國都在打仗。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各國養精蓄銳休戰已久,對於相互領土都虎視眈眈,上位者的野心根本擋不住。

各國戰爭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因為只有各國相互吞噬,角逐出最後的贏家,天下真正統一,百姓才能得到真正的安穩。

很殘酷的現實,但卻是無法避免的歷史進程。

不過,各國能夠在短短五年時間裡打得如此火熱,這其中還真得多虧趙立軒在其中遊走。

趙立軒是活了兩世的人,他沒有俞州能夠研製各種新奇東西的頭腦,但要論對各國局勢的把握,他絕對無人能敵。

他清楚各國對未來的布局發展,清楚各國君主重用信任誰,擁有這些信息,再加上豐富的官場經驗,和景國這邊的配合,足以牽著各國的鼻子走。

期間,陳國君主和官員也並非沒有對他產生過懷疑,但架不住趙立軒確實非常能幹。

陳國君主放下手上的奏摺,朝官員們沉吟詢問,

陳國。

一個沒有後嗣的能臣再有異心都沒用了。

不過,各國雖打得火熱,卻沒有一個敢朝景國的領土伸手。

所以,在不斷擴展的領土迷惑下,陳國君主和陳國官員們,對趙立軒的信任度十分高。

但這種處境喬楠和俞州又豈會沒有想過?

所以,如今與各國休戰五年的協議到期,喬楠和俞州也終於出手了。

各國君主真是鬱悶得要死。

畢竟這些年景國再怎麼休養生息,沒有擴張領土,軍隊始終只有百萬之數,到時候豈能打得過吞吃掉諸國的勝利者?

目前僅剩的陳國、梁國、以及韃靼可汗心中暗想。

因此,各國雖然忌憚景國,倒也稍稍放心,皆是默契的打算他們這邊角逐完後,再對景國下手。

因為景國的東西實在太好了,不止百姓無法抵抗,就連各國的君主自己,都無法抵抗景國商品的魅力。

陳國這幾年擴展的土地,以及朝中能力卓越的人才,大半都是趙立軒幫忙出謀劃策和提拔挑選的。

於是,在趙立軒的不斷慫恿建議下,陳國明裡暗裡向各國露出了侵略的獠牙。

而各國也不是吃素的,反擊得也十分兇狠。

在陳國的刺激下,也控制不住野心擴張領土,明明昨天還說好相互合作的盟友,轉頭第二天就反手捅刀的比比皆是。

「景國立國40周年慶,邀請我朝派遣使臣前去觀慶,各位愛卿怎麼看?」

雖然這其實並沒有什麼用,他們根本跟不上俞州的頭腦風暴,但總比什麼都不做得好吧?

好在景國這幾年一心搞國內的建設,對於擴張領土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對於各國戰爭都是事不關己的無視態度,只是接收因戰亂流離失所的難民去景國做苦力。

最後他們沒辦法,只能暫時將景國拋到旁邊,一邊暗暗忌憚堤防,一邊也找能工巧匠研製好東西,學習景國的金融攻擊策略。

說趙立軒是細作?那送這樣一個能幹的細作過來也太虧了。

意識到金融戰爭的可怕後,各國不是沒有想過禁止景國的商品進入國內,但根本沒用。

說趙立軒有異心?為了打消陳國君主的疑慮,趙立軒直接當著對方的面,喝下了絕子湯,以表忠心。

這不是各國有良心,而是來自俞州的恐怖支配,但凡他們敢朝景國伸手,俞州總能搞出各種東西來衝擊他們的經濟,讓他們提前體會什麼叫做金融戰爭。

是的,在各國與景朝的五年休戰協議到期時,景國卻高調的辦起了什麼立國周年慶,還邀請各國派遣使臣去觀摩,怎麼看都透著一股不尋常勁兒,讓人不得不警惕。

這也沒辦法,實在是這些年景國的騷操作太多,讓各國都留下了陰影,每次景國搞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就代表著有人要倒霉,真是毒得不行。

面對陳國君主的問話,陳國官員們是叫苦不迭。

這讓他們怎麼看?景國總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們真是怕了對景國的猜測判斷,就怕又說出什麼建議最後擔責。

眾人面面相覷,最後不得不齊齊看向趙立軒。

目前為止各國與景國交手中,也就只有趙先生時不時能搬回局面,趙先生就是救命稻草。

而趙立軒也不負眾望,皺眉思索後道,「陛下,依臣之見,景國此舉怕是想震懾我等。」

「何解?」陳國君主嚴肅追問。

趙立軒拱手繼續道,

「各國與景國的休戰協議到期,以現在的局勢,肯定會有人忍不住想對景國下手,畢竟這些年景國流出來的好東西不少,實在令人垂涎。」

「看景國的態度,暫時並不想開戰,如此他們想維持局面,那就只有震懾一道。」

「具體的臣無法猜測,但景國此次邀約陛下倒是可以答應,派遣皇子過去,瞧瞧他們到底想做什麼。」

「另外,我們或許可以趁此利用韃靼做我們的探路石。」

陳國君主眼中露出精光。

趙立軒解釋道,「不管景國想做什麼,他們的立國周年慶必定是舉國歡慶,邊疆守衛最為疏忽之時。」

「陛下可修書一封與梁國君主,假意與草原韃靼合作偷襲,誘韃靼出兵去試景國的底,我們陳、梁兩國坐看好戲。」

這是個好主意,只是……

陳國有官員擔心,「這幾年結盟反悔的例子比比皆是,草原韃靼能相信我們?」

「陛下,臣已掐算派人探查,一月之後,草原雪山必會發生崩塌,韃靼牛羊死傷無數,存儲的冬糧全部被埋,沒有了糧食牛羊,韃靼不想打也得打!」

趙立軒淡淡道,端的是算無遺策的第一謀士。

陳國眾官員聞言,頓時露出喜色。

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信任趙立軒,也是因為趙立軒除了驚才絕艷的謀算外,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掐算能力也是一絕。

「那便如此辦。」

陳國君主當即做出決定。

而在陳國、梁國、草原韃靼君主與臣子商議景國周年慶邀請時。

各國民間的百姓也在議論此事。

因為近些年,景國的祥和與富足名聲傳得很廣,各國百姓都對總是出現各種稀奇好東西的景國充滿了好奇。

尤其是哥兒女子,聽說景國因為儲君是個哥兒的原因,國內對待哥兒女子十分寬容。

只是因為各國相距太遠,具體的無從得知,但光是聽說景國的姑娘哥兒若是被夫家打罵,可以去衙門狀告,就讓各國的姑娘哥兒們羨慕不已了。

畢竟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丈夫公婆打罵兒媳,只要不死人,那就是家事,委屈自己往肚子里咽。

所以,聽聞景國搞什麼立國周年慶,廣開國門,邀請各國使臣與百姓前去參加觀摩盛會時……

普通百姓沒錢出門只能艷羨談論。

但好些可以支撐家中子弟出門遊學的中產百姓,就蠢蠢欲動想去看看傳說中富得流油的景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了。

符興安就是這其中之一。

符興安是陳國人,出身在一個小書香之家,父親是當地書院的夫子,母親是當地小官員之女,家境殷實不缺銀子,足以支撐他去別國遊歷的費用。

符興安想去景國看看,並不是眼饞景國的富庶,他就是想看看能在各國爭端中獨善其身的景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希望能夠從中學習些東西,漲漲見識,將來考中功名才能更好為朝廷效力。

而和符興安如此想法的陳國學子還不少。

他們是讀書人,比起普通百姓見識更多,就像各國官員君主想的那樣,他們也猜到此次景國的周年慶定然不同尋常。

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他們想為自己的國家效力,現在出去遊歷了解各國情況很有必要。

所以,等到各國使臣再次向景國出發的時候,身後便跟了不少出門遊歷學子的小型車隊。

路上。

符興安看著自己的雙胞胎弟妹很是無奈叮囑,

「二弟,三妹,此次景國慶賀京城熱鬧的同時,定然也人丁複雜,到了地方你們切不可私自溜出去……」

「出門必須帶上至少四個家丁方可……切記收斂脾氣,不可貿然得罪人……」

他絮絮叨叨啰嗦之極,兩個弟妹聽得滿臉苦悶,眼神幽怨不已,明晃晃祈求哥哥不要再念經了。

但符興安卻不為所動,繼續叭叭叭。

沒辦法,誰讓他兩個弟妹是哥兒女子,出門在外不得不小心。

他出門遊歷本想輕裝上陣,只與同窗上路的,可家中兩個弟妹實在鬧騰得慌,非要跟著去景國湊熱鬧。

他自來疼愛弟妹,最後禁不住弟妹裝可憐,就多了這麼兩個麻煩。

事實上不止他。

他的同窗們也是如此,全被家中受寵的姐妹和哥兒兄弟給纏上了。

甚至……

就連使臣團裡面,都跟了好幾位皇哥和公主。

而眾人如此積極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想去看看傳說中的景國哥兒太子,以及購買只在景國本土出售的東西。

沒辦法,誰讓景國腦子有病,有錢都不賺,真正的好東西你要是不親自到景國,花再多的錢都享受不著,尤其是針對哥兒女子的東西。

搞得各國的哥兒女子近些年來越發的怨聲載道,對朝廷,對自家夫君日漸不滿,脾氣越來越大,動不動就搞抗議。

各國和離指數直線飆升!

各國男子:就踏馬離了個大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