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綠林暗記

正文卷

第60章 綠林暗記

「老大!」

李二虎翻看那些土匪的屍體,有所發現,「你看這個,我認識一些字,感覺這個書,有點像老輩人提過的那種綠林寶典。」

鹿靈寶典,武功嗎?

蘇寒山接過來翻了翻。

這說是什麼寶典,其實連個書名都沒有,更像是一個用來記賬的冊子,裡面除了有文字,還有一些千奇百怪的符號。

蘇寒山看了一會兒,眼睛亮了起來。

這並非武功,但確實稱得上寶典,裡面記載的是山陽郡綠林道上,很多通用的把戲,土匪們暗中交流的手段。

而且在這冊子的後半本,還收錄有幾十家老牌土匪的標誌性暗記。

土匪們燒殺搶掠,踐踏人命,不把普通百姓當人看,天長日久,必然會導致他們的心態跟常人有很大的不同。

那麼,要約束一群心理上有毛病的人,甚至要讓這些有毛病的人,彼此之間有認同感,有向心力,就需要人為的給他們塑造出一些共同點,讓他們有一種大家是同類的心態。

總不能讓他們在外面濫殺無辜了,平時在家,也因為一兩句口角抄刀子砍死自己同夥吧。

那這土匪窩,也延續不了幾天了。

所謂的綠林規矩,有很多就是出於這種需求,而衍生出來的。

像山陽郡那邊,因為土匪尤其多,規矩也就尤其的多,尤其的重。

比如他們會拜同一尊神,拜神的多個步驟都一模一樣,或者拜的幾尊神之間,定有兄弟姐妹的關係。

比如他們約定在每年的幾個特殊日子,所有人都不出去搶劫,否則就會不吉利。

比如普通人要想成為土匪,除了必需的狠勁之外,還要經過一連串繁瑣的儀式。

他們對常人已經很少有同理心,但是對待經歷過了這些儀式的人,就好像對方是從「普通百姓」轉生成了「土匪」這個種族一樣,將會初步當做自己的同類來看待。

當年大楚朝中,有個清流名臣宣揚說,山陽郡是真正的禮教之地,連土匪都講禮儀,也就是這個緣故了。

只是,那個清流名士沒說過,為什麼他大肆吹捧的禮教之地,號稱上下官吏最奉公體國、廉潔為民的地方。

土匪數量,卻能多到需要互相講「禮儀」的程度。

也正是為了塑造群體認同感,山陽郡的土匪彼此之間,是很少會發生大規模廝殺的。

即使有矛盾,往往仍通過規矩內的比斗來解決,平日的行事,更是要盡量避免矛盾的產生。

所以老牌土匪的獨有暗記,也就出現了。

當他們在某一處留下自家的特殊標記,意思就是告訴別的土匪,最近這片區域,是自己在活動,先來先得,旁人別過來爭搶。

還有時候,他們想召集同行辦什麼事,會利用這些記號來傳達消息。

在山陽郡的時候,這類能打出名頭的老匪,自家老巢都經營多年,外圍常布置許多警戒、誤導、陷阱,使外人很難僅憑一本暗記冊子,摸到他們窩點之中,否則的話,只要一本綠林寶典落在大仇家手裡,土匪們都睡不好覺了。

可只要懂得辨識暗記,至少能夠確定對應的那股土匪,最近的活動範圍。

如今他們雖然換了地方,遠離老巢,可卻因稱得上是集體遷移,這些土匪間墨守成規的東西,已成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不能輕易改變。

看了寶典之後,蘇寒山閉目回憶,就發現,這伙山洞土匪,原來也在城中、林間,留下過代表他們自己的標記。

只是當時他全然不懂,僅以為是一些被動物碰過的石頭、樹枝,偶見些亂中有序的劃痕,還偽裝的像是獸爪痕迹。

如若當時他已經能夠辨識暗記,以他的敏銳,恐怕能早兩三天圈定這伙土匪的位置。

「看來咱們還得進城。」

天蒙蒙亮的時候,蘇寒山合上了手裡的寶典,確定了接下來的行動方針。

雪嶺郡所有的縣,全部都是地廣人稀,山多城少,要直接在山裡找土匪是很麻煩的。

蘇寒山之前是先在城裡打聽過消息,又全力運功,拔升五感,沒有放過一絲一毫的蛛絲馬跡,還有不小的運氣因素,才能找到這個山洞土匪窩。

而現在懂了這些寶典暗記,綠林規矩,再去城裡,就不僅僅是能打聽一些似是而非、散亂難辨的作案消息了。

蘇寒山等人,大可以自己去搜尋有無各路土匪相關的記號。

以最近幾個月所聽說的,各路土匪作案之頻繁來講,他們只要裝成乞丐,進城遊盪,就有很大的概率,發現土匪往日劫掠前,留下的暗記,甚至可能遇到正在製作暗記的人。

到時候順藤摸瓜,豈不妙哉?

「你們弄些東西來吃,吃完了之後,我們就在這裡睡一覺,好好恢複體力,然後再動身。」

蘇寒山看眾人忙了整夜,清理屍體,整理貨物,也都累了,就乾脆讓他們借這個山洞,避一避山間清晨的寒氣。

而他自己則在那些貨物裡面翻了翻,尋出幾件白衣服,捏了一塊木炭,準備把綠林寶典裡面,有關各種暗記的東西抄錄下來。

等之後進城遊走時,他準備隱藏身份,悄悄把這些東西送到那些縣衙裡面去。

如果地方上的縣衙掌握了這些東西,只要有點責任心,即使半信半疑,也該有所防備。

不說他們有沒有能力剿匪吧,至少,再有土匪進城踩點,留了暗記,他們也能夠早做預防,減少傷亡損失。

這幾個月里,附近諸縣,土匪做的案子已經太多了,接下來一段時間,能稍微防治一下,總是好的。

可惜,只要土匪們還在活躍,他們遲早會因地制宜,演變出新的行事手段,針對暗號的事情,也只能算是短期的治標罷了。

蘇寒山抄好了幾份暗記後,吃了早飯,是饅頭掰碎放進熱水裡做的糊糊,配上幾塊烤肉,味道卻也不錯,很有飽腹感。

而後他也睡了兩個時辰,養足了精神,叫上十人同行,準備出山進城一趟。

他們進山已經是五六天之前的事情了,這段時間全在山裡走動,曲曲折折,也不知道自己現在具體到了哪座山頭上。

但是,蘇寒山自從離了家,每到高處就會眺望,牢記附近地形,在心裡推算整體的路線、路程的長短。

所以他還是能夠清楚的分辨出,自己要如何回到松鶴武館,也能夠確定,從這裡去往最近的一座縣城,要走哪個方向。

對於習武有所成就的人來說,只要大方向上沒錯,山間尋常的絕路阻隔,根本不是問題。

比如,他們只要從這裡直線向西,必然會進入石壕縣的範圍。

然而,正因為他們現在所選的這條路,之前沒有來過,所以翻了三個山頭之後,走著走著,蘇寒山就有了新的發現。

「這個標記……」

蘇寒山在松林內止步,摸著一棵松樹上的雜亂痕迹,沉思著繞了半圈,換了個角度去看。

「銅劍狂獅,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