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購買書籍後,各個朝代的反應(

正文卷

第246章 購買書籍後,各個朝代的反應(六)

自從王明陽在朝鮮國那裡商談借道之後,整個大明朝就一直在準備著攻打倭奴。

一直到現在才算準備好所有的物資,出護照才開始御駕親征來到了朝鮮國。

他並沒有在朝鮮國的國都停留,而是直接率領著大軍來到了倭奴島隔海相望的地方。

而在這裡,王明陽早已經率領的大軍駐紮在這裡。

而他的到來只是預示著攻打倭奴的開始,跟隨的還有朝鮮國的國王以及朝鮮國的十萬大軍。

等到他帶領的軍隊來到了這裡之後,做口罩開始巡查附近的地勢。

當他來到了海邊,看著隔海相望的倭奴島,他心裡無比的激動。

自從他在天幕上看到,倭奴竟敢侵犯華夏,做出在金陵城殺害三十萬百姓之後,他一直就在等待著這一天。

而現在他終於來到了這裡,開始攻打倭奴,讓自己征我大將軍之名名副其實的時候。

他心裡充滿了野心,想儘快攻打倭奴,已報後世殺害三十萬百姓之仇。

就在這時,王明陽上書了攻打倭奴的策略,相比他很早之前做的各種策略,朱厚照開始根據這些策略修改。

而他修改之時,也根據東廠、西廠、錦衣衛三個部門的消息進行了修正。

從他開始準備攻打倭奴之時,就派出了他們去倭奴國進行打探,而現在他們也終於得到了應要的成果。

在這些消息的幫助下,朱厚照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攻打策略。

他無比輕鬆的鬆了一口氣,心裡充滿了滿滿的成就感。

而現在他需要等待的就是結果,攻打倭奴後的結果。

朱厚照相信,大明這一次一定能夠消滅匈奴,讓自己這個征倭大將軍之名名副其實。

另一邊,倭奴國國王在得到大明要攻打自己國家之時,他先開始是感覺這是開玩笑。

畢竟他倭奴國可是孤懸海外,而且相比那大明來說,土地相當的貧乏,那天朝上國的大名怎麼可能看上這裡?

然而隨後隨著不斷的消息傳來,他才開始慢慢的相信,相信大明竟然要攻打他倭奴國。

直到現在大明的部隊已經陳列在朝鮮半島,與整個倭奴隔海相望,他心裡才開始慌張了起來。

心裡慌張的不只有他,還有倭奴國各方的勢力,他們開始聚集在倭奴國都,一起商量怎麼能夠讓大明撤離軍隊。

於是他們開始派出使者,來到了朝鮮半島向大明求和。

只是朱厚照怎麼可能願意,畢竟為了這場戰爭他可是準備了很久很久。

戰爭終於打起,大明無數的帆船開始從朝鮮半島駛向倭奴島,無數的大明士兵開始進入了倭奴島。

大明的士兵進入倭奴島之後,猶如猛虎下山一樣。

畢竟在國內的話,他們還有自己的將領約束,而在這無倭奴國,特別知道後世既然侵略華夏,軍隊的將領對士兵更是沒有約束。

大明無數的士兵也更是肆無忌憚,他們心裏面充滿了仇恨。

畢竟後世華夏背著倭奴殘害的百姓,可是他們的後世子孫,而他們現在所作所為,就是為他們報仇。

他們開始在這裡燒殺搶掠,開始讓倭奴付出他們應有的代價。

面對大明的進攻,倭奴各方勢力只能夠奮力的抵抗,可是對於大明來說,他們不過是自不量力,被打的毫無反手之力。

他們很多次來到大明兵營求和,只是得到的結果都是被拒絕。

他們心裡很是絕望,雖然他們以前很是驕傲,自己是大明的不爭之國,不只是因為他們孤懸在海外,還是因為他們實力強大。

然而這一次戰爭,才讓他們真實的認識到與大明的差距。

可是這一切都太晚了,晚到他們無法改變最終的結果。

他們只能祈禱著,祈禱著大明國能夠早日撤軍,讓倭奴國能夠倖存。

而這個時候大明國內,隨著百姓與天幕上販賣的書籍,無數的百姓和商賈們也開始野蠻的生長。

無數的商品也開始流入了市場,讓大明開始繁華了起來。

而朝廷在天幕出現之後,也慢慢的重視技術,而現在天幕畫面的書籍,也給他們打開了新的大門。

他們雖對那些商人有一些約束,可是不太像以前一樣進行打壓,而是慢慢的鼓勵發展。

明末。

朱厚照在收到書籍之後,就交給了徐光啟,讓他帶領著宋應星一起研究。

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書籍除了兩本小說之外,竟然在他大名都有。

沈括的《夢溪筆談》,本來就很早出現在華夏,大明擁有很正常。

而那《天工開物》朱由檢沒有想到竟然也出自他大明,而他的作者正是他的看好的宋應星。

而且這些技術,他大明本來就擁有,現在天幕上販賣,也只是讓大明各地的百姓也能夠擁有這些書籍。

於是朱由檢下令,讓宋應星帶領一支隊伍,把天幕上所販賣的技術都應用在大明。

宋應星接到命令之後,他心裡非常的高興,畢竟他心裡可是非常的希望這些技術能夠在大明發展壯大。

而現在朱由檢的命令,簡直是讓他光明正大的能夠發展這些技術。

他領了聖旨之後,就開始著急工匠們一起商討,如何把這些技術在大明推廣。

大明的百姓和商賈得到這些技術之後,聽聽到他們也渴望著改變自己。

而現在改變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們就使用各種辦法努力的發展。

終於隨著他們的努力,讓大明的經濟開始逐漸的繁榮了起來。

這也導致了大明的商業稅收開始大幅上漲,充裕的財政收入也讓朱由檢從窘迫的環境走出。

也越來越讓朱由檢相信,他的最終生命不再是弔死在煤山,而是讓大明再一次中興。

不只是如此,隨州大明各種產品的充沛,越來越多的產品尋找著更多銷售的地方,而有的豪商把目光瞄向了海洋。

他們開始尋找艦隊,一起去那南洋進行貿易。

雖然出海他們需要向海上的勢力交保護費以及各種風險,可是海外的貿易利潤更高,也讓他們賺的盆滿缽滿。

同時這些商人也相信,那海外的無主之地,早晚也是大明的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