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唐宋八大家,他都集齊了六張(

正文卷

第193章 唐宋八大家,他都集齊了六張(九)

《懵懂的少年:一個朝代,如果第一反應不是開疆破土,不是能征善戰的將軍,真的感覺太拉了。》

《星空的海:對,而且重文輕武,也是危害太大,永遠都不應該輕視武力。》

《顧大牛:打個西夏打了三次輸了三次,把范仲淹抬上來搞變革,搞一半,耳根子一軟不搞了。不是邊上這麼多能臣異士輔助,他配不上一個仁字。》

《浪打浪:那為什麼宋朝皇室滅亡的時候被人民保護,最後10萬齊跳海也不投降???》

看著天幕上的爭論,了解和不了解宋朝的各朝百姓都沉默了。

如果說宋朝繁華,他們從心裡承認,畢竟那可是天幕上說最富有的封建朝代,甚至在宋朝滅亡之後,還有十萬百姓們,就算跳海也不投降。

可如果說宋朝強大,他們也從天幕上看出,這宋朝一直處於防守的位置,對於國家的領土安全只能勉強自保。

至於天幕上所說的宋朝皇帝,雖然自己管理國家的時候和鄰國友好同商,讓國家逐漸的富強。

可軍隊的戰鬥力,也隨著長時間都沒打仗逐漸的下滑。

甚至和西夏戰爭,打了三次竟然敗了三次,讓那西夏成功的建國。

而且搞變革,也因為自己的性格耳根軟,讓那本來可以改變宋朝的局勢,輕易的就葬送了。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沉默無語,他也有一些想不明白,這宋朝是如何管理天下的?

如果說宋朝不好吧,竟然有十萬百姓寧願跳海也不投降。

如果說宋朝好吧,卻時刻面對著別人的大軍壓境。

秦始皇想了很久,他才有些想通。

不管那宋朝是否強大,可是那百姓們最少過的好。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那些百姓們就算面對著死亡也不願投降。

因為他們沒辦法接受,一個野蠻的社會。

而他大秦,在他死後秦二世二王,不只是因為六國餘孽在作亂,更多的還是百姓們也忍受不了秦朝的苛刻法律。

同時秦始皇也在慶幸,慶幸秦朝已經慢慢的在改變。

秦始皇相信,經過改革後的大秦,將慢慢的逐漸強大。

漢朝。

漢武帝劉徹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也有些領悟。

自他登基以來通過一些手段,將鑄錢、冶鐵、煮鹽、釀酒、運輸、貿易等統統都由中央統一管理和經營。

這樣他才有更多的財力,去攻打那匈奴。

可是每次戰爭,燒的都是金錢。

就比如這一次攻打匈奴,就直接掏空了他的國庫。

甚至金錢還不夠,為了攻打匈奴,他不得不把遠在匈奴地盤的茶卡鹽湖的一部分抵押給了那些商人。

漢武帝劉徹相信,這一次攻打匈奴,肯定能夠成功,畢竟天幕上可說過霍去病的功績。

而且攻打匈奴之後,他大漢的軍隊也能夠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財物來充沛國庫,到那個時候,再慢慢發展明天也不遲。

三國時期。

劉禪看著天幕上的評論,他想起了自己的往事。

當年他投降之時,就有無數百姓反對,在他們看來,那曹魏暴亂不堪,他們投降之後,肯定會遭受不公平的對待。

可是作為一國之君,劉禪更想的是讓自己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畢竟他只是平庸之人,並不能帶領他們讓蜀國抵抗侵略。

而這些無謂的抵抗,也只能讓蜀國的百姓們生活越加的艱難。

為了不讓百姓們受苦,他只能打開城門,做了那魏國的「安樂宮」。

隋朝。

楊廣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覺得天幕上有一條評論說的很對。

一個朝代如果不能開疆裂土,那實在是太拉了。

而這樣的朝代,你註定被人欺負。

而他楊廣可是要做千古一帝的人,又怎麼可能沒有戰爭呢?

於是楊廣把這個想法暗暗的記在了心底,想籌集好人手之後去攻打那高句麗,為大隋開疆裂土。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對第一條評論非常的贊同。

一個國家如果武力不夠強大的話,那隻會被人欺負。

更何況華夏所處的位置,導致每年秋季就會有北方的游牧民族過來侵擾?

雖然他現在也成為了那些游牧民族的天可汗,可是大唐還有高句麗這一個威脅。

而他現在就是想除掉這個威脅,讓以後的大唐不再受周邊勢力的侵犯。

自己讓那些讀書人治理天下,他也十分的認同。

畢竟他現在所處的環境,是無數的世家和門閥們不聽朝廷命令,關鍵的是這些世家和門閥們還壟斷著書籍。

如果不是因為天幕出現,他還不知道怎麼大量印刷書籍,讓那些平民百姓也能夠學習知識。

而現在世家和門閥們隨著書籍的大量印刷,已經不得不低下了頭顱。

可是他作為天下的君主,既然有那些平民百姓可用,又怎麼會輕易使用那些門閥和世家的子弟?

畢竟他可不喜歡,一個不聽受朝廷命令的官員。

而且有了天幕上購買的紅薯和土豆,你怎麼相信明年的大唐將會迎來更大的改變!

宋朝。

趙禎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也在思索著宋朝的改革之路。

畢竟天幕上可是重點提出了宋朝的問題,那就是重文輕武。

如果以前他還沒有意識到危害的話,那麼這一次西夏竟然脫離大宋的統治,才讓他意識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力量,是庇護不了自己的子民的。

而看到天幕上所說,自己宋朝的軍隊和西夏打了三次竟然也輸了三次,這讓他感覺到不可思議。

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才搞得慶曆新政,竟然在以後會因為耳根子一轉就不搞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對國家絕對是一大傷害,他覺得自己真的是不配這個「仁」字。

不過當他看到,宋朝皇室滅亡的時候,竟然有十萬百姓們寧願跳海也不投降,他心裡滿滿的欣慰。

這說明他們宋朝還是很多百姓民心,同時他也明白,就是因為有這麼多心向宋朝的百姓,才讓宋朝在武力不強大的情況下堅持那麼久。

於是趙禎叫來了所有的文武百官,一起開朝會,商討如何改變大宋,讓大宋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