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唐宋八大家,他就集齊了六張(

正文卷

第185章 唐宋八大家,他就集齊了六張(一)

【唐宋八大家,他就集齊了六張#歷史】

【他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也造就了歷史上文化程度最高的時代。

可是他一生平淡如水,也沒有什麼雄才大略,但他手下的名臣數也數不過來,各個名氣都比他大。

不只是如此,他在位期間文化科技全面井噴,四大發明、經典詞句應有盡有。

唐宋八大家,除了韓愈和柳宗元,其餘六位,皆出自他治下。

那些需要背誦全文的童年陰影,也大多出現在這個時代。

四大發明的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也都是這一時期出現,並得到了大規模的實際應用。

他就是宋朝的皇帝——趙禎。

趙禎在位期間奉行與民休息政策,對外戰事很少。

與西夏和遼國的戰爭,最終都以議和的形式解決了。

使得這一時期的西北邊境貿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邊境和平,百姓富足,使北宋的經濟達到了空前的繁榮。

這時候的國家收入,更是大唐最繁榮時期的4倍。

他掌權期間,更是以仁慈著稱。

平時宮人要是犯了錯誤,他也不會去計較,對待那些大臣們更不用說。

有一次,趙禎想封一個貴妃的父親做官,卻引來了朝臣的反對,包拯更是在進諫時,唾沫直接飛到他臉上。

就算是這種情況,趙禎也沒有發脾氣,而是收回了成命。

公元1063年,54歲的趙禎去世了,百姓聽完之後罷市巷哭。

不只是如此,就連那遼國的皇帝也也十分悲痛,還要在遼國供奉宋仁宗的畫像。。

為人君止於仁,這是後世史官給宋仁宗的評價。

當然,這不只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

他在位期間實行了慶曆新政,然而一經發布,就遭到了大量大臣的反對。

一向好脾氣的宋仁宗,看到有這麼多人反對,就不禁對慶曆新政產生了懷疑。

當皇帝都對慶曆新政產生了懷疑,更不要說實行新政的大臣們,最終慶曆新政以失敗而告終。

……】

秦朝。

秦始皇看了天幕上的視頻,他很是吃驚。

他沒有想到,這天下還有這樣的皇帝。

雖然扶蘇性格偏軟,可是也不像這天幕上的皇帝一樣這麼偏軟。

被臣子當面說,也不敢有什麼反抗,在他看來簡直是丟皇帝的臉。

同時看到這個皇帝的功績,秦始皇也漸漸的明白,原來這裡天下還能這樣,並不需要你強權鎮壓百姓。

不只是如此,百姓在趙貞的治理下,竟然如此的富裕,這是秦始皇沒有想到的。

秦始皇也在慢慢的思考,自己現在的管理方式是否正確?這天下的百姓以後又該如何治理。

他思索了良久,沒有一點頭緒,最終他叫來了扶蘇,和他一起慢慢的探討。

畢竟在他看來,扶蘇的性格才像這趙禎,也只有扶蘇才能給他一些建議。

同時秦始皇也很好奇,那指南針和火藥又是什麼?

畢竟這四大發明,他只從天幕上見到過兩種。

他很想知道這四大發明中另外兩種火藥和指南針又都有什麼作用?是不是像那紙張和印刷術一樣能改變大秦的格局?

他思索了良久,也沒有思索出什麼答案

也就在這個時候,扶蘇來到了他的面前。

看到跪坐在自己旁邊的扶蘇,秦始皇放下了心中的疑問,開始和扶蘇認真的探討起來。

隨著他們討論越來越多,秦始皇對秦國需要改變的地方也越來越明白。

不久之後,秦朝實行了改革,對百姓的管理也越來越寬鬆,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嚴苛。

大秦無數的百姓聽到消息之後,更是齊齊歡呼。

大秦商鞅變法以來,大秦雖然逐漸強大,可是百姓的生活卻越來越苦。

那無處不在的律法,更是讓大秦的百姓苦不堪言。

雖然自有天幕以後,大秦逐漸的在改變,可變化並沒有那麼大。

然而這一次改變,讓他們心頭鬆了一口氣,面對未來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六國遺留下的貴族,看到大秦的改變之後,他們都很是惱火。

在他們看來,大秦殘暴不安,雖然統一六國,可在不久之後必會分崩離析。

然而這一次改變,勢必導致他們的計畫失敗。

只是這大型的政策已經改變,他們也只能暫時放下心中的計畫隱藏了起來。

等待時機真正的到來,再去反抗這暴秦。

漢朝。

漢武帝劉徹看的天幕上的視頻,他有些不敢相信,這天下竟然有如此的皇帝。

在他看來,治理國家必然要內儒外霸,要不然國家必然會出現動亂。

而天幕上的這個皇帝,不管是對自己的百姓,還是對外國的敵對勢力,都那麼仁慈,只怕只會讓那些敵對勢力更加的囂張。

漢武帝劉徹推測,只怕這個皇帝在位期間,邊疆並不平靜。

同時他想起自己的大漢,當年也是對外用和親以求的和平,然而,得到的卻是那些匈奴的得寸進尺。

自他上位以後,就改變了這些規則。

更是命令霍去病和衛青攻打匈奴,才讓攻守易位,讓大漢邊疆的百姓再也不受納侵擾之苦。

漢武帝劉徹相信,這一次攻打匈奴之後,他大漢將會有百年不再受邊疆侵擾之苦。

三國時期。

曹操看的天幕上的視頻,他不屑的一笑。

在他看來,天幕上的皇帝簡直是婦人之仁。

成大事者,絕不可以如此,要不怎麼爭奪天下?

那劉備就是如此,現在更是也只能龜縮在那蜀地。

如果不是那蜀地勢難以行走,只怕他早已經滅了那蜀國。

劉備看到天幕上的視頻,他覺得找到了自己。

自他領兵打仗開始,就以仁慈著稱,他無數的將領和軍師諸葛亮,也都是因為他這個性格才跟隨於他。

他的百姓,更是因為他的仁慈寬厚,在他戰敗之後,拖家帶口隨他而來到了蜀州。

這些是他蜀國的建國之本,又怎能可以輕易的改變。

不知不能改變,還要多加宣傳,那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加入蜀國。

等到他北伐時期,才有足夠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