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怎麼才能在歷史上留下你的痕迹

正文卷

第172章 怎麼才能在歷史上留下你的痕迹?(二)

《在做白日夢:第一,你很牛,代表人物秦始皇

第二,你朋友很牛,代表人物汪倫

第三,殺個很牛的人,代表人物荊軻[看]。

第四,你被誅十族。》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總結,他心裡很是高興。

雖然他統一了六國,應該在歷史上留下痕迹?

並且他在以前的天幕視頻中已經知道自己的墓被後世挖開,還讓大量的後世子孫參觀他的陪葬品?

可是他的心裡還是很忐忑,很想知道自己是在歷史上留下了痕迹沒有?

而現在看天幕上的評論,秦始皇的心終於安定了下來。

同時他看下了另幾個條件,荊軻他知道,當年就是他要刺殺自己,幸好自己躲得快,才讓自己逃脫。

至於那汪倫又是誰?還有那個誅十族的倒霉蛋,他很想知道這個人是誰?竟然被如此對待。

戰國末期。

隨著秦國滅了趙國以後,秦國就開始劍指燕國。

而為了阻擋秦國,荊軻帶著藏著匕首的地圖來到了大秦的皇宮,他決定今天行刺秦始皇。

只是在他行刺之時,沒想到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評論,在他匕首掏出之時就跑了。

這讓荊軻很是惱火,只能拿著匕首追著秦始皇行刺。

然而,沒有想到秦始皇直接繞著柱子轉了起來,讓他一直沒有機會動手。

隨後更是被大殿外的侍衛們聽到了動靜,上來制止了他的行為,讓他這一次行動失敗。

難道這就是命運嗎?荊軻很是不明白。

天幕上顯示自己行刺失敗,被秦始皇看到之後,才導致自己行屍失敗。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天幕,那秦始皇又是如何躲過這次行刺呢?又會不會出現秦王繞柱走?

帶著這個疑問,荊軻很不甘心的被侍衛們拖了出去。

唐朝。

汪倫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覺得自己賺大發了。

他雖讀書,可做事並不如那些有名的詩人。

他喜歡結交朋友,更喜歡結交這些名人。

而聽說的李白來到他這裡之後,他更是極力的邀請。

最終在善意的謊言之下,才讓那李白來到他的地方。

兩人相處之後,汪倫更覺得這李白符合自己的脾氣,在知道李白缺少金錢之後,更是為他準備了一些薄禮。

沒想到那李白竟然作詩一首贈送給自己,而這一首詩則流傳到後世。

各個朝代想在歷史中留名的人,特別是那些言官們看到天幕上的總結,他們經歷很是感謝。

秦始皇那樣的人物就算了,畢竟他們一輩子的成就,也沒有那麼高。

那荊軻也算了,畢竟刺殺皇帝這種事情,他們也做不來。

還有那被誅十誅的倒霉蛋,他們覺得更不值得他們學習,畢竟為了歷史留名牽連家人,實在是不應該。

至於這汪倫,有些家裡比較富有的人,他們覺得自己也可以學習一下。

而那些家裡比較窮的人,他們特希望自己能夠結交一個比較牛的人,把自己的名字像那汪倫一樣寫到詩中。

只是很多百姓,他們對此並不抱什麼希望,畢竟他們知道,他們所處的環境,並沒有這樣的牛人。

《就吃一點點:比如汪倫,汪倫和李白並不熟,就見了那麼一回,還是他請李白吃喝玩樂花錢請人家寫的詩,所以才有了不及汪倫送我情,開始我還真以為他倆關係有多好呢[裂開]》

汪倫看到這條評論之後,他覺得,天幕上的評論在誹謗他。

雖然他和李白開始不熟,可是經過幾次酒之後,他們相處非常的融洽。

現在更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又怎麼能說關係不熟呢?

《元良:榜一大哥請我吃喝玩樂,我回大哥一首情真意切[調皮][左上]》

《一個大西瓜:歷史留名和名垂青史區別還蠻大的,我覺得血賺的是汪倫。》

《一杯豆漿:岑夫子,丹丘生∶喝酒要找對人[捂臉][左上]。》

王倫看了這兩條評論,他哈哈大笑。

別人都笑他傻,把自己的家產送給了那李白。

然而是別人不知道的事,他竟然能夠名流千史。

這樣的機會,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

李白看的天幕上說道汪倫,他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畢竟汪倫可送了他很多財物,他給他寫兩首詩怎麼了?

至於那岑夫子、丹秋生,喝酒的時候想養小金魚,說他兩句怎麼了?

岑夫子、丹秋生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們心裡有些尷尬,同時他們也有些埋怨。

不就是和李白喝酒的時候慢了一點嗎?竟然被寫到他的詩中,還流傳到後世,這實在是丟人丟大發了。

各個朝代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們眼中滿滿的羨慕。

畢竟這麼有錢的人,實在是不多呀。

如果換成他們,只怕擁有這麼多錢也捨不得。

不過換句話說來,這也是他們的幸運,要不他們怎麼能夠流傳到後世?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才有些明白那汪倫為什麼歷史留名?

這是找到了一個很有名氣的人,才讓自己的名字流傳到後世。

這在秦始皇看來,雖然也是一種方法,可並不是什麼正道。

如果真的想歷史留名的話,最好還是擁有自己的實力。

同時秦始皇也更加的好奇,那被誅十族的倒霉蛋到底是誰。

雖然他們大秦的律法嚴苛,可也從來沒有人被誅十族。

而那些能夠牽連家人的罪犯,哪個不是觸犯了他大秦律法的底線!

不止是秦始皇十分好奇,其他朝代的皇帝和文武百官們也很是好奇。

自古以來,雖然牽連家人的罪臣不少,可也從來沒有出現過被誅十族的人。

而且這第十族又該怎麼算?難道加上親朋好友?

明朝。

方孝孺看著周邊隨著朱棣攻打應天城不斷投降的大臣們,他心裡很是不屑。

在他看來,他們實在是有失文人的風骨。

就算那朱棣做了陛下又能如何?還不是篡位成為了皇帝?

而且那征討朱棣的文書都是出自自己之手,自己又怎麼可能會投降。

哪怕就是身死,他也要保住自己的名節。

他就不信了,那朱棣會像天幕上別的皇帝一樣,也誅他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