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卻肩比神明

正文卷

第112章 有的人看似是凡人,可是卻肩比神明(二)

《鼕鼕:民以食為天,飯碗牢牢端在我們手中[一起加油]。》

《風中葉:袁老,封個穀神不過分。》

《我們的夢:袁老在古代是要封神的,祝您長命百歲[祈禱]。》

《人生的楚門:爺爺註定是要載入史冊,讓後人敬仰[贊]。》

各朝的百姓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們深深的贊同天幕上所說。

如果放在他們這個時代,能夠讓百姓們種出這麼多糧食,不要說封神了,就算天天把他當祖宗,供著他們都願意。

他們經歷過飢餓之苦,深深的知道人在飢餓的時候猶如那禽獸一樣。

那個時候不要說道德理念,為了一口吃食,甚至會易子而食。

同時各朝的百姓,也深深的希望,自己所在的時代,能夠出現這樣一位人物。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所說,他立即下旨,讓人修建神農院,讓諸子百家的農家,也研究這雜交之術。

同時也在神農院,樹立起了兩個人的雕像,一個是遠古時的神農,一個是後世的『神農』。

他希望在這神農院的農家,也如這兩位神農一樣,大大提高大秦的糧食的產量。

就算產量能夠達到後世的一半,那也是一個相當高的產量。

同時對於研究出來的成果,秦始皇也讓人制定了標準。

秦始皇相信,他這個世界也有這樣的神農,為他大秦的百姓做出貢獻。

明朝。

朱由檢看著天幕上所說,他深表贊同。

這樣的人物就該載入史冊,也就該封神,供後世瞻仰。

同時他也深深的羨慕,羨慕後世能夠出現這樣的人物。

可是他知道,光羨慕是沒有什麼用的,大明也需要這樣的人物。

他當即下了一道聖旨,號召所有的百姓,如有提高糧食的方法,將得到朝廷的獎賞,並封為當代神農供後世瞻仰。

朱由檢相信,經過這些措施,大明的產量也會大大的提高。

而再加上紅薯和玉米這兩種高產的農作物,過了今年之後,只怕大明再也不害怕災害。

《宇宙人:神農返回了他的天國,留下人間稻米滿倉。永遠懷念,永遠感恩!》

《勤勞的小螞蟻:為了讓我們吃飽飯,袁老一生都投入了雜交水稻事業,90多的年紀,身體不適的時候,他還在稻田看莊稼的長勢,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敬佩。》

各朝的百姓,看到天幕上這兩條評論,他們議論了起來。

90多的高壽,實在是令他們罕見,更令他們的罕見的是居然還在農田工作。

如果換了他們這個時候,這樣的年紀,只怕已經含弄貽孫享受天倫之樂。

同時他們也明白了,為什麼天幕上說他應該被封神。

這樣一生把所有的時間都貢獻給土地的人,實在值得他們的敬佩,也實在應該封為神農。

秦朝。

秦始皇看到袁老竟然活到了90歲,他突然覺得自己有了目標。

秦始皇覺得,如果自己能活到這個年紀,只怕大秦再也不會出現二世而亡。

同時他也好奇,歷史中記載的高壽是不是真的?

而後世之人,又如何活到這個年紀?

《求天不回來:還記得袁老剛去世的時候,就有些所謂的懂哥冒出來,說袁老沒有這麼大的功績,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家。

而且還說,就算沒有袁老,這個世界上也會有其他的科學家做這些事。

當時我聽到這些很是火大,他們真是端起碗當孫子,放下碗就罵娘。》

《網路噴子:這種人都應該懟他,既然他這麼能,為什麼研究不出這樣高產的糧食?》

這……

各朝的皇帝有些不理解,這後世竟然有如此之人,難道是吃飽撐的了?

要放在他們這個時代,如果真的有人敢這樣說,只怕早被活活的打死。

同時各朝的百姓看天幕上所說,他們憤怒不已。

他們可是經歷過飢餓之苦,也知道生活的不易。

如果真的有這樣的人生活在他們這個年代,簡直是他們的救世主。

如果有人敢對他不敬,只怕他們第一個不願意。

《因為有你:說實話,雜交水稻的確不好吃,但是我們小時候就是吃那個長大的,在那個生活條件不好的年代,它養活了我們,謝謝袁爺爺。》

《袁老千古:「我畢生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每當我看到這句話,我都會流下眼淚。》

《夢的開始:一個人養活了14億人。永遠懷念。[玫瑰][玫瑰][玫瑰]。》

正在受災害忍受著飢餓的各朝百姓,他們看到雜交水稻不好吃,他們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他們覺得後世之人,還是沒有經歷過飢餓,不知道飢餓的時候人會做出什麼事情。

當看到『我畢生的追求就是遠離飢餓』,他們流下了眼淚。

如果他們這個朝代,也有這樣的人物該多好啊,這樣他們也如後世一樣,能夠遠離飢餓。

秦朝。

秦始皇看到天幕上的評論,他又讓人下令,在神農院的雕像下面刻上了這句話。

這句話不只是對農家的激勵,也是對大秦的激勵。

秦始皇相信,經過他這裡的大秦,百姓們也可以遠離飢餓。

不只是秦始皇這樣想,很多朝代的皇帝們也是這樣想。

他們也在紙張上寫上了這句話,時刻的提醒自己,糧食才是國家的一切。

有了糧食,國家才能安定富強,百姓們才能遠離飢餓。

《風的自由:永遠記得「禾下乘涼夢」,永遠記得您[流淚],你就是我們的燈塔。》

《熊貳:這樣的才是我們的榜樣,做人做事都值得我們學習,袁老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落日餘暉1027:當代神農。現在的年輕人沒挨過餓。我是80後的,小時候奶奶跟我說廁所掉的飯粒都要撿起來吃。老一輩的人根本就不會浪費一粒米。》

各朝的讀書人,他們被袁老的故事深深感動。

他們突然覺得,這天下也不只是讀書一條路。

如果真的如袁老一樣,也能載入史冊。

於是有一些讀書人,他們自知自己不能高中,默默的放棄了讀書投身於發展農業,想著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