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洋?公費旅遊?(八)

第二卷 西北王

戴季良悠哉游哉的在歐美會見僑界、商界,以及沿途各國政界的新朋舊友,而國內的形勢卻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閩變平息之後,明面上再無對手的南京即以進攻福建的部隊組成東路軍,任命蔣鼎文為東路軍總指揮,回過頭來協同其他部隊重新開始對中央赤區的進攻,中央軍根據德國顧問團的意見改變原來長驅直入的戰法,採用「步步為營」的堡壘戰術,一邊前進,一邊築碉堡,平均每天只挪動二三里,一步一步地擠壓共產黨的生存空間。

4月中旬,蔣軍集中了11個師分兩路,分別沿撫河西岸和河東岸,進攻廣昌。

受到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干擾的共產黨中央一面提出:「為保衛廣昌而戰、勝利或者死亡」等口號,一面集中1、3、9軍團9個師堅守廣昌,實行以集中對集中,以主力對主力,以堡壘對堡壘的陣地戰,結合所謂的「短促突擊」同優勢兵力和武器裝備的敵人決戰。

就在雙方圍繞廣昌進行生死大戰之時,宋慶齡、何香凝、李杜等1779人在上海簽名、發表了《中國人民對日作戰的基本綱領》呼籲中華民族武裝自衛,把日本帝國主義驅逐出中國,並根據這個綱領宣布成立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總會。

「給孫夫人和廖夫人他們電匯100萬元的經費,同時再給他們發一封通電。」

戴季良看著《紐約時報》的報道,手指一直有節奏的在檯面上敲擊著。

「西北贊成全國武裝力量聯合起來一致對外,但這個機構不能成為某大國的代言組織,更不能成為該國干涉中國內政外交的工具。」

當然戴季良出錢、發出這個通電都有自己的意圖,南京已經又逼上門來了,自然要給他們一擊響亮的耳光的。

「另外,再給西北發報,要求蒙邊三特區及綏遠、寧夏兩省立刻通電反對南京頒布所謂的《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暫行組織大綱》並以蒙疆委員會的名義宣布南京對雲端旺楚克(雲王)索諾木喇布坦(索王)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吳鶴齡等人的任命無效,再致電何應欽和趙戴文,問責他們何德何能充當為蒙古自治委員會正副指導長官。」

老虎不發威還以為是病貓,不是自己下野就證明西北怕了南京的。

「再電告行政院汪院長,今後再有擅自言論民族自治問題者當為分裂國家之漢奸論。」

事情就是這樣,你一強硬,別人就軟了下來,戴季良的幾篇軟硬兼施的電文一出台,南京頓時為之噤聲。

隨即,何應欽通電全國請辭蒙古地方自治政務委員會指導長官一職,而蒙古雲王、索王、德王也紛紛發表通電,表示絕無效仿外蒙分裂國家之企圖。

「志翔,你這次可是給了孫夫人他們一個絕大的難堪啊!」

在紐約安良總堂內,年過花甲的司徒美堂的雙眼緊緊盯住戴季良,他想聽聽這個在海外華僑中有著不錯名聲的西北大軍閥會怎麼回答自己的責難。

「孫夫人也是為了國家,為了抗日,你這麼做似乎有些過了。」

「贊翁有所不知啊!」

戴季良對這位曾經一力將孫文扶為海外洪門總龍頭的老人還是比較尊敬的。

這些在海外受盡欺凌的華僑別無所求,他們只想看到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可惜這個願望至今沒有實現,可他們依舊無怨無悔,不能不使戴季良為之感動,為之尊敬。

「在志翔看來,紅白兩大帝國主義乃是一丘之貉,日本,說實在的,我是不怕的。」

司徒美堂一愣,然而看到戴季良表情嚴肅,自是不像開玩笑的樣子。

「小國寡民,意圖以蛇吞像,最終必然是被活活撐死。但俄國就不同了。」

戴季良語氣沉重。

「自清季以來,帝俄、赤俄一脈相承從中國鯨吞了多少土地?若不是又錚兄和在下相繼提馬出塞,恐怕外蒙也保不住了。現而今,赤俄又在跟日本談什麼中東路的路權轉移,而當初東北軍跟他們談的時候為什麼不答應,現在日本佔有了卻忙不迭的準備出賣?」

戴季良的話一下子把老人哽住了。

「現在赤俄一面跟日本人談論中東路的交易,一面又唆使國內大舉反日旗幟,其中的奧妙還用多說嗎?」

戴季良冷笑著。

「恨只恨,孫夫人不經世事,看不|穿赤俄這招以鄰為壑啊,這個時候,志翔再不提個醒,將來只怕是後患無窮啊!」

「志翔說得倒是有些道理。」

司徒美堂摸了摸自己胸前的長髯,若有所思的點著頭。

「日俄卻是中國海陸兩大患也。」

隨即,他滿懷希望的問道。

「剛才志翔說不怕日本,難道西北軍已經有了萬全的準備?」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說是萬全的,不過,西北自蒙新之戰後就開始準備對日作戰了。」

戴季良趁機重複了自己在南洋僑界招待會上的那番話。

「贊翁,雖然海外華僑對國家可以說不計得失大力援助,然而志翔認為,這錢也是華僑們辛苦所得,絕不應該無償的索取。」

雖然司徒美堂已經早就知道了戴季良在南洋的那通發言,但此刻從正主嘴裡娓娓道來更讓他感觸良深。

「因為,我認為一味索取對華僑是不公平的,但若是能吸引來華僑的資金建設國家,並以利潤反饋,則不無雙贏的可能。」

「好,好!」

雖然戴季良這番話在他的前世已經成為眾人皆知的理論和實踐,然而此刻,對習慣了國民政府籌餉募捐的司徒美堂而言卻是一個巨大的震動,「志翔果然是胸有成竹了。」

司徒美堂說著嘆了口氣。

「若是志翔早生十幾年,華僑的辛苦豈不是早十幾年得到回報了?」

說著,司徒美堂的手往桌上一放,隨後,虎的一下站了起來,駭得戴季良也立刻跟著立直了身。

「你放心,我立刻召集美洲各地的華僑,動員他們到西北去投資建廠!」

「多謝贊翁鼎力相助!」

大喜過望的戴季良深深拜了下去。

「有了各地華僑的力量,我相信,西北和全國民眾一起,必將挫敗日寇對中國的野心,必將收回一切失去的國土。」

「我等著志翔你實踐諾言。」

不愧是當北美華僑總龍頭的人物,若不是戴季良知道歷史的軌跡,也相信自己積蓄的實力,否則就被他一口將死了。

「對了,志翔,我還想問你一件事。」

司徒美堂難得露出一絲緊張的神態。

「不知道,志翔對致公黨的觀感怎麼樣?」

「中國致公黨?」

所謂致公黨是由美洲各地、香港、澳門和上海等地的洪門組織發起的,以洪門致公堂為基礎的華僑政黨,其全稱應該是中國致公黨,陳炯明、唐繼堯曾為該黨的第一任正副主席總理。

「對於這個能夠團結全體海外華僑的政黨,志翔樂見其成。」

「若是致公黨在西北生根發展呢?」

司徒美堂繼續追問著,他已經預見到西北在未來中國軍事政治版圖上的地位,但國內目下的情況是黨禁未開,因此,他不得不寄希望於和南京並不對眼的西北能網開一面。

「茲事體大!」

戴季良想了想這才回答道。

「西北目前並無開放黨禁的準備。」

司徒美堂大失所望,然而戴季良的話還沒有結束。

「不過,西北已經在著手研究全面開黨禁的問題,若是致公黨可以先用社團的名義在西北發展的話。」

「當然可以!」

戴季良的話還沒說完,司徒美堂已經打斷了他的發言。

「志翔,你別怪老夫貪得無厭,老夫還有一個要求,就不知道志翔能不能滿足。」

戴季良好奇的聽著。

「西北有軍校是吧,不知道志翔是否同意讓華僑子弟歸國就讀呢?」

「絕無問題!」

戴季良笑了起來。

「志翔的軍校里,不但有任職西北軍的學生,而且還有替東北軍、晉軍、川軍、甚至第19路軍等部培養的幹部,所謂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贊翁儘管放心,有多少,我收多少。」

「如此,我就代各地的華僑多謝志翔了。」

司徒美堂畢恭畢敬的向戴季良鞠著躬,頓時唬得戴季良忙不迭的回禮著。

戴季良海外之行大獲豐收已經是肯定的了,然而遭到了戴季良堅決回擊的南京政府並不甘心自己的失敗。

5月初,南京借口陝西、隴上等地並非屬於蒙疆範圍,下令改任邵力子為陝西省主席,任命陳調元為梁州省主席,任命朱培德為隴上省主席,任命賀國光為西安市長,大有將政權立刻從西北手中奪過來的架勢。

委任電一發,全國上下都看著西北的反應,然而,讓所有人吃驚的是,西北似乎默認了南京的任命,正當所有人都疑惑不定的時候,剛剛到任的幾位省主席和市長卻連遭各省市議會的彈劾,所頒布各項命令也無人執行,除了幾個隨員之外,他們根本指揮不動一兵一卒。

而唯一有望改變這一狀況的就是中央軍進入西北,但這又怎麼可能。

不得已,南京行政院撤銷前令,宣布被解職的省主席和市長復任,卻遭到諸人通電拒絕,一時間,南京的反覆成了中國官場的一場大笑話。

為此,蔣中正氣急敗壞,然而又無法收拾,只得致電尚在美國的戴季良,請他立刻回國共商國事,解決當前的政治困局。

由此,出國小半年的戴季良,開始準備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