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結束了!

正文卷

如今老謀子的名聲遠比08年奧運會之後的鼎盛時期。

但對方如今已經夠牛逼的了,尤其是《英雄》之後。

雖然這部電影讓老謀子口碑倒退不少。

可是兩億多的票房,在一些觀眾的心目中,老謀子已然封神。

所以,在聽到老謀子的推薦後,所有人都對《功夫》抱著非常期待的心情。

在這個公眾人物的信譽還有點用的年代,老謀子的這番傾力推薦讓現場觀眾瞬間心動。

「曾經有人問我,港省電影和大陸電影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初看很無聊,畢竟無論是港省還是大陸,都是華夏電影嘛。」

聽到老謀子的話,台下的觀眾不由笑了笑。

只聽老謀子繼續道:

「但是仔細想想,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首先,按照地域來說,大陸電影與港省電影確實有著一些不同之處。

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商業化程度不同。

商業化就意味著要贏得更多觀眾的喜歡,這一點,我想港省電影是走在前列的。」

在《英雄》之前,整個國產電影都在文藝電影里摸索。

當然,除了馮小鋼的賀歲片系列。

港省電影的商業化則是更早起步,早在1901年,港省擁有了第一家電影院喜來園後就標識著電影的商業化開始形成。

此後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動和磨難,60年代邵氏電影公司開始培養大批藝人、明星,拍攝功夫電影。

一部接一部,就像工廠流水線,成本低,效率高。

因為當時的影片拍攝不像如今有各種各樣的特技,但是就工業水平而言,此時的港省已經超過亞洲其他地區。

這種垂直一體化的工業模式和自產自養明星的經營理念把邵氏公司帶向鼎盛。

也讓港省成為亞洲電影中心奠定堅實的工業基礎。

70年代,在美國憑藉《青蜂俠》嶄露頭角的李曉龍決定回到港省發展。

他首先選擇了實力雄厚的邵氏集團,但由於給出的片酬實在太低,嘉禾趁虛而入,前往美國登門拜訪,開出7500美元一部的天價片酬將李曉龍招入麾下。

1971年,李小龍在嘉禾的第一部電影《唐山大兄》上映,創下港省開埠以來最高票房紀錄。

72年的《精武門》打破亞洲票房紀錄,同年嘉禾趁熱打鐵推出的《猛龍過江》更是李曉龍自編自導自演的經典之作。

隨著嘉禾國際地位的提升,73年他們與華納電影公司合作拍攝了《龍爭虎鬥》,在國際上掀起了一陣「功夫熱」。

嘉禾與李小龍相互成就,前者助後者到達事業巔峰,後者讓前者在港省獨領風騷。

後來李曉龍意外去世,嘉禾陷入困境。

好在老闆鄒溫懷穩定軍心,與素有「冷麵笑匠」之稱的許冠溫展開了密切合作。

他自編自導自演的《鬼馬雙星》、《半斤八兩》和《摩登保鏢》幫助嘉禾安然渡過難關。

同時進一步拓展了嘉禾在東亞、東南亞的電影市場。

後面的80年代就是成瓏、周閏發、吳宇深、徐客等人開始冒頭,雖然各自工種不同,但是都在各自的領域熠熠生輝,一直到現在……

老謀子頓了頓,隨後繼續道:

「難道內地電影就不如香港電影優秀么?並不是,只是港省電影的商業化更早,同時產業鏈更加的完善,因此香港電影中成功的商業片眾多。

反觀內地電影,則是優秀的文藝片眾多,內地電影多以劇情片為主。

許多優秀的電影也在風格上更加的「文藝」。

而港省電影則更注重商業,影片風格上更符合大眾的口味。

大多時候,商業片比文藝片,有著更為廣泛的受眾。

近年來,內地同樣湧現出不少商業片佳作,特別是在喜劇電影與主旋律電影上,都有著很大的突破。

娛樂底蘊不同,電影市場發展迅猛,成為了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一種娛樂方式。

然而內地電影早些年的作品則更加「嚴肅」。

港省電影每年成片的數量眾多,積累下來的影響力也十分的可觀。

不過如今的港省電影較鼎盛時期有所沒落,而內地電影卻是在快速發展。

一個底蘊足,一個在壯大,總而言之,隨著電影行業的崛起,今後將會有越來越多優秀的華夏電影產出。

華夏電影的發展也將越來越好……」

老謀子這番話倒是說的情真意切,港省的觀眾聽在耳朵里也覺得十分受用。

這可是內地被奉為頂級導演的人啊。

「想說的就這麼多,希望大家都能走到電影院里看看這部電影,謝謝。」

老謀子說完之後,笑著呵呵的走到台下。

台上,周星弛緩緩出現在台上,江培安也跟在他的身後。

周星弛說粵語,江培安則是翻譯成普通話,這兩人的組合給人的感覺倒也不錯。

「謝謝張導對電影方面的闡述,張導在電影方面的造詣很高,也是我學習的對象。

就像張導說的那樣,《功夫》的確是我們非常用心的一部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周星弛認真的說道。

說完他又看了看江培安,江培安則是拿起話筒,用普通話道:

「《功夫》很好看,大家多多支持。」

沒了?

周星弛納悶的看著江培安,我前面說的那麼多,你都不翻譯了?

江培安則是無辜的眨了眨眼睛,你想表達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台下的觀眾已經被兩人,尤其是江培安這個翻譯給逗的樂翻了。

「哈哈哈,我如果是星爺,肯定想現場刀了江導!」

「拜託,我們又不是聽不懂粵語,星爺明明說了那麼多的話,結果就被翻譯成這麼一句。」

「不行了,我要笑死了,江培安也太會搞節目了吧,哈哈哈。」

周星弛無語的看了江培安一眼,隨後宣布下一個節目的開始。

下一個節目是由華藝的藝人們帶來的節目。

胡君、李兵兵、范兵兵、喬振語四人一同登台。

雙兵的組合可不常見,據說這兩人在公司里也發生過不少的矛盾。

但是這次居然能看到兩人同台,說明王晶花在其中出了不少的力。

胡君就更不用說了,他就是江培安給捧火的,江培安的電影宣傳他當然要來。

至於喬振語,江培安就一句話來形容:

帥!

要知道這可是「天涯四美」之一。

這位可以說是出道即巔峰,第一部作品就與洪金保和樊少黃合作。

他後來被評為「天涯四美」,是觀眾心中「最美古裝男神」。

這個人往那一站,就讓人聯想到後世一句用到爛的詞: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2000年藍函海執導的電影《龍騰虎躍》請來洪金保和樊少黃擔任男主角。

卻在挑選一個反派演員的過程中陷入困境,遍地開花物色男主角,最後鎖定喬振語。

喬振語因為長年練習舞蹈,所以身上有一股亦正亦邪之氣,他又高又帥,性情優雅隨和。

是藍函海導演心目中是反派的最佳人選!

從沒學過專業表演的他,與洪金保、樊少黃等人形影不離,儼然一副帥「花瓶」模樣。

但他這隻「花瓶」尚有用武之地,年輕氣盛、全身上下都有使不完的氣力。

自小練舞培養出來的頑強個性,使得喬振語到劇組拍戲時即使受了傷也不曾叫苦。

《龍騰虎躍》公映後,受益於洪金保這一金字招牌,影片取得了超高票房。

劇中喬振語也因為長得太帥氣,一樣為觀眾所熟知。

說來說去,他也僅僅是一個舞者而已,由於長得太帥氣,所以才會被更多導演看中。

後來片約頻出,本是件喜事,但是給喬振語帶來的困擾卻是數不勝數。

喬振語的性格遠不像影視劇形象里那般冰冷麻木,與之相反的是他生性活潑,從不喜歡被束縛。

但在拍戲過程中導演的點撥以及演員之間的合作,都令喬振語十分抵觸。

他之前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名演員,當然也從沒有為自己取過任何藝名。

也許是把演戲當娛樂,喬振語收到《新女駙馬》劇本之後,完全釋放了自己。

每一個動作都流露出狂妄與霸道,反而讓更多觀眾對他「小鮮肉」產生好感。

2003年導演張鎮邀請喬振宇出演《雪花女神龍》里的坐輪椅的賽華佗。

不過他卻硬是憑超高顏值把清傲狡猾的歐陽明日陽變成「天涯四美之一」。

很多人都見過任天野時髦泡麵頭、見過董璇咬發的絕美的照片。

但是對於喬振語扮演的賽華佗卻是心馳神往,這檔電視劇的熱播也使得喬振語走上了「古裝男神」這條道路……

喬振語帥氣、胡君霸氣,雙兵則是說不出的美艷,這個組合一登場,就吸引了現場無數觀眾的歡呼。

整場晚會觀眾們都處於極度的亢奮當中,港省觀眾很興奮,因為他們看到了內地新一代的偶像們。

大陸觀眾也很開心,畢竟周星弛對於大陸許多觀眾而言都有種特殊的意義。

而且能看到大陸明星在港省的舞台上盡情的表演,這讓他們心裡也與有榮焉。

看看,你們港省電影再牛,不也得請我們大陸的明星們過來宣傳!

但是這場晚會要說令觀眾們最印象深刻的除了電影以外,就要數江培安的活躍表現。

內地媒體對於江培安的這些舉動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港媒卻是差點驚掉了下巴。

拜託,你之前對我們可沒有這麼和藹啊!

不管怎麼說,這場舉辦了三個小時的慶典最終落下帷幕。

慶典結束後,《功夫》於凌晨全國同步上映。

是的,不僅僅是港省,大陸也同時上映了這部劃時代的電影。

表演全部結束後,周星弛的新輝公司請大家吃飯。

江培安一個人站在後台,看著《功夫》上的宣傳海報。

這是一張很經典的電影宣傳海報,周星弛一襲白色練功服站在中間,身後是包租公、婆,啞女、琛哥等角色。

如今琛哥已經換了人,而這部電影能否再續寫上一世的傳奇呢?

「培安,大家都走了,咱們也去吃飯吧。」

周星弛不知何時來到江培安的身後緩緩道。

江培安回頭看著周星弛,他依舊是那副古井不波的神情,但江培安明顯能從他的神情里看到了一絲輕鬆和釋懷。

「周導,票房大賣!」

江培安笑著說道。

「票房大賣!」

周星弛同樣笑著回了一句。

這是他今天晚上為數不多發自真心的笑容。

……

2004年12月23日凌晨,《功夫》全國上映。

內地電影院一片火爆,幾乎每個人都沖著周星弛的名字來的。

周星弛身兼導演、主演、編劇和製片多重身份。

在後世這部影片成為當年的內地和港省的年度票房冠軍。

周星弛還打破自己的《少林足球》保持的港省歷史紀錄。

並榮膺金像獎最佳電影,金馬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獎等多項大獎,是周星弛演員和導演生涯的巔峰之作。

不管是台詞還是人物,《功夫》都有非常多的記憶點和亮點,包租公、婆,火雲邪神、琛哥等諸多角色都讓人記憶猶新。

而如今,這部電影彷彿新出生的嬰兒,遠沒有後世那些榮譽加身。

觀眾在看完電影后的口碑也將是這部電影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很好看,已經很久沒有看到讓我笑的這麼開心的電影了。」

「星爺到底是星爺,誇張的無厘頭喜劇效果讓我在電影捧腹大笑。」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遠不像它表面那麼輕浮,恰恰相反的是,它有很深刻的內核,星爺的電影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第一批觀眾已經從影院走了出來,許多蹲守在電影門口等待採訪的媒體第一時間就上來採訪。

大部分的觀眾都給了十分中肯的評價,當然,也不乏有觀眾不喜歡這部電影,但也在少數……

江培安在港省逗留了大概三天左右的時間,這三天里,他陪著周星弛把港省大大小小的地方都算是都宣傳了一遍。

直到第四天,周星弛決定去內地宣傳,江培安才隨著宣發劇組趕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