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物資選擇與部隊編組

正文卷

第26章物資選擇與部隊編組

「目前,清單有···」

趙剛得知李雲龍救出了遼縣戰俘營五百多戰俘,並且準備吸收進獨立團之後,當即開始著手準備,為即將帶來的五百多戰俘進行思想教育。

無論是趙剛,還是李雲龍都清楚,八路軍之所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和鬼子做鬥爭,並且能有不俗戰果,核心原因之一,是戰士們心裡有信仰。

知道,自己為何扛著槍,為何而戰。

李雲龍則是走進團部,清點可報銷的武器物資清單。

「捷克式,七九彈。」

「駁殼槍,駁殼槍彈,」

「德造手榴彈。」

「歪把子,三八大蓋,六五彈。」

「精緻白面。」

隨後,他打翻開了一張新清單。

李雲龍皺起了眉頭。

這是可以新增的物資清單,種類繁多,粗略看上去,有一百多種,其中包括玉米面,豬肉罐頭,60迫擊炮,防寒服,騎乘戰馬,馱馬,挽馬等等。

每一種都讓他大流口水。

只可惜,他只能從中選擇六種,也沒有藥品。

「首先是玉米。」

第一種,李雲龍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精裝玉米粒。

根據老趙的說法,玉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預防和治療雀蒙眼。

而且,玉米既是粗糧,可以給馬匹騾子吃,磨成玉米面之後,也是細糧,可以給戰士們當主食。

不過,

無論是白面,還是玉米面,雖然都是主食,都管飽,都能長時間吃不影響身體,但面對部隊的劇烈體能消耗,終究是差了點。

這也是部隊非戰鬥減員、訓練減員居高不下的原因——戰士們體能差。

不然,和尚也不至於一頓能吃十五斤了。

所以···

李雲龍手中的鋼筆在清單中的幾十種物資逐個划過,在肉罐頭上稍微停頓片刻,但最終還是停在了豬板油上,並划上了記號。

想要戰士們抗餓,抗造,就得吃肉,肚子里得有油水。

如果選擇肉罐頭,讓獨立團全部戰士吃上肉,那,就顧不上其他部隊了。

在這支部隊里待了十幾年,團長位置起起落落三四次,單單李雲龍帶出來基層營連排軍官幹部,就不少於一個連。

772團程世發,都是他的老部下,是他手把手教導射擊的。

他已經深深紮根於這支部隊。

窮的時候,是沒辦法,就那麼點東西,你不搶就沒了。

就像狼群,你吃的多,你就強壯,就能捕到更多獵物,吃得少,就慢慢虛弱下去。

殘酷而血腥。

但現在,獨立團後勤有陸老弟兜底,全團戰士吃喝不愁,武器彈藥不愁,李雲龍自然想著,照顧他那幫老部下,以及,還有老上司。

一支部隊可以像狼群,但不能真是狼群。

選豬板油,就能讓很多很多戰士肚子里有油水。

全師目前顧不上,但全旅妥妥的沒問題。

而且··

獨立團戰士極少吃到肉,突然頓頓吃肉,估摸著會出問題,這一點李雲龍很清楚。

先吃點豬板油,讓戰士們肚子習慣油水,等和陸老弟幾次合作之後,清單中物資多起來了,報銷路子多了,就可以安排戰士們開始頓頓吃肉了。

以及,

根據李雲龍的推測,選擇豬板油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可以不佔糧食重量。

獨立團戰士,每人每天十五斤糧食,白面七斤半,玉米七斤半,然後,這麼多糧食,炊事班加工的時候,需要一斤或者半斤豬板油,自然合情合理。

但具體能不能行,還要看陸老弟的審核。

實在不行,就每人七斤白面,七斤玉米,分出一斤重量來選豬板油。

確定好豬板油之後,李雲龍目光划過清單,

第三種裝備,選他擇了冬軍裝。

獨立團目前不到一千人的總兵力,就有八十多個非戰鬥減員,歸根結底,無非就是兩個原因——戰士們吃不飽,穿不暖。

冬軍裝一套,包括一件棉衣軍裝、一件棉衣褲子、一個帽子。

根據詳細介紹。

目前陸老弟能夠提供的冬軍裝,軍裝、褲子都按照八路軍軍裝樣式製造,只有用料上和細微設計有區別,最低可以抗零下十五度左右的溫度,不容易漏風,能抗住激烈的戰鬥和訓練,不容易出現磨損。

比張萬和的被服廠製造的好上不知道幾個檔次。

冬軍裝配備的帽子,僅僅是作訓帽,雖然比夏季帽子厚實一點,不具備多少保暖等效用,但也比沒有戴強不少。

其實還有防寒服可以選擇,有防寒帽子和頭套,可以抗住零下三四十度的問題,戰士們穿上全套之後,冰天雪地站崗,都不會覺得冷。

但如今已經是三月份,天氣沒有一二月那麼冷了,防寒服不需要了,可以等來年冬天再申請。

「每個人兩套,一套穿,一套換洗···」

確定冬軍裝之後,到具體數量上,李雲龍猶豫了一會,先是想寫每人兩套,然後思索了一會,最後還是填寫了四套。

「訓練容易弄髒弄濕衣物,這大冬天的,冬軍裝不容易干,所以四套備用,合情合理。」

李雲龍嘀嘀咕咕自我解釋了一通。

隨後,李雲龍將目光繼續在清單中尋找。

他目光沒有轉向60迫擊炮,九二式重機槍,德制馬克沁重機槍,擲彈筒這些強有力的武器,而是繼續在普通裝備區打轉悠。

裝備,不僅僅是槍支彈藥,還包括軍裝,帽子,鞋子,甚至綁腿。

作為十幾年老兵,爬過雪山,走過草地,李雲龍深諳這些普通的,不起眼的裝備,在行軍和戰鬥中的巨大作用。

當年過雪山過草地,很多戰士之所以能支撐下來,靠的就是一根絲毫不起眼的綁腿。

所以,第四個裝備李大團長選擇了軍鞋。

根據詳細資料介紹——這種軍鞋,輕巧,堅固,具備一定防水能力,保暖性也不錯,非常適合秋冬春季山地行走。

能保護戰士的腳丫子,提高行軍速度,防止崴腳,還能保護戰士們的腳掌免受戰場殘留彈片刺傷,以及腳踝免受刺傷。

隨鞋子,附帶五雙襪子。

一雙鞋子,一雙好的鞋子,一雙適合的鞋子,對以徒步為主的八路軍來說,作用有多大,李雲龍有著無比深刻的體會。

如果過草地,爬雪山的時候,全軍戰士能有一雙適合的軍鞋,那麼,倒在半路上的戰士,能降一成,甚至更多。

在這山區多的晉地,一雙好的軍鞋,能極大的提升部隊戰鬥力,也能很直觀的減少傷亡。

第五件裝備,李雲龍終於開始選擇武器裝備了。

沒有任何猶豫,

李雲龍直接選擇了60迫擊炮,以及擲彈筒。

清單中,武器和彈藥是在一起的,所以,選擇了武器,就等於選擇了彈藥。

「步槍,就用三八大蓋先湊合一下吧。」

確定六種武器裝備之後,李雲龍自言自語道。

考慮到後勤補給的便捷性,一支部隊,最好的是將步槍子彈和班用輕機槍子彈做到統一,重機槍子彈最好也能統一。

清單中雖然有毛瑟步槍,還有德造馬克沁,使用的都是毛瑟尖頭彈。

將獨立團做到子彈統一沒有問題。

但李雲龍集合數年,過百次和鬼子交戰的經驗分析,對於運動戰,游擊戰,伏擊戰為主的獨立團而言,擲彈筒在戰場上的作用,遠大於步槍。

尤其是目前,八路軍新兵比較多,而且缺乏訓練的情況,

與其讓一個步兵班的戰士人手一把步槍,還不如給每個班配備兩挺捷克式,讓老兵在使用機槍的同時,幫、傳、帶新兵,依靠強火力,提高新兵生存幾率,迅速積累實戰經驗。

當然,步槍作為火力補充,是不可或缺的。

但最快一個月,最慢兩個月,獨立團就能有步槍了。

確定新物資種類後,

李雲龍開始針對現有物資,調整獨立團的編組。

雖然部隊有統一的部隊編組,但由於武器彈藥的嚴重匱乏,以及和鬼子鬥爭的複雜性,基幹團指揮官對部其指揮部隊的具體編組,往往有極大的自主權。

稍加思考,李雲龍定下了,

獨立團一個步兵班十二個人,正副班長,兩個三人一組的捷克式機槍組,一個兩人的擲彈筒組,以及兩個人的步槍手。

合計裝備五支二十響駁殼槍,兩挺捷克式,一具擲彈筒,四支三八大蓋。

具體是,

正副班長裝備駁殼槍,

機槍組三人,主射手裝備機槍,副射手裝備駁殼槍,彈藥手裝備三八大蓋。擲彈筒組兩人,主射手裝備擲彈筒,副射手裝備駁殼槍。步槍手裝備三八大蓋。

「一個步兵班,三個火力點。」

「比鬼子步兵班強一半火力。」

「到一百米以內之後,到二十響駁殼槍火力發揮距離,甚至是鬼子步兵班的兩倍。」

看著自己琢磨出來的步兵班編組和裝備,李雲龍有些迫不及待的想指揮這支部隊和鬼子來上一場了。

班組火力,是鬼子一點五至兩倍!

他什麼時候打過這麼富裕的仗?

班組火力搭建好之後,後續編製李雲龍隨手拈來。

三個步兵班一個排,加上正副排長、三人通訊組的排部,一個排合計四十二人。

三個排一個連,連部還有一個十人炊事班,一個十四人的排部,全連合計一百五十人。

三個連一個營。

營部設立一個迫擊炮排,裝備三門60迫擊炮,必要的時候,60迫擊炮可以下方到連一級,增強火力,並給與連級單獨作戰的能力。

炮兵排規模比步兵排小,一個班只有六人,加上五人排部,一個十二人的炮彈運輸班,合三十五人。

再加上一個三十五人的營部,一個營就是五百二十人。

一個團三個營,加上團部警衛連,後勤部門等等。

「獨立團預期總兵力是一千八百人。」

李雲龍寫下了獨立團接下來要擴編的規模。

「可惜,可惜··」

看著自己制定的編製組成,李雲龍暗嘆了一聲可惜。

如果不是獨立團缺乏優秀炮手,他都打算將60迫擊炮普及到排了,連排火力向歐美頂尖步兵團靠齊。

這樣的話,一個團就能裝備三十門60迫擊炮,他能把小鬼子按在地上打。

雖然也能強行編組,迫擊炮學起來很簡單,稍微培訓幾天就會用,但這明顯算是不正常擴編了,屬於合同中,明文規定不允許的事情。

迫擊炮想要在戰場上發揮作用,至少得幾個月訓練。

能給每個營編組一個迫擊炮排,還是因為他從新一團搞來了一批炮手,雖然不太熟練,但也會用,迫擊炮操作標準流程都懂。

至於給團部配屬一個60迫擊炮連,合同中明文規定:60迫擊炮禁止重複編組。

「一步一步來吧。」

李雲龍嘆息了一聲。

別說60迫擊炮普及到排,就連一千八百人,都還沒著落。

目前獨立團,加上他從丁偉那邊要來的一百二十人,以及陸陸續續從總部醫院歸隊的傷員,近期招募的新兵,也才剛好一千人。

哪怕他把從遼縣戰俘營救出來的五百戰俘都算上,也才一千五百人。

而實際上,由於戰俘營艱難的生存環境,很多戰俘落下殘疾,或者沒了心氣,能加入獨立團的,有四百人就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