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922:元凰五年(下2)【求月票】

正文卷

第922章 922:元凰五年(下2)【求月票】

沈棠三言兩語將蛋糕分得差不多。

她突然想起了什麼,又補充了一句。

「說起來,元良也曾算是我的授業恩師,國主之師,擔得起一個『太師』之名。」她又給祈善加了一個榮譽頭銜。

太師乃是三公之一。

沈棠大方給出去,有兩個原因。

其一,祈善仇家這麼多,不給他加點兒籌碼,沈棠也擔心他壓不住場子——儘管這個可能性並不高,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其二,在眾神會這邊看來,沈棠是被祈善操縱的傀儡國主,事事都對祈善言聽計從。這會兒分蛋糕,祈元良就算不拔得頭籌,也該有特殊待遇。眾人對主公這個決策並無任何異議,祈元良的特殊性早就被驗證太多次。

更何況,祈善也擔得起這些殊榮。

祈善再次出列謝恩。

沈棠視線越過前排這些熟面孔,落向後面那一張張不算熟悉的面孔,他們望著自己的眼神謹慎恭敬又有一絲灼熱。她自然知道這些人的意思,循著記憶又點了七八人。

此時,有親衛端上來一杯熱茶。

沈棠小酌兩口,眉眼間帶著肉眼可見的疲倦,顧池出面給她遞了台階,她順勢以精神不濟為借口結束這個會議,起身離去前又撂下一句:「三省主事,各部尚書,你們回去後,各寫一份舉薦名單給我,推薦你們覺得合適的副手屬吏,明兒這時候給我。」

說罷,匆匆離開。

前腳剛走,後腳恢複奕奕神采。

哪還有剛才虛弱疲乏的模樣?

被留下的眾人面面相覷,眼神交錯之間滿是火藥味,一邊虛偽地恭賀彼此,一邊暗暗較勁兒。為什麼較勁兒?自然是為搶人啊!現在不可勁兒搶人,回頭管個空衙門?

他們要搶人,被搶的目標群體也心思活泛起來。試問,誰不想進入心儀的機構?

從今日會議來看,最冷清的部門就是與王室相關的光祿寺、宗正寺、太僕寺……進去了升遷無望。能去熱門部門,誰想去冷門的?若是能當個侍郎,誰想當員外郎?

更別說工部尚書空著,右僕射也空著。

主公為了平衡勢力,這兩個位置大概率會給世家中人,藉此拉攏世家歸心——

不管之前鬧得多僵硬,只要王室世家利益趨於一致,即便此前勢同水火,以後也能如膠似漆。再者,康國建立,組建朝堂,穩定地方,僅憑沈棠原先的人手根本不夠。

世家對教育的壟斷,她怎麼招賢納士都避不開這個群體,給點兒甜頭是必然的。

沈棠窩在主帳歇了一會兒。

屁股剛坐熱,顧池便過來了。

她揚眉:「你怎麼不去搶點人?」

作為國主,沈棠此次放權堪比泄洪,允許三省主事和各部尚書自己挑選班底,這就是明晃晃告訴他們可以挑幾個「自己人」。

「提拔了對方,對方不得感恩戴德?」

日後不管是立足朝堂,還是管理各自一畝三分地,都是非常有利的。當然,他們可以寫推薦名單,允不允許卻是沈棠拍板。

「主公允許吾等提拔副手屬吏,吾等也要感恩戴德。」顧池一語揭穿了沈棠把戲,眼前年輕國主毫無怒色,反而遞給自己一杯飄著果香的渴水,他接過,笑道,「讓他們自己去搶吧,御史台就不湊這熱鬧了。」

御史台性質特殊,不僅要看能力,還要看秉性、出身、家世,最好是清白出身,沒什麼利益勾結,性格剛毅且直言不諱的人。監察百官就不能畏懼強權,任何時候該說就得說,顧池準備花點時間慢慢物色。若有必要,還能翻翻辛國和庚國的遺產,看看兩國御史台有沒有剛正不阿、一身反骨的!

能扛得住兩國王室高壓還堅持為官初心,絕對是御史台的好苗子!若是能撿幾個跟崔善孝一般特殊的監察御史,牢牢管控地方機構,哪用愁政治不清明,社會不和諧?

沈棠道:「這倒也是。」

二人躲在這裡炫了好幾杯果茶渴水。

顧池眼尖看到沈棠手邊攤開一本冊子,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有些還經歷好幾遍塗改。沈棠注意到他視線,伸了個懶腰,揉揉酸脹的眼:「這是要給吏部的,關於官吏選授的一些規矩……有些規矩一開始就要立下,免得日後被人鑽空子鑽成了篩子。」

任何東西的腐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往往是從不被人注意的角落悄悄開始,偌大一個國家同樣如此。有可能是從上往下腐朽,也可能是從下往上蔓延。地方基層偷奸耍滑,再好的政令也維持不下去,同理,上層出了毛病,上行下效也會影響下方。

沈棠能做的就是抓緊各個細節。

盯著它們落到實處。

例如官吏的任用限制。

其一,迴避親屬。

例如雙方不能是同一機構的上下統屬關係,兩方職務也不能有聯繫。典型例子就是有親戚來考試,負責考試環節的人若與考生有關係得迴避。隱瞞不報不迴避是重罪。

至於父子/女同朝什麼的,沈棠允許。

誰當官不是為了家人和前途?

迴避是為了政治更清明而不是變渾濁。

若是因為朝中有一個人當著官,便絕了其他族人親戚上進的門路,這就是結仇。

不僅當官的族人會被咒罵憎惡,連沈棠這個國主都會被他們掀翻。例如甲乙兩個家族有仇,甲家族有個子嗣有才華,乙家族為了斷絕甲家族後路,收買甲家族紈絝,給謀小官,讓人占著茅坑不拉屎,徹底杜絕甲家族入朝的希望。這合理嗎?一點不合理。

再者說,沈棠帳下也有不少親戚組合。

例如趙奉父女、雲策師兄弟、褚曜師徒、荀貞父子……總不能將他們都拆了吧?

如今世家變得乖順,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將希望寄託下一代。扼殺人家的希望,不怪人家跟你拚命!沈棠對此自然要慎重。

除了迴避親屬還要迴避籍貫。

官吏不能在祖籍所在的州郡縣任職;任期滿之前,若非貶職等因素,不得更換任職地點;直系親屬犯罪,不允許考功……

沈棠看了一眼顧池,福至心靈:「你一來,我又突然想起來一條——御史台監察御史要避開祖籍或者曾經的任職地點……」

顧池在沈棠允許下撿起攤開的書簡。

粗略看了一遍,發現並無出身的限制。

他問:「不用限制戶籍?」

假如本身出身商賈,一朝有了官身,財權勾結,後患無窮。要知道明面上,官吏及其直系親屬都不能從事行業活動,哪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位者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面上人家還是守著規矩的。

商賈入仕的話……

這怎麼算?

沈棠搖了搖頭:「思來想去還是不限制了,商賈出身也能入仕,只是入仕之後要遵守官吏限制,停止經營。不管是轉讓還是停止經營,而且——這種情況限制會大點。」

她的眼底閃過一絲狡黠。

顧池問:「怎麼個大?」

沈棠笑道:「商賈入仕,禁止經商的就不是直系三代而是三族……你看如何?」

顧池將這番話細細琢磨了一遍。

忍不住道:「好一個陽謀。」

這一招,確實不限制商賈入仕,還能順勢借用這個政策提高商稅——畢竟跟歷朝歷代禁止商賈做官相比,自家主公此舉稱得上寬容大度。提高商稅,有什麼不能接受?

跟出身地位比起來,錢算什麼?

但,仔細琢磨便會發現裡面有個大坑,三族禁止經商,這得牽連多少個家庭?

由此將矛盾轉化為三族內部的矛盾。

此舉也能讓入仕的商賈跟家族切斷聯繫,激發矛盾,減少日後官商勾結的可能。

沈棠搖了搖頭:「其實也不算完美。」

還是那一句話——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哪個官吏能靠著俸祿養活一大家子和一群奴僕啊?要麼貪污受賄,要麼借用官場人脈或者職位之便,讓府上家生子去經商謀利,完美地繞過官吏禁止經商的制度。

這種情況,嚴格說來還真沒辦法。

沈棠揉了揉額頭,暫時不想這些事兒。

從今天開始,連著好長時間都要開會,完善各方面的制度,有些可以拿來照搬,有些還需要在基礎上修改,光是想想她都覺得頭疼。於是,又狠狠幹了一杯果茶渴水。

官制採用三省六部。

兵制也需要跟上。

沈棠正出神想著各方面細節,便聽顧池問自己:「主公打算如何安置工部?從今日眾人心聲來看,他們都傾向於……」

她道:「以為我會給世家留著?」

顧池點點頭:「嗯。」

沈棠貓著腰身,在亂糟糟的書簡堆裡面翻了翻,從角落抽出一卷極厚的書簡,打開看了兩眼。顧池對這卷很眼熟,上面寫著各個世家的關係,誰家跟誰家關係親近,誰家跟誰家有宿仇。沈棠閑聊道:「其實他們想的也沒錯,扇了人家這麼多巴掌,又是打又是殺的,也該給兩顆甜棗。不過工部尚書地位特殊,也不是輕易就能許出去的……」

她在上面指了兩家。

顧池一看,哦,有仇的。

他們在世家之中還算靠前。

沈棠:「他們家有合適的人?」

顧池搖著頭感慨:「畢竟是世家,底蘊深厚,即便天賦平庸,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砸下來,也能混個人模狗樣。能力尚可。」

專業或許不怎麼對口,但能勉強支棱。

沈棠道:「兩家各挑一個人擔任工部侍郎,誰表現更優秀,誰就有可能升職。」

顧池:「……」

自家主公還是一如既往喜歡畫餅。

什麼叫「有可能升職」?

這話的意思不就是也可能升職失敗?

最終目的還是讓兩家互相牽制,同時也算給世家一個甜棗嘗嘗。再加上三省六部要選拔人手,世家中人中選不少——即便品秩不高,但也釋放出友善的苗頭,世家更加不可能再鬧騰。待主公這邊羽翼豐滿……

屆時——

沈棠白了他一眼:「還不至於。」

不要以為她不知道顧池想什麼。

不就是說她卸磨殺驢,搞死世家么?這個真不至於,頂多折騰他們元氣大傷,薅點兒羊毛。宰殺羊的話,要等她想要吃涮羊肉的時候。現在將羊宰殺了,羊肉白爛了。

顧池只得搔了搔鼻子。

祈善等人的行動力很強。

消息傳出去,各家也沸騰。

沈棠目前居住在主營,而國都就定在主營不遠處。此前給沈棠投簡歷被採用的人就住在都城附近的縣鎮。白日的消息一傳回去,各家人心騷動。沒有出身背景的只能坐在家裡干著急,等著命令下達,有門路的開始到處走動。這一夜,多少人家徹夜未眠。

第二日午後,沈棠陸續收到舉薦名單。

「員額都沒滿啊……」

眾人熟知沈棠的脾性,寧缺毋濫。

每個人的名單都沒有滿員,多則二三十號,少則只有三五號,被舉薦者名字後面都跟著他們被舉薦的理由。粗略一看,整體沒什麼私心,當然,也不可能有多少私心。

除了少數幾個,其他都是孤家寡人。

孤家寡人自然是公事公辦。

選擇最能幹活的!

「季壽和圖南的怎麼沒有?」

親衛道:「還未送來。」

沈棠調侃道:「看樣子,這倆昨夜府上最忙了。康家和寧家,姻親也有不少。」

她以為這倆的舉薦名單要拖到晚上或者明天,結果說曹操,曹操到,沒一會兒便有軍士將兩份名單送來。出奇一致,全部都是寒門出身。兩份名單還有重合的人名……

沈棠嘴角抽了抽。

「倒也不用避嫌到這一步。」

提拔寒門固然有好處,但他們出身偏低,陡然身居高位,也容易移了心性,還是要細細打磨錘鍊才行。沈棠思忖片刻,提筆劃掉幾個人名,又添上幾個看得順眼的。

全是門戶比較小的世家子,才能品行都算不錯,還有滿腔熱血。這些人能經歷顧池和欒信等人的重重篩查,勉強可信。

其他名單也仔細查看了一遍。

基本沒什麼問題。

褚曜這些人考慮都很周全。

默契一致地選擇空出副手位置,應該是準備再考察考察,誰表現突出再提拔誰。

最終名單,她跟褚曜四人再三核實。

褚曜、祈善、寧燕,三省主事,再加一個能力特殊的御史大夫顧池。五個人為了名單從白天一直討論到了晚上才停歇下來。

時不時還能聽到幾句對話。

沈棠:「要不要再給你們加封爵位?」

「不用。」

「國庫發得出這麼多俸祿?」

「……」

蠟燭換了好幾根。

直到營帳內的幾塊小黑板寫滿了名字。

「好了,大致就這樣……」

她伸了個懶腰。

褚曜等人看時辰不早也準備退下。

沈棠讓褚曜留堂。

待其他人離開,她問:「無晦,官制這邊算是解決了,但兵制還未——咱們這邊一直偏科,文心文士比武膽武者多得多。我數了數,帳下還真沒多少能拿得出手的。」

褚曜眸色溫柔地望著她。

「一切聽主公的。」

沈棠道:「那我也得顧慮一下你的心情,褚傑和魏壽,你更加傾向於哪個?」

|ω`)

標題果然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