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九章 論功分封

正文卷

騎著雄壯的戰馬,李超緩緩在代北的大同盆地里走過。

大同盆地,河東地區最大的一塊盆地,位於河東的北部,因在代州之北,故慣稱為代北,呈東北至西南向展布,長約五百里。

這裡在許久以前,是古大同湖的退縮競價,也是北方重要的河流桑乾河的上游,與下游的張家口、幽州,構成了北方最重要的農業經濟地帶,也就是後世的燕雲十六州。

不過在北時,代北統劃為四個州。

朔州,雲州和蔚州和媯州。

大同盆地是塊沃土。

東啊有桑乾河谷和渾河河谷,邊緣為沖溝分割的黃土台地和緩坡黃土丘陵,多是疏鬆的沙質黃土。從盆地邊緣向中心,地形儀次是沖溝分溝的洪積台地、洪積平原,湖積沖積平原和河谷沖積平原等地貌。

但這塊沃土,因為靠近前套地區,以及陰山山地,是遊牧和漢人的衝突激烈之地,導致這塊地方,自戰國起,就一直屢屢移安開發,但控制卻一直無法長期穩固,屢屢被草原人侵入。

現在,李超騎著馬,看著這片沃土,心中很感慨。大唐立國才第七年,可卻已經把這片盆地正式納入了疆土。

「只要有二十萬移民,雲朔之地,就能穩固了。」李超揮鞭指著那片沃土,對著周邊將士們說道。

「二十萬隻怕不夠,突厥人肯定會對這片地方難以善罷甘休的。」李靖說道。

「籬笆扎的緊,就不怕野狗竄進來。突厥人這次也算是大傷了元氣,他們開始意外的吃下了突厥東部,可他們千不該萬不該的對中原有野心,這次算是口張的太大,差點撐死了。」

二十萬移民,倒是不難,就算是在秦漢時代,都屢屢大規模移民塞外,但難就難在如何讓這些人移過來,紮下根,還要讓他們繁華穩固邊疆。

「相國似乎另有高策?」李靖總覺得李超還有更好的計劃。

李超笑了笑,「其實啊,也不是什麼高策。」

「相國何不說來聽聽?」

李超心裡確實有一個計劃,那就是推動進行的州國制,或者說是州郡制。州為朝廷集權直轄,郡則為封郡,為諸侯領地封土,再對邊疆的那些蠻夷部落,把他們納入羈糜制內,將他們的地盤,統一編為區。

這樣一來,州郡區,就形成朝廷的三個套環。最外的就是部族的羈糜區,然後是大唐封臣們的領地郡,再就是中原的朝廷直轄的州縣。

一環套一環,羈糜區作為大唐的第一道屏障,然後是諸侯封郡,又夾在朝廷直轄州和羈糜區之間,起著緩衝和保護作用。

如代北河套等新收復的地方,靠近長城一線,可以設為朝廷的直屬州縣,比如說雲州,朔州、蔚州、媯州、豐州、勝州等。

而在大同盆地和河套的北面,那些山區,則可以劃為功臣們的諸侯領。至於更遠的地方,則就可以遷置那些歸附大唐的部落,讓他們在那裡放牧,設立羈糜區,也算是作為大唐的一個外殼保護層,緩衝區。

李超積極的想要設立這種制度,並不完全是出於私心,也是為朝廷長遠大計著想。

如今大唐基本上已經把中原傳統的控制區都統一了,但如朔方河套代北等地,控制力弱,移民開發也很艱難。

全靠朝廷之力來開發,難。

但如果把功臣們分封到這些邊疆外,作為朝廷的屏障,那麼各功臣貴族們利用自己的實力,一起投入開發邊疆,這個力量可比朝廷自己規劃投入要強的多。

到時大唐的邊疆,一個個的貴族封地建起來,那就等於大唐邊疆多了無數的要塞堡壘。

「定方,難道你不想有一個自己的封郡領地,世襲傳承下去嗎?」

李超轉頭對著自己的得意門生說道。

蘇烈眼中露出光芒。

建功封爵,這是所有武將們的追求。而如果獲得爵位封號,還能得到一塊可以傳襲的封地,這誰會反對呢。

「相國,我當然也想。」

「那就是,其實每個人都想要有一塊封地。」李超笑著道。

「可是,朝廷會同意,陛下會同意嗎。我讀相國編寫的資治通鑒,上面不也寫朝廷中央集權才是秦漢以來的努力嗎?」

李超搖頭。

「事情得辯證的看待,不能一刀切。秦不搞分封,完全郡縣制,可也二世而亡。漢搞分封制,但也有七國之亂。晉結束三國紛亂,也大封宗室諸侯,但不也很快就有了八國之亂啊。所以說啊,其實不論什麼制度,都不是沒有缺陷的,都不是那麼完美的,得與時俱進。」

「漢晉都把宗室大封在中原,與郡縣混雜,又過於放權給諸侯,自然就尾大難掉。要說啊,分封宗室,本是為鞏固皇權,但就因控制不力,才導致了後面的亂象。」

李超對於古今分封的得失早有研究,還是在後人的研究基礎上,高屋建翎。人無完人,這制度也沒有完美無缺的。

適當的分封制,對大唐是大有好處的。

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漢唐舊疆,基本上就算是這個時代中央直轄控制的極限了,如西域安南遼東漠南等地,朝廷其實鞭長莫及。朝廷開國之初,強盛之時,邊疆蠻夷倒不敢有異動,可等中央一衰弱,他們肯定就要犯事。

與其讓那些邊疆的蠻夷們四起做亂,倒不如分封中原諸侯過去,也算是轉移下這些豪強們的注意力,再則,這些貴族豪強們開拓邊疆,這也是拓展了朝廷,拓展了漢家文明。

哪怕將來大唐沒了,可那些貴族們新開拓的邊疆,卻也依然還會是漢家文明。

「相國,就算陛下真分封給我一塊領地,可在那遙遠的邊疆之地,窮荒僻嶺的,我也沒有能力開發啊。」蘇烈心痒痒的。

「這個不是問題的,到時有什麼需要的可以來找我就是。」

蘇烈很羨慕李超的,大唐的第一勛貴,又是第一實封貴族,如今還成了第一個封候。

皇帝一開始,就給李超封了三百里封地,哪怕是封在陰山北,那也讓無數人羨慕的不得了,甚至眼紅了。

蘇烈就曾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為大將軍,封為諸侯,得到一塊封地。

雲州,白登山下。

李超和李靖巡視了一遍地形。

「相國,真的要在此處築一座大同城?」

「嗯,不但是築城,而且是要築成一座要塞堡壘,成為整個雲朔盆地北部的釘子,守住這個西北出口。以大同城為中心,建立一個防禦集群。」

李靖點頭,李超的那個以點代線,建立防禦堡壘群的設想,很得李靖的贊成,他也放為這個一個個的防禦集群堡壘,更適合大同的北方形勢需要,不但能守,還能攻,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真正的防禦要塞。

「聽說相國準備在你的封地建立三座受降城,到時陰山西北,便又多了一個防禦群了。」

「是啊,等過幾天,我就要過去了。」

「相國不回漢京先?」

「暫時先不回了,這裡巡完,就去定襄、大利和白道,然後去河套的勝州、豐州,再直接去封地了。轉完一圈,正好還能趕上回京參加貞觀二年的元旦大朝。」

李靖撫須,「說實在的,我都有些羨慕相國了,能有那麼大塊封地!」

「羨慕什麼,這次打退了突厥人,諸位也都是立有大功的。到時論功封賞,肯定是人人有份的。」

晚上。

李超和李靖等就在白登山下安營紮寨。

營寨的中軍大帳,那位置就是李超白天親自跑馬尋找到的。

這裡,以後就會是大同城的中心。

古人築城,一般都要先看過風水地形等,然後先定下一個中心,在那個位置打一口井。

如果井打好,能出水,水質也好,那麼就說明這裡適合建城,如果出不了水,或者水不好,這位置就選的不對。

營地里,李超卻並沒有和李靖過多在一起。

至於秦瓊程咬金這群大將,更都是已經各自趕回了自己的駐地轄區,和議一達成,他們也就先回自己的地盤,馬上要過年了,得檢查下自己的防務,安排一下,然後得入京朝集。

來大同巡視的就李超和李靖,剩下的都是蘇烈等李超的學生們。

可在外這些天,李超和李靖都很少避嫌,白天時只在眾軍將面前才談談公事,到了晚上,絕不湊在一起。

坐在燈下,李超仔細的思考著。

他在總結盤算著這一年來發生的種種事情。

總的來說,這一年雖然忙忙碌碌,但事情的發展還不錯。

現在大災也過去了,突厥人也打退了,一切都好,李超現在唯一比較在意重視的,還是封地的事情。

思緒良久,李超睜開眼,提起筆,開始給李世民寫信。

心中早已經想好,下筆萬言,如水銀泄地。

「臣李超再奏吾皇,請求陛下分封功臣,授以領地,為大唐屏藩,永固邊疆!」

……

天亮,一員驍騎,騎著快馬,帶著李超的奏章飛馳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