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陛下多慮了

正文卷

「要是能從草原上搶些牛羊回來,也是不錯的。」李超這樣對李世民道。正常情況下,國內正面臨大災、飢荒,這個時候對外用兵,不免會贊成腹心空虛的危機。

但這次的北方突變,大唐不需要做那個衝鋒在前的人。鐵勒人不是很想自己建國嘛,那就給他們下道詔書,支持他們建國,給夷男冊封個可汗封號就是。反正又不費大唐什麼東西,正所謂惠而不費。

遠交近攻,便是如此。

鐵勒據說是匈奴別種,居於漠北,部族眾多,先後臣服於匈奴、鮮卑、突厥,也曾建立過自己的高車汗國。

薛延陀就是鐵勒諸部中的強部,隋大業年間,就因突厥的處羅汗徵稅不度,鐵勒諸部有怨,處羅直接誅殺了鐵勒酋長一百多人,引得諸部叛亂,共推契必部首領和薛延陀首領為大小可汗,後改為臣屬西突厥。

這些年,東西突厥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東突厥汗庭南遷,重心南移。鐵勒諸部也是乘機填充突厥人大量南遷後漠北留下的空當,實力漸強。

如今的薛延陀首領夷男,其實就是早年被鐵勒諸部共推出來的易至小可汗的孫子。乙男的實力挺強,擁有八萬帳部落,在漠北是首屈一指的實力派。

因為頡利上台不久,卻又對鐵勒人征重稅的緣故,鐵勒人對突厥越來越不滿,夷男有心煽動串連一下,大家立即就都表示願意尊他為大汗,一起再建鐵勒人自己的汗國。

而夷男跟唐朝的使者吃了幾頓烤肉後,試探了下唐使的態度,結果得到唐朝願意全力支持他後,越發堅定了要自己建國稱汗的念頭。

等聽說頡利跟侄子郁射設要開戰後,得到了回紇、契必、拔野古、同羅、仆骨等諸部支持的夷男,便乾脆公然起兵了。

「陛下,眼下的夷男,急需要我們大唐的一個公開表態支持,如果陛下能夠派出使者前往漠北,許夷男立薛延陀汗國,冊封其為可汗,賜以鼓纛,相信他一定會更加賣命打突厥的。」

漠南陰山下,河套上,到處都是肥美的牛羊。飢荒之年,要是能搶到頡利的牛羊,弄個幾十萬頭回來,這也算是大賺一筆了。

「還是文遠最懂朕啊!」李世民撫著龍椅很高興。

「不過朕有些擔心統葉護,此人也算是雄才大略,他自射匱手中繼承西突厥以來,西突厥實力一日強過一日。這一次,若是朕冊封他為突厥汗國大可汗,萬一他打著我大唐旗號,就此揮兵東進,然後擊敗頡利等,成為突厥大可汗,一統突厥東西,這可不是好事啊!」

隋朝時,當年就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東突厥可汗打著隋朝的旗鼓,征討西突厥,一路勢如破竹,那些西突厥人還真以為隋朝派兵聯合東突厥可汗打過來了,紛紛望風而逃。

差點就讓他把西突厥降服,幸好在軍中暴斃而亡。

東突厥現在內亂,西突厥實力正強,若是給了西突厥出師的名義,萬一讓他們趁機滅了東突厥,到時弄出來一個統一的突厥,這豈不是給自己打麻煩?

「陛下多慮了。」李超卻不以為然。

西突厥當年只是突厥汗國派出的一個西進開拓先鋒,後來越打地圖越大,最終尾大難掉。甚至在汗國因繼承權內亂的時候,西突厥還想要搶奪宗主繼承權。

在隋朝時,西突厥東突厥被隋朝玩弄股掌之中,折騰的死去活來,最終達頭想坐宗主大汗的夢想,還是在與楊素的騎兵大決戰中灰飛煙滅,此後西突厥就老實多了,安心的向西發展,這十幾年來,打的波斯王朝是哭爹喊娘,連拜占庭帝國也沒少被他們敲詐,根本就不回頭管東邊的事情。

統葉護確實是個有野心的人,要不也不會與唐聯姻和親,更不會把目光投向東方草原。但若說統葉護靠著大唐的一個冊封,就能輕鬆的擊敗東部各個大小可汗和設,成為整個突厥的大汗,那卻是想的太好了。

東突厥內部都還誰都不服誰呢,突利他們連頡利都不服,還豈會服統葉護?在突利他們眼裡,他們才是大宗嫡系啊,西突厥那邊的,全都是偏房旁枝,有什麼資格來爭大汗的位置?

再說了,不還有一個鐵勒嘛。

鐵勒人反的可是突厥,不光反頡利,對統葉護也一樣是反對的。

這麼複雜的局勢,統葉護也不可能順利的統一諸部,坐上大可汗的寶座,頂多也就是個名義上的大可汗而已。

一個西突厥的可汗,當上整個汗國的大可汗,這不但不會緩解突厥人的爭鬥,只會讓局勢更複雜。

對於突厥內部反對頡利的突利和郁射設兩個人,李超很無恥的表示可以兩個都支持。支持突利來當大可汗,再支持郁射設來當小可汗,這樣把東突厥一分為二,把頡利清除出局。至於最後突利跟郁射設,能不能坐下來好好談,這是另一回事了。

總之,大唐是反對頡利的,但突利和郁射設兩個都支持,可兩人要是誰跟大唐不客氣,那大唐就要全力支持另一人了。

反正大唐的目標也很明確,搞垮東突厥,同時把突厥人趕出陰山以南地區。

「朔方、河東、河北、河西,諸道的兵馬都可以找機會去搶點牛羊了,說不定還能自己解決些糧草供應呢!」李超笑道。

李世民很佩服李超,三言兩語,總能把整個局勢分析的非常透徹。

「陛下,用膳時間到了。」

王內侍小聲的過來稟報。

「哎喲,這一聊,朕都聊的忘記時間了。」李世民笑道,「文遠啊,到了山南,這第一餐,朕得找你負責。說吧,去吃點什麼特色?」

王內侍在一邊提醒,「陛下,御膳已經好了,可以傳膳!」

「朕今天不吃御膳,要吃李大戶。」

李超知道李世民喜歡吃些宮裡御廚不做的,充滿地方特色的小吃。

其實他自己也喜歡吃這些,天天千篇一律的食物有什麼好吃的,總得適時的換換口味,換換食材。

「確實有一樣不錯的東西,葛根糍粑,味道不錯的。」

談了半天的事情,李世民也確實餓了,便下了龍椅,他直接挽起李超的手往外走。李超挺不適合跟個大老爺們手挽手的,有搞基嫌疑,可挽他手的人是皇帝,李超也只能無奈任由他挽著了。

葛根是個很不錯的東西,山南多山,山裡就有許多葛。

深秋季節,正是挖葛的好時節,帶上鋤頭和柴刀,到深山老林里尋找葛藤,找那些老葛。葛根挖回來能夠弄葛粉,葛粉可以做糍粑等。

以往山裡百姓,幾乎家家戶戶秋天都要去挖葛做糍粑。男的進山挖葛根,女的在家加工。一些大的葛可能有十幾二十年的年齡,大的葛王更是一根就有上百斤,甚至幾百斤的。一天,只要挖幾根就算豐收了。

天黑之時,捆好葛根,踏著夕陽回家。

把新鮮葛根挖回家洗涮乾淨,那些含粉低的細根還能切成片曬乾,用於做葛根茶,泡水當茶喝。

含粉高的葛根要在石頭上錘扁,反覆打碎,出漿,放入水中清洗,把漿水篩入缸中等沉澱。經過反覆加工之後,葛漿變成葛粉餅,風乾後放太陽下曬,就能成為上好葛粉。

今年,百姓們響應官府號召,備荒備飢,到處找能吃的食物,加工儲備。山上的葛根,也成了重點採集目標。

原來只是山裡人自家弄點,今年那是由官府組織人去挖葛,加工,製作葛粉。

「這粉聞著挺香!」

李世民看到李超拿冷水攪抖葛粉,攪成糊糊,笑著說道。

「這可是好東西,跟藕粉差不多,論營養不比米麥差,就是加工不易。做葛根糍粑,其實還有種更直接的辦法,就是弄出來的葛粉餅直接做。」

拿起一個平底鍋,倒點油,熱至六成左右。

李超把葛粉稀糊倒入鍋里,搖晃攤成一張薄餅,蕩平中間部份。

他熟練的緩慢轉動鍋子,慢火煎黃,再翻煎另一面。

「這就可以吃了?」

李世民站在旁邊看著餅已經兩面煎黃,有些迫不急待了。

「可以吃,不過也可以再加臘肉炒,更有味道。」

李承乾聞著香味進來,看到李超在切臘肉,直接先拈起一片切開的餅放入口中,「嗯,葛根糍粑好香。」

臘肉早已經洗凈切片,李超淖水,把煎好的葛根糍粑加入同炒,加入鹽等調料,一會就炒好出鍋。

李世民看著這盤葛根糍粑臘肉,不由點頭讚歎,葛根糍粑光澤油亮,半透明帶點白色。夾起一塊償下,表皮脆香,咬破脆皮,柔軟香糯,回味甘甜。而臘肉與糍粑同炒後,也沒有那麼油膩,清爽可口,熏香漸輕,幽然回味。

「回味無窮,好!」

李世民點頭稱讚,太子承乾則根本不做評價,因為他正埋頭猛吃,哪有時間來評價。這是他跟妹夫們一起吃飽總結的經驗,吃飯的時候千萬別說話,不是因為吃飯說話失禮,而是因為吃飯說話,好吃的都會被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