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投稿《自然科學》

正文卷

第148章 投稿《自然科學》

聽到林曉曉的驚喜叫聲,實驗室內的眾人齊齊圍了過去,目光聚焦在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的顯示屏上。

上面彎彎曲曲的圖譜或許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只是一堆無意義的曲線和數據,但在蕭然這樣的專業人士眼中,卻如同發現了新大陸一般令人興奮。

在太陽能電池中,光生載流子在空間電荷區中由於濃度梯度而擴散,如果遇到合適的位置,就會與對應的電極發生電荷複合,從而產生電流。

這被稱為電荷複合現象,而這也是影響太陽能電池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如何降低電荷複合率是提高太陽能電池性能的重要途徑之一

早在之前的實驗研究中,蕭然等人就通過對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溫度依賴性吸收和活性層形貌的系統研究,發現TTO和TTI中給體和受體之間不同的分子聚集行為和混溶性會呈現不同的分子平面度和靜電勢,這導致電荷傳輸和電荷複合的效率也不一樣。

而林曉曉之所以如此驚喜,是因為TTO-21和TTI-12的光譜圖出現了他們預期中的特定峰值和模式。

這意味著蕭然合成的新型Cl-區域異構單元TTO和TTI中,這兩個樣本是成功的,其分子結構和化學鍵的振動模式與他們的理論預測相匹配。

這也代表著與其他樣本的TTO和TTI相比,TTO-21和TTI-12具有更好的分子共面性、更強的結晶度以及共混物中適當的相分離形態。

簡單來說,其他樣本與TTO-21和TTI-12相比,表現出了顯著降低的結晶度和聚集行為,並且因為過度的混溶性,導致較差的電荷傳輸和嚴重的電荷複合。

這也是為什麼之前蕭然的實驗進度,能量轉化率最高只達到了9.6%的原因。

但現在,顯然有所不同了。

「這這真的嗎?」孔濟元揉了揉眼睛,不敢相信地嘀咕著,他轉頭看向蕭然,只見後者一臉淡定,彷彿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TTO-21和TTI-12的特徵峰似乎有些特殊?」楊小曦用不確定的語氣說道。

唐文斌推了推眼鏡,雖然努力保持冷靜,但嘴角還是忍不住上揚:「沒錯,按照這個光譜圖來看,TTO-21和TTI-12的性能應該遠超之前的樣本,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驗證這一點了。」

田主任站在一旁,看著這幾個年輕人面面相覷,一副難以置信的模樣,他雖然不是化學領域的專家,也沒有研究過有機太陽能電池,但從幾人的表情上也能察覺到幾分不對勁。

「蕭然,這是怎麼回事?」老田忍不住問道。

蕭然嘴角揚起一絲笑容:「老師,很顯然,我們的研究有了新進展。」

「新進展?」老田面露古怪之色,內心難免有些嘀咕,自己這剛勸蕭然放棄這個項目,轉頭這研究就有了新進展。

沒有這麼邪乎吧?

「你預計這次的能量轉化率能達到多少?」老田推了推眼鏡,神情認真地問道。

蕭然一邊審視著光譜圖和腦海中的數據作對比,一邊漫不經心地回道:「具體能達到多少我也給不出一個確切的數字,不過遠遠超過之前的最高記錄不是問題。」

老田聽後,眉頭微微一挑,心中不禁有些訝然,蕭然此刻的語氣和神態,明顯能感覺到這次的新進展似乎並不僅僅是一個小幅度的提升。

壞了,不會真讓這小子研究出了點名堂吧?

老田表情更加古怪了,可轉念一想,又覺得這似乎不太可能。

國內外眾多頂尖高校的團隊,他們擁有最先進的設備、最優秀的人才和最充足的資金,即便如此,也僅僅是將能量轉化率提升到了17%左右。

就憑蕭然這幾個人想要達到這個數字,怎麼可能!

估計能量轉化率在12%左右就頂天了!

想到這,老田心神稍定。

蕭然自然不知道老田心中的想法,在光譜圖的數據出來之後,他便轉身回到實驗台前,繼續準備接下來的實驗。

老田見狀,也只好收回心思,專註地看著蕭然的每一個動作。

這一看,老田不禁再次瞪大了眼睛,只見蕭然的手法嫻熟無比,每一個步驟都彷彿經過了精心計算一般,絲毫不差。

這手法你告訴我他只是個大一學生?

高效準確,賞心悅目,沒有在實驗室浸泡多年,根本做不到這麼舉重若輕。

老田有些頭皮發麻,蕭然這傢伙到底是個什麼小怪物?

你說他數學天賦強,這他能理解,畢竟這玩意確實不講道理,但做實驗不一樣啊,做實驗屬於少數勤能補拙的學術工作,說白了就是一句話,這玩意兒不需要動腦,完全就是熟能生巧。

別管伱多麼聰慧,大腦多麼靈光,如果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培訓,再聰慧剛進實驗室也跟其他新人沒有什麼區別。

隨便有個兩年實驗經驗的老人做實驗的速度都能完爆新人。

可蕭然這是什麼情況?他接觸做實驗的時間也就幾個月吧,這熟練度怎麼跟做了十幾年實驗差不多?

「蕭然,你以前真沒接觸過這方面的實驗?」老田擱那瞅了半天,最終還是忍不住問出聲。

蕭然手上動作不停,頭也不抬道:「我之前一直在自學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所以熟練了些。」

田主任聽後,不禁感到一陣無語,他當然知道蕭然自學的事情,但問題在於,自學和實際操作完全是兩碼事。理論知識再豐富,沒有實踐經驗也是白搭,可看蕭然這架勢,哪裡像是沒有實踐經驗的新手?

這時,孔濟元也湊了過來,看著蕭然熟練的操作,感嘆道:「蕭學弟,你這手法簡直比柳學長還要專業啊!」

蕭然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

這就是系統的魅力,小子!

在製備出了由TTO-21和TTI-12組成的三元共聚物之後,接下來便可以進行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製作了。

典型的電池器件面積為0.04 mm^2,它由一個與設備區域對齊的孔徑的金屬掩模定

義,首先將塗層玻璃在丙酮、洗滌劑、去離子水和異丙醇中進行超聲攪拌清洗,然後進行等離子體處理30分鐘

最後,將溶解在濃度為3 mg/mL的甲醇中的EDOT聚合物旋轉塗覆在活性層上,在10nm真空室中沉積100 nm Ag-7托爾。

經過幾個小時的忙碌,有機太陽能電池終於製造了出來,蕭然拿著這個小小的電池片,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接下來就是驗證能量轉化率的時候了。」蕭然自語間,將電池片放入了測試設備中。

幾分鐘後,測試結果出來了。

當看到那個數字時,所有人都愣住了。

老田瞪大了眼睛,彷彿無法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他推了推眼鏡,緊緊地盯著測試設備上的數字,嘴唇微微顫抖,卻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

孔濟元則是直接張大了嘴巴,一副活見鬼了的表情,他揉了揉眼睛,又湊近看了看,確定自己沒有看花眼後,才轉頭看向蕭然,結結巴巴地說道:「蕭學弟,這這能量轉化率是認真的嗎?」

其餘幾人此刻的表情也沒好到哪裡去,當那令人震驚的能量轉化率數字出現在測試設備上時,楊小曦,林曉曉兩人下意識地捂住了嘴巴,那雙大眼睛裡滿是難以置信的神色。

整個實驗室內鴉雀無聲,只剩下設備運轉的輕微聲響和眾人急促的呼吸聲。

過了好一會兒,老田才緩過神來,他咽了口唾沫,用略帶顫抖的聲音問道:「蕭然,這能量轉化率是多少?」

蕭然看著眾人震驚的表情,心中不禁有些得意,他微微一笑,指了指測試設備上的數字說道:「20.46%。」

20.46%!

光是聽到這個數字,老田就感覺一陣目眩神迷,差點都沒站穩,他扶著實驗台,深深地吸了口氣,才平復下激動的心情。

看到老田的反應,蕭然似乎也猜到了老田心裡在想什麼,忍不住打趣道:「老師,您不是一直希望我能把重心放回數學研究上嗎?現在看來,我可能要在化學領域也闖出一片天了。」

老田老臉一紅,他乾咳了幾聲,掩飾自己的尷尬:「那個.蕭然啊,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你在數學領域已經很有天賦了,沒必要再去涉足其他領域。當然,如果你真的對化學感興趣,那我也不會攔著你。」

蕭然:.

好快的變臉!

這時,其他人終於反應過來,孔濟元激動地直接跳了起來,興奮地大喊:「卧槽!牛逼啊!蕭學弟!」

唐文斌也難掩心中的激動:「20.46%!這應該是全世界最高的能量轉化率吧!沒想到我們真的做到了!」

林曉曉白了唐文斌一眼,「這段時間也不知道是誰在背後抱怨實驗枯燥,在浪費時間。」

唐文斌訕笑:「是我有眼無珠了。」

說著,立馬拍胸脯表忠心:「蕭哥,你以後讓我往東,我絕不往西,你讓我捉狗,我絕不攆雞,一句話,以後任憑蕭哥吩咐,絕無怨言!」

楊小曦在一旁抿嘴輕笑,蕭然也有些哭笑不得。

晚上九點,蕭然一身酒味地坐在了書桌前,開始對著電腦編輯起了論文。

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得很順利,為了犒勞眾人,蕭然在晚上舉辦了慶功宴,會上被孔濟元等人灌了不少酒。

吵吵鬧鬧直到八點半,慶功宴才結束,一回到宿舍,蕭然就馬不停蹄坐到電腦前撰寫論文。

沉思片刻,蕭然用英文敲下了論文的題目:三元聚合和區域異構策略構建高效三元聚合物給體,實現高性能有機太陽能電池。

【摘要:本文結合三元聚合和區域異構化策略,開發新型聚合物供體,以克服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困難。通過無規共聚反應】

關於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論文以及實驗的流程他已經瞭然於心,數據也都是無可更改的東西,寫作自然是行雲流水。

花了整整兩天時間,蕭然總算是完成了論文的寫作,並且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確認沒有大的問題。

至於投稿期刊的選擇,經過一番慎重的考慮,他最終選擇了《Nature Materials》(自然科學)作為投稿的目標。

這是《Nature》的子刊,其內容涵蓋了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球科學等廣泛領域。

在科學界具有很高的聲譽和影響力,被視為全球最重要的科學期刊之一。

當然,蕭然也曾考慮要不要投遞到《JACS》期刊,這是化學領域內的頂級期刊之一,在化學學術界的影響力和聲譽非常高。

但權衡了一下利弊之後,蕭然還是選擇了自然科學,雖然《JACS》期刊的專業性更強一點,也更受化學科研者的青睞和認可,如果他是從事化學領域的研究,那麼選擇《JACS》無疑更適合一些。

而自然科學屬於跨學科的研究,儘管在化學的專業性和深度上比不上《JACS》,但綜合影響力卻比《JACS》大上許多。

決定好了投遞期刊,接下來就是分配論文蛋糕。

一篇頂刊SCI論文,最重要的兩個位置就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位置。

按照常理來講,通訊作者一般是課題的總負責人,而第一作者則是論文中貢獻最大的人,第一線操作的實施者和原始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人,又是論文初稿的執筆人。

在這個團隊中,通訊作者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由蕭然親自擔任。

至於第一作者的位置,蕭然決定給孔濟元一個名額,由他和孔濟元共同擔任一作,也算是投桃報李了。

畢竟他這個實驗室還什麼都沒有的時候,老孔就願意跟他幹了,作為實驗室元老,怎麼著也要給他一點優待。

至於二作的身份則給了楊小曦三人。

分配好蛋糕,蕭然又重新檢查了一遍論文,直到沒有發現任何錯漏,這才登陸投稿網站,填寫了個人資料之後,點擊上傳。

在提交了論文之後,蕭然終於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然科學期刊的審稿流程一向很繁瑣,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麼動靜,接下來的日子只需安靜等待便是。

不過,他對此倒並不擔心,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他還是有著充分的信心。

在等待的日子裡,蕭然並沒有閑下來,趁著這段時間,蕭然順便把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專利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