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軋鋼廠的問題

正文卷

第16章 軋鋼廠的問題

第二天,多學習了一陣的姜辰緊趕慢趕,總算踩點進入辦公室。

辦公室里除了第一次來見過的人之外,多了兩個年輕人和一個胖子。

這三人,在昨天巡視車間的時候姜辰見過,梁越和宋元。

梁越是剛剛投入工作的大學生,起步就是14級助理技術員,和姜辰一樣。

宋元也是中專生,不過還沒有過實習期,目前還是16級助理技術人員。

還有一個胖子,目測重兩百五,能在這個年代長這麼胖,也是難得。

他就是曹俊說的走幾步路都喘氣的趙東升,37歲,13級技術員,三鋼廠的三個老員工之一。

劉援建見姜辰進來:「對廠子了解得如何啦?」

姜辰點點頭。遞過去一隻煙:「差不多了,該了解的都基本了解了。」

劉援建伸手結果:「既然如此,那就開始正式投入工作吧。」

然後放低了聲音:「小姜啊,開始工作之後,你可不能像之前那麼隨意,要把廠子當成家。」

「所有一線生產部門,都看著咱工程科,我們還是要更加敬業一點。」

姜辰這兩天踩點上班,到點下班,劉援建是有意見的。

我這個當領導的都沒走,你自己先下班了,有你這麼乾的嗎?

雖然軋鋼廠現在新招的工人還沒有形成戰鬥力,工程科事情不算多,但不管伱有沒有事情做,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的。

尤其是全國人民全力抓生產,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更要注意影響。

不過看著手中的華子,覺得姜辰還是會做人的,所以說話並不重。

姜辰道:「這個我知道,我之所以下班就回家,是想回家,在安靜的環境中思考一下,怎麼才能讓新工人快速上崗,以及提升產能。」

「因為這兩是我們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劉援建心裡對此嗤之以鼻。

提高產能這種事情,豈是他們工程科能夠幫上忙的。

不過嘴上卻說著:「哦?有什麼收穫嗎?」

他也就隨便問問,對於結果根本沒有報任何希望。

姜辰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問道:「劉主任,你覺得我們三鋼廠想要提高產能,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劉援建沉默片刻,開口道:「要說起原因,這就多了,那總的來說,主要有三個方面。」

「這第一個,是缺少生產工具,三鋼廠成為重點示範企業之後,機床倒是不缺了,但最近招了很多人,其他的工具卻是有些不足了。」

「這第二個,是老工人的問題,他們有手藝,但是沒有動力,好些人從上班開始等午飯,吃了午飯等下班,磨洋工。」

「第三個,就是新工人上手的問題。現在雖然招了很多工人,但想要形成生產力,按照以往經驗,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軋鋼廠和鍊鋼廠不同,鍊鋼有力氣就能幹,但搞加工生產是需要技術的,這技術他們只能在師傅那裡去學。」

「如果師傅沒有盡心的教,或者在教的時候有所保留的話,這個時間還要大幅度延長。」

劉援建說的問題,差不多也是全國軋鋼廠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生產工具不足,是全國軋鋼廠都面臨的問題之一。

三鋼廠還好點,至少機床是夠的,其他很多軋鋼廠,連機床都無法保證,提高產能根本無法做起。

畢竟這玩意,老大哥給的有限,三鋼廠作為工業部制定的示範企業,優先滿足。

但新進來幾千個工人,就需要幾千套生產工具,一時半會是湊不齊的。

至於老工人的主動性問題,因人而異。

少部分覺悟高的,還是比較努力的。

但絕大部分工人的想法是:橫豎拿那麼多工資,幹嘛那麼拼。

並且他們還會影響到那些比較努力的工人,最後就導致摸魚的工人越來越多。

至於新工人上手慢,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那麼多工序,那麼多技術,掌握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忘掉卻是很簡單。

但凡自己工種所需工藝又一道沒有掌握,都無法上崗。

至於學習技術,如果徒弟懂事,煙散得勤,嘴甜,還稍微好點。

如果不那麼懂事,想要學到東西,那可就難了。

再加上徒弟有不是同時進來的,教了什麼,學了什麼,大家都亂。

就算學了,沒有工具馬上進行實踐練習,學過就忘的概率很大。

姜辰點點頭:「嗯,和蜀川軋鋼廠差不多,就是人和工具的問題。」

劉援建點點頭:「也可以說,但這兩個問題,沒有一個是我們工程科能夠解決的。」

「所以我們只能幹著急,愛莫能助。」

姜辰點點頭:「實際上從我進入蜀川軋鋼廠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後來,我終於想到了合適的辦法,能夠讓新工人在一個月內上崗,並且達到3-4級工人的水準,同時生產效率更高。」

劉援建一怔:「你?一個月?3-4級工人?你是在和我開玩笑吧?」

坐得最近的張山,內心和劉援建一樣的想法,你在開玩笑吧!。

隨即心裡篤定,這個小年輕在嘩眾取寵,吹牛。

姜辰認認真真的點點頭:「我是很認真的在說這個事情。」

半晌之後,劉援建緩緩開口道:「那說說你的想法。」

姜辰道:「其實方法很簡單,組建專門的培訓部門,對新員工進行統一的、系統的、全面的培訓和考核。」

劉援建一愣:「就這?」

姜辰點點頭:「就這!現在師傅帶徒弟,沒有方法,沒有規劃,做到哪教到哪,教和學都很亂。」

「而組建培訓部門,有規劃、有方法的傳授統一的手法,新工人能夠更輕鬆更快速的掌握生產技術,投入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