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參觀漁場

正文卷

吃過飯。

陳放舅舅想去看看他的漁場……

年前,陳放在小竹溝外面安裝了大鐵門。

陳放車子走最前面,停車開了門。

進去大門,拐個彎就到小竹溝了。山谷口建了攔水壩,能聽到嘩嘩流水聲。

裡面是一人多高的水泥火磚牆。

水泥火磚牆砌成的魚池,魚池上面全覆蓋的隔熱彩鋼瓦。彩鋼瓦最低高度都有三米多……

山谷口竹林的裡面,,一棟小瓦房,張晨、張瑤還有張坤和張文在院子里打牌。

大竹村姓張的人比較多,其次是姓李和姓羅的人。

張文是小叔的兒子。張坤……他和張晨的關係就不好描述了,都是張太公的重孫。張太公有三個兒子,到陳放他們這輩,太公的兒子,陳放他們都要喊爺爺……

稱呼都差不多,就是個親遠的關係。

看到陳放他們回來,張晨放下牌,帶著張瑤過來打了個招呼。

陳放舅舅他們認識張晨,每年過年陳放家裡辦招待,張晨都會過來。

陳放給舅舅介紹了張瑤,張坤他們,帶著舅舅他們進去了漁場。

這裡的魚池,水泥牆高,但裡面的水沒有放滿。魚池裡的水深基本在1.5米左右……

水泥牆最高的一面是1.75米的樣子,差不多是1.8米。而池子內壁深度超過2米了。

建魚池的時候,挖掘機還挖過塘基。水面到牆壁高度留有半米,是防止細鱗魚跳出魚池。

魚池建設由低到高。往山谷內的水泥牆,露出地面部位也就一米多點,可以在外面直接看到魚池裡面的情況。

現在沒有空閑池塘了,裡面全養著魚。

最下面養的是雅魚,最小都是1斤半,最大有兩斤多。

雅魚的魚池,每平米差不多3條雅魚。雅魚對水質的要求也比較高,池子里的水,1.5米深度,水質清澈見底,能清晰看到雅魚的背部。

上面魚塘排水出來,進入沉澱池。

沉澱池的水,經過小水渠,再注入下面的魚塘……而不是將上面魚塘水直接注入下面的魚塘。

沉澱池作用很大。裡面有過濾網格,能過濾掉上面魚池裡的雜物……從而保持整體的水質清潔,透明。

看過雅魚的魚池,陳放帶舅舅他們去看山澗生態池。

生態池就是原來的小竹溝,經過改造了,生態池下面鋪面大小鵝卵石。裡面的水要淺一些,最深1.5米可能不到,最淺的地方就半米多深。

裡面水依舊清澈見底,養著一條條黑背雅魚,這裡的雅魚更大,全都4斤以上。

從山谷口參觀到最裡面,舅舅他們看到了雲山細鱗,爬鮡。

雲山細鱗長得特別快,在度過魚仔期後,幾乎是能看見的長大。當然了,這種魚和草魚、鰱鱅沒法比。

草魚一年能長一斤多,兩斤。如果養半斤的魚苗,當年喂草,食物充足的話年底就能長到3斤以上。

鰱鱅也差不多,一年能長幾斤。

雲山細鱗,體長普遍在14厘米以上了,有1兩多重。

雲山細鱗不管氣溫,食口一直不錯,而且喜歡動。來到山谷中段,就看到池子里一群群活力很好的青黑色魚背的雲山細鱗魚在池子里遊動……

雲山細鱗的長速會越來越快。通過對空間里細鱗魚的觀察,陳放估摸著,這種細鱗魚只需要一年,應該就算成年。

以前覺得細鱗魚不好養,但從魚苗開始養細鱗魚,只要水溶氧足夠,也挺好養的。

而且外面養的細鱗魚,因為食物充足,生長速度比空間里的細鱗魚要快。空間里的小細鱗魚,體長普遍才12厘米左右。

細鱗魚最怕缺氧。

摸索到現在,陳放差不多也已經找出之前移出成年細鱗魚失敗的原因。

細鱗魚這種魚,太嬌氣了。

體型越大,越害怕缺氧。細鱗魚喜歡遊動,也是因為這種魚需要足夠的氧氣。

不管海水還是淡水,總有一些特別嬌氣的魚,號稱出水死。

那些魚只要捕撈上來,就很難養活,甚至根本養不活。

雲山細鱗魚的魚鰾,魚鰾就是魚泡……

現在的細鱗魚,魚鰾很小,和普通鯽魚差不多。但成年的細鱗魚,魚鰾肥厚,占體重的十分之一,甚至還多。

根據陳放的猜測,等細鱗魚的魚鰾肥厚起來,這種魚,就是真正的出水死了。想移個魚塘都難……

細鱗魚比爬鮡難養的多。

陳放養的爬鮡,幾乎沒怎麼死亡。但細鱗魚,會各種死。

之前常見的就是魚吃魚,撐死了。

最近幾個月也偶爾莫名其妙死掉一些,所幸死掉的數量不多。

「這些就是雲山細鱗魚?」小舅看著成群結隊的小魚,問道。

「嗯。」陳放點點頭,道:「雲山細鱗魚更不好養,需要接近飽和的水溶氧值。」

「接近飽和的水溶氧,這怎麼養?」小舅昨晚上網查了一下水溶氧的意思,覺得陳放在吹牛。

陳放兩手一攤,指了指石梯:「再上面就是爬鮡了。現在的爬鮡還小,普遍5——7厘米。」

這個長度代表的是生長速度。差不多半年,5——7厘米的長度,要比外面的普通爬鮡長勢快得多。

來到混養池,最大的爬鮡,已經和最小的細鱗魚開始混養了。

細鱗魚在水面,爬鮡在水底。中間還養著花鰱……

花鰱的數量很少,一個兩百多平米的魚池,裡面就幾條十幾條花鰱。

最後到大塘。

大塘全封閉了,裡面三個魚苗池中間的平台,平台上放著一張桌子,這裡有些儀器……可以檢測水溶氧,水HP。

好山出好水,好水養好魚,也好養魚。

想要養稀有淡水魚,最最重要的就是環境。有了好環境,之間是場地建設……

陳放為了建這個漁場,花進去的錢,超過五百萬了。從周柏那裡借的400萬,就全投了進去。

小舅他們想養爬鮡,在較好的地形環境下,每畝的投入,估摸著也得要5萬元。這是最低投入了。

畢竟按照正常的弄一畝普通魚塘,要是建水泥牆邊,也得花一萬多接近兩萬。建好一些的,三四萬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