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公式

正文卷

把馬匹綁上車駕,上好韁繩。

李正和大牛就離開了馬圈。

等他們走遠之後,李江山來到馬圈旁的小屋,這裡的門也沒有鎖。

平日里這裡也不會鎖門,走入這間小屋,李江山來到桌案前,這裡是李正剛剛寫過東西的地方。

墨水滲入紙張的時候,會零星留下一些痕迹,而且會在桌案上留下一些墨水痕迹。

拿出一張乾淨的紙張,李江山把紙張貼合在桌案上。

貼合之後,再往薄如蟬翼的紙張上塗上一層油。

漸漸地一些字跡便浮現了上來,比較模糊但還是看得清楚寫了什麼。

李江山觀察著這些字跡,發現了一些比較奇怪的符號。

看起來像是文字,看起來又不像是文字。

有些像是涇陽書院的數術公式。

但又看不明白。

李江山用最快的速度把這些字已經符號全部臨摹下來,收拾乾淨迅速離開。

一路離開村子,大虎趕著馬車,回頭看了看李正。

李正還在瞧著自己寫好的化學公式。

「長安令,這一次我們出去是要做什麼?」

大虎問道。

李正收起自己寫下的化學公式說道:「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做煙花的時候嗎?」

大虎用力點頭,「當然記得了。」

李正又說道:「現在又可以派上用場了,就去我們之前採集過硝石的老地方。」

講完之後,李正又說道:「在多採集一些沒用的石頭,掩人耳目用。」

火藥是一個潘多拉魔盒。

打開它之後很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

冷兵器一旦進入了熱兵器,在巨大殺傷力下,熱兵器會讓戰爭的慘烈程度上升幾個台階。

戰爭會變得更加慘烈。

人命也會在熱武器下變得更加不堪一擊。

火藥是個開端,火藥一次次變遷會讓熱武器不斷地迭代從而會讓熱武器的殺傷力一步步提升。

以至於到了未來,人們不得不限制某一種武器以換取和平。

當然也不想現在就把火藥這個東西交給李世民。

人活著要有自己的底牌。

李世民並不是一個多麼善良的人。

要真的和李世民魚死網破,大不了把他的皇宮給炸了。

李正心中篤定。

來到一處荒山,長安靠近隴右一帶,這裡的山麓都很荒涼。

古語有云,「硝石出隴道」

關隴道一帶的硝石一直都是比較豐富的。

這座山長不出什麼植被,是因為這座山其實是一座硝石礦山。

這些硝石足夠做數萬噸的烈性火藥的。

瞧見這裡也有不少的鄉民也在這裡挖硝石。

大虎解釋道:「自從長安的人知道用硝石來製冰之後,經常會有人來這裡採集硝石。」

硝石在火藥中的佔比並不是很多。

李正翻身跳下馬車,和大虎動手開始挖硝石。

鄉民都是來自長安周邊的,他們也並不知道和他們一起挖硝石的人,就是拿出硝石製冰配方的人。

等到李正和大虎已經挖好了滿滿的三袋硝石離開之後。

有人說道:「剛剛那個和我們一起挖礦石的人,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

一旁的老漢笑呵呵說道:「大家都是一張嘴一隻鼻子,兩個眼睛,你看誰都是在什麼地方見過。」

「剛剛那個年輕人我真的見過,好像是在長安長樂公主出嫁的那天。」

「該不會是新晉的涇陽郡公吧。」

「怎麼可能,堂堂郡公怎麼可能來這裡挖硝石。」

「好像就是涇陽郡公。」

……

正當人們猜測之時一個宮中來的太監策馬而來,「剛剛涇陽的郡公是不是來過!」

此話一出,一群鄉民都安靜了。

真的是晉陽郡公。

李正和大牛又來到一處荒地,這裡只有一地黃沙沒什麼作物。

大虎回頭看了一眼,「長安令,我們後面好像沒什麼人跟著。」

李正下了馬車說道:「隨便挖一些沙子吧。」

「好!」

大虎也跟著干,還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裝滿了一袋沙子,大虎再次策馬讓馬兒拉著馬車離開這裡。

半時辰之後,幾個太監就出現在李正剛剛來過的地方。

拿出毛筆在一根竹簡下記下李正在這裡做過什麼。

而後朝著李正離開的方向而去。

當天夜裡,李世民忙完今天需要批複的奏章。

王鼎拿上一份奏章說道:「陛下,今日長安令離開涇陽了。」

李世民接過奏章看著。

王鼎小聲說道:「長安令的動向都寫在奏章上了。」

李世民看完之後有些疑惑,「硝石,沙子,木頭,泥……」

「竟然還有木炭?」

看完之後李世民沉思好久問道:「李正要這些東西來做什麼?」

王鼎躬身說道:「回陛下,長安令帶著這些東西已經回到了涇陽了,至於用來做什麼已經派人去查探,想必不日就會有消息。」

李世民放下奏章又是沉思半晌,「你派人把李正去過的地方所挖的,所拿的都一樣給朕也帶一份。」

王鼎躬身說道:「喏!這就去安排。」

李世民起身走出甘露殿,看著空洞的黑夜,心中思量李正身上到底還藏著多少朕不知道的東西。

大食人的東征,李正打算怎麼抵擋。

李世民來到立政殿,也看到李江山的來信。

長孫皇后坐在一旁給高陽打理著頭髮說道:「這是李江山送來的,也不知道李正在做些什麼。」

李世民狐疑看著這封書信,看著紙上的文字眉頭緊皺。

這裡面有些文字看得懂,有些文字根本看不懂。

李世民瞧了許久愣是看不明白這上面的公式,「觀音婢你覺得李正寫的這些是什麼文字?」

給高陽梳好了頭,高陽便跟著宮女離開了。

長孫皇后低聲說道:「臣妾也看不明白,不如讓孔穎達看看,孔穎達或許能看得懂。」

第二日,李世民就讓人把李正的這些公式送入了國子監。

孫女嫁出去之後,孔穎達的心情都不是太好,主要同樣是書香世家,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一個武夫的兒子,鄙視鏈上沒少聽到閑話。

王鼎把一卷書信遞給孔穎達,「這是陛下吩咐的,說是上面的文字不知道孔穎達老夫子是否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