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重返李家溝

第三卷 京師魘道

「鈴……」有良的大哥大手提電話響了。

「有良嗎?」主人沙啞的聲音。

「俺是。」有良應道。

「幹得好,吸幹了翁大師,宇宙功從此從江湖上徹底消失,不過屍體你並沒處理妥當哦……」主人嘿嘿笑道。

「屍體?」有良一怔。

「嗯,翁大師的屍首在動物園大猩猩館外被發現了,現在公安部門正在暗中排查嫌疑人,你和那位昨晚上台逞能的邢書記都是重點懷疑對象,因此需要離京暫避一下風頭,等候老夫的進一步指示。」主人吩咐說。

有良想了想,在京暫時也無事可做,客家嬤嬤的汗青要到明年的八月十五中秋才能夠製成,這段時間正好可以帶二丫回去李家溝瞧瞧。

「老魘,俺已經解決了『宇宙功』,現在應該交還鬼壺了吧?」有良說。

「呵呵,一個小小的『宇宙功』還不行,後面還需要做幾單大的,況且鬼壺現在正用於醫治秋波老嫗走火入魔而導致的面部畸形。放心,老夫絕不會食言的。」

「那好吧。」有良無奈的說道,心想一旦斷臂長出來,自己與二丫兩人攜手,便有可能合力制服白光魘,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

撂下電話,有良召集大家來到了東廂房內。

「翁大師的屍體在動物園被發現了,公安部門正在尋找我們,因此現在需要離京暫避風頭。」有良介紹了情況。

「如此說來,胡不歸讓翁大師丟棄了那具皮囊,真的帶著他在大猩猩館隱匿修行了。」黨大師分析說道。

「好呀,又可以去遊山玩水啦。」可兒拍掌叫好。

「了去大師,以黨某之見,就不如去香港吧,司馬大佬一直在恭候著您的大駕呢。」黨大師建議道,他始終都在尋找機會勸說有良歸順14K,如今發現他的老婆二丫竟然是一隻幼魘,若是能一起拉攏入了幫會,那可是奇功一件。

有良笑了笑,說道:「二丫也很久沒回老家看看了,要去給她爹上上墳,也順便讓庸兒見下外公,所以我們決定還是先去漢中留壩李家溝,然後再做打算。」

「李家溝有什麼好玩兒的地方嗎?」可兒問。

「當然有啊,紫柏山、張良廟、風雲寺,還有褒斜棧道可以去看看。」二丫如數家珍般的說道。

「褒斜棧道?是『烽火戲諸侯』的那個美女褒姒的家鄉么?」可兒一聽來了興趣。

「可兒懂得真多,」邢書記柔聲贊道,「據說『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以及『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都是出自於此。」

「那可兒也要去。」可兒興奮的跳了起來。

「歸鄉上墳,孝心可嘉啊,黨某願意一同前往,也為李老爺子上柱香。」黨大師呵呵說道。

「我也去。」老白表示贊同,說心裡話他也無處可去,只要能和自己一手栽培的幼魘在一起,已經是很滿足了。

黨大師隨即打電話安排火車站工作的香功弟子,在去西安的火車上預訂了兩間軟卧包房。

黃昏時分,有良一行人辭別了憨叔憨嬸,打的來到了火車站,登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車。

※※※

紫柏山下,陰雨綿綿。

黃昏時分,留壩縣李家溝籠罩在茫茫霧靄之中,泥濘的小路上走來一行人。

剛一進村,便惹來了一陣犬吠。

「喵嗚……」媚娘從有良的背囊中探出頭來惡狠狠的瞪著那群雜毛土狗,嚇得它們灰溜溜的躲進籬笆後面不敢吱聲了。

「哎呀,是二丫回來了。」隔壁家大嬸驚訝的叫了起來,鄰居們紛紛跑出門,上前噓寒問暖,好不親熱。

「這孩子是……」大嬸詫異的望著二丫懷中的嬰兒。

二丫甜滋滋的說道:「這是我的庸兒。」

「唉,要是李老爹還在,見到外孫兒該有多高興啊。」大嬸揩拭著眼角的淚水,幽幽說道。

老屋子裡一切照舊,只是積了一層厚厚的灰塵,幾位鄰家婦人幫忙一起打掃,很快便拾掇利索了。隨後又送來了米面和油鹽醬醋等物,還順便拔了些自家菜園的新鮮蔬菜。

「看看,這就是勞動人民群眾之間樸實的階級感情。」邢書記感慨的說道。

「李家姑爺,我們來道喜了。」院子里走進來幾戶當家男人,手裡拎著酒瓶和幾隻雞,笑呵呵的說道。

「是啊,在咱們李家溝,添丁可是件大事兒。」

「正好又有外鄉來的客人,大家一起聚聚。」

人們七嘴八舌的說著,大都是村裡的李姓親戚。

不多時,灶間炊煙升起,屋內彌散著菜籽油燉草雞濃濃的香味兒,那是一種久違的家鄉氣息,二丫嗅著不由得眼眶濕潤了。

「可兒,」邢書記用力的吸了兩口,觸景生情的說道,「在我們黃龍府,小雞燉粉條那才叫個好吃呢,縣裡的同志下鄉去,最得意的就是這口。」

炕桌一張不夠,隔壁大嬸又扛來一個,眾人圍著兩隻大搪瓷臉盆,裡面的燉雞熱氣騰騰,香味兒撲鼻,令人垂涎欲滴。

媚娘早就偷偷撈走了兩隻肥大的雞腿,躲在灶間柴堆後面啃食著,吃得是滿嘴流油。

「姑爺,你這胳膊是……」鄰家大嬸望著有良的斷臂驚訝不已。

有良淡淡一笑:「不小心給弄沒了。」

鄉親們的目光都望向了二丫,深深的為其感到惋惜,在鄉下若是缺少了一隻手臂,很多農活都幹不了,家裡日子必定會十分清苦。

有良微微一笑,讓黨大師打開其攜帶的一隻大皮箱。

皮箱開啟後,老鄉們的眼睛都直了,裡面整整齊齊的碼放著成捆的百元大鈔,足足有好幾百萬……

這是有良在西安市建設銀行提的現金,還多虧本地的香功學員幫了忙,不然如此一筆巨款手續還是挺麻煩的。

「這是俺和二丫為感謝村裡的鄉親們,特意送給大家的禮物,村裡人每戶二十萬。」有良說道。

空氣彷彿凝滯了,村裡的鄉親各自張大了嘴巴,半天都合不攏。在九十年代初期,關中地區萬元戶寥寥可數,每戶二十萬!他們根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時間也彷彿停止了,只聞他們自己「嘭嘭」的心跳聲。

「姑爺,您說的是真的?」年長的李姓老者試探著問道。

「當然是真的,飯後就分給大夥兒。」有良答道。

「李家姑爺,那年頭一回見面,就知道這孩子將來必有大出息。」老者鬆了口氣,嘴裡樂呵呵的誇道。

「可不是嘛,當時大夥就說咱李家姑爺,濃眉大眼,天庭飽滿,一看就是大富大貴的面相。」有人附和著。

有良干皺皺的瞎眼不好意思的眨巴了兩下。

※※※

酒足飯飽之後,全村的鄉親們都聞訊趕來,個個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當他們各自捧回自己的那份巨款回到家後,是夜久久未有熄燈,難以入睡,還不時的傳出朗朗笑聲。

隔壁大嬸以前對李老漢一家人頗多關照,因此有良特意給了她雙份,算是還了人情。這一番施捨,算下來在五億資金里,也就不過是個零頭而已。

次日清晨,全村的鄉親們都早早的候在了院門口,各自帶來了不少的香燭和燒紙,要陪著有良二丫一同上山為李老漢祭奠祈福。

鄉親們男女老少排著浩浩蕩蕩的隊伍走上紫柏山,來到了李家祖墳前,焚香燒紙,磕頭祭拜,場面宏大,氣氛莊嚴。

「庸兒,這就是你外公的墳墓。」二丫噙著眼淚放下孩子,扶著其象徵性的拜了三拜。

「爺爺、爹、娘,二丫帶庸兒來看你們了……」二丫嘴裡念叨著,淚水止不住的流淌下來。

然而,誰都沒有注意到,山坡樹林里,有個人默默的站立在一株大柏樹的後面,正在偷偷地監視著。

上墳過後,鄉親們一起下山各自回了家。

老屋內,眾人開始商量著下一步的打算。

黨大師首先開口了:「了去大師,你們夫婦還沒有遊覽過香江吧?若是庸兒能在香港上幼稚園和讀書,將來英文會相當好,而且能學到真本事,不像內地的應試教育制度,培養出來的都是沒用的廢材,只會喊兩句空洞的政治口號而已。」

「黨大師,」邢書記立刻反駁,「此言大謬,你知道什麼叫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在國內,孩子們從小就受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熏陶和教育,培養的是由紅又專的人才。從紅小兵到紅衛兵,由少年先鋒隊紅領巾、共產主義青團再到共產黨員,成長過程裡外都是紅彤彤的。而香港那種資本主義社會中長大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利、吃喝嫖賭之外還會什麼?若是庸兒送去了那種地方,完全是誤人子弟。」

黨大師不服氣兒:「邢書記,如果照你這麼說,國家領導人的子女大都送去了美國這種地方留學,難道他們就不怕『誤己子弟』么?」

「呵呵,黨大師啊,你這就是鼠目寸光了。」邢書記頗為得意的嘿嘿兩聲。

「此話如何說起?」黨大師問。

邢書記壓低聲音悄聲說道:「告訴你吧,他們是去卧底的,為了將來解放全人類,我們的領導人忍痛割愛,將自己的子女送去西方社會卧薪嘗膽,這種博大無私的胸懷豈是常人所能理解的。」

「相公說得沒錯,那些紅毛洋人的國度茹毛飲血,慣於生食,男女亂|交,禮崩樂壞,這還是當年和珅大人告訴可兒的呢。」可兒堅定的站在邢書記這一邊。

有良見兩方爭執不下,於是岔開話題說道:「大家既然來到了漢中,何不先去漢中的風景名勝遊覽一番?」

「好呀,好呀。」可兒首先拍手贊成。

「不如就去戰國時期開鑿的褒斜道看看如何?」老白是文物專家,對陝西的歷史古迹尤為熟悉。

眾人都無異議,於是收拾停當後便啟程前往褒谷口,有良照例背上行囊,裡面最重要的就是那幅《敦煌夜魘圖》了,必須隨身攜帶。

媚娘跳進背囊里,牠同時也負有看守畫軸之責。

紫柏山樹林中的那個人若隱若現的遠遠尾隨在了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