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郎給的誘惑

第三卷 關山難越從頭越,萬里長風盡東風

林一併不知道李羅賓在心裡給自己安了熊廠外賣負責人的新職務,不然的話恐怕要哭笑不得。

他可沒打算吃外賣的回頭草。

好在李羅賓也只是腦海中突然閃過這樣一個念頭而已,並沒有當真,因為他還是很期待而且也很需要林一向他承諾的,網約車市場第一名這個榮譽。

熊廠是上市公司,得向股東交差的。

林一在這裡跟李羅賓大談特談外賣的事情也不是閑著無聊,他是有意促成熊廠大筆加註O2O業務,然後引出自己另外一個重要的觀點:

「020的核心是支付。」

熊廠其實在第三方支付這個領域是有計劃的,但並沒有擺在優先順序很高的位置上。

如果林一不干預的話,熊廠要到明年上半年才會拿出熊廠錢包這款產品。

其實這個領域是A廠的傳統勢力範圍,鵝廠也是今年8月份才在微信裡面添加了支付功能。

但人家鵝廠的重視程度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團購也好打車也罷,可以說鵝廠的整個O2O戰略就是圍繞支付來進行的。

為什麼鵝廠敢燒錢呢?

一是因為有錢,二是因為他的最初目標就是推出自己的支付方式,只要做到了這一點怎麼都不會虧。

事實證明,這條路是對的。

反觀熊廠,搞的什麼「LBS+O2O」戰略,把地圖當成核心競爭力,這方向偏到十萬八千里之外去了!

林一自然不會當面這麼說,畢竟他剛剛還拿LBS+O2O這一套熊廠自己的說辭來忽悠過對方。

李羅賓聽了果然很遲疑,他猶豫地說:「在支付這上面,熊廠似乎沒有多少優勢。」

其實李老闆還是很清醒的,他之所以選了LBS而沒有選支付並不是因為不想,而是覺得沒有條件。

熊廠的傳統業務是搜索,搜索怎麼能和支付結合起來呢?

而鵝廠的傳統優勢是社交,雖然大家暫時還沒有看到社交會怎麼推動支付業務,但想像力空間就不可同日而語。

林一知道,等到年底春節的時候,鵝廠就要拿出那款劃時代的產品了:

紅包。

這不僅是鵝廠支付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可能也是網際網路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一次營銷案例。

所以林一才著急啊!

他每次來的時候都給李羅賓悄咪|咪地做幾個鋪墊,其實已經準備了好久,這次才認真地攤牌。

「羅賓,支付業務是一個非常有想像空間的市場,一旦形成規模呢交易量是以萬億為單位的。」

「即便抽取很低的傭金比例,對於傳統的信用卡行業就是毀滅性的打擊,更不要提在使用上的便利。」

「熊廠如果下定決心要發展020業務,特別是把O2O當作未來一段時間公司的核心戰略,就不能不拿出自己的支付工具,而且得越早越好。」

「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是,A廠系和鵝廠系都有自己的支付工具,那麼熊廠系的O2O公司他們採用什麼支付方式呢,難道也用那兩家的嗎?」

「鵝廠在支付上面也沒有什麼積累,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做了,現在他們上線的時間還不長,熊廠完全來得及跟進。」

李羅賓當然不會就這麼信了。

像熊廠這樣規模的大公司,決定一個戰略方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理要改變的話也沒法一言而決。

何況這位本來就愛糾結。

由於林一這次的話已經說得非常露骨,毫不掩飾自己的意圖,李羅賓已經發現林一要攛掇自己搞支付。

「你這麼熱心地鼓動熊廠發展支付業務,難道是怕萬里出行發展起來之後,A廠和鵝廠斷你的後路直接掐了你的支付渠道么?」

萬里出行現在用的是那兩家支付,這李羅賓是知道的。

林一則表示:「這隻是一部分的原因,我相信A廠跟鵝廠都是誠實守信的大公司,會好好履行合同的。」

更確切地說,他是相信兩家大廠沒必要因為打車軟體的這點小爭端,就干出打自己臉的缺德事。

他們的節操應該比程惟要值錢一點。

而且兩家在打車軟體的燒錢大戰裡面的關鍵點也不在於是否提供支付方式,而是配套的補貼。

「我剛才的話絕對是發自內心的,其實羅賓你應該意識到,O2O發展支付業務是一條必經之路,既然如此的話晚出發不如早出發。」

林一還試圖打打感情牌:「萬里出行現在是熊廠系的公司,我是非常希望熊廠能夠繼續引領著我們的發展,為我們遮風擋雨的。」

這話他自己聽著都快要吐了,不過李羅賓沒什麼表示,可能是冠冕堂皇的肉麻話聽多了魔抗比較高。

臉皮還得多練。

李羅賓斟酌了一下之後還是說道:「這事兒需要從長計議。」

林一沒有失望,他發現李羅賓應該還是有一點聽進去的,只不過茲事體大。

不過他早有對策:「不如這樣,我知道熊廠其實早有錢包這個產品的規劃,可以把它的優先順序提上來,在年底之前拿出成品。」

「我之前說過,年底之前把熊廠地圖跟萬里出行打通,用LBS事業部的流量狠狠擴大一波萬里出行的業務規模,一舉拿下行業第一的位置。」

「現在我的整體計劃仍然沒有改變,只不過增加一個熊廠錢包作為配套的基礎設施。」

有一位姓魯的作家講過一個道理。

如果你說這屋子太暗需要開一個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是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李羅賓本來對林一的話已經有幾份信服了,但是要做戰略上的調整還下不了這個決心,而且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到的。

此時林一提議只是將一款產品的開發順序提前,似乎就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小改動了,對熊廠來說幾乎沒有付出什麼額外的東西。

畢竟這個產品本來就在公司的戰略規劃裡面。

李羅賓考慮再三之後,還是覺得既然林一的萬里出行現在是熊廠重點的投資對象兼戰略合作夥伴,這點支持還是要給的。

所以他總算答應了這個請求。

至於林一,他當然知道這是一個毒蘋果,還得想辦法引誘李羅賓繼續深入。一旦咬鉤之後,他也只能跟萬里出行一起陷入那個泥潭當中無法脫身。

只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