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林一的大手筆

第三卷 關山難越從頭越,萬里長風盡東風

林一這幾天沒有像師姐一樣身先士卒地參與到一線地推裡面去,只是每天聽取一次他們的結果彙報。

當然,他也沒有閑著。

李莫言接過水之後問道:「嘟嘟打車那邊有採取什麼動作嗎?」

林一最近一直在留意:「暫時還沒有,我們刻意沒有在嘟嘟打車之前就已經佔據的機場火車站之類的地方做推廣,而是選了司機交接班的時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避其鋒芒。」

「不過就算他們再遲鈍,這麼些天過去肯定也發現我們的行蹤了,只是做出反應需要一點時間,程惟手下的運營大部分被他派遣南下了。」

「說實話以嘟嘟打車在京城的覆蓋率,他跟我們搶司機確實沒有必要,估計程惟的手段還在後頭。」

李莫言跟他分享了一下最近一個晚上的推廣情況,總體來說還算順利,最後總結道:

「以我們目前的推廣速度,就算嘟嘟打車趕過來在對面支個攤也不怕,現有的註冊司機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了,乘客那邊現在準備啟動了嗎?」

這也是林一最近幾天忙的事情,他確認道:「人手都已經準備好了,今天上午已經撒出去。」

他所謂的人手是多少呢?

1600人!

林一的地推團隊已經算規模不小,但也就是百八十號人,這個數量自然不是正式員工,而是招募的臨時工。

具體的使用方式是:他們上線之前就已經選定了京城辦公人數最多、同時大V網紅最集中的一百棟高檔寫字樓,每棟樓分配16個人員,上下班時間段在各個方向、各個出入口守株待兔分發傳單。

一棟不存在空置的超高層寫字樓可以塞下小几千號員工,一百棟的人數已經相當可觀,而且白領的消費能力足夠,可以形成充分的打車需求。

之所以選擇那些網紅大V聚集的寫字樓,是因為這些人在網路上聲量高傳播力度大,如果他們在網上發表個隻言片語都算是給萬里出行打廣告。

林一不是被動等待的人,他已經花了一筆宣傳費出去,安排了一批托兒給自己造勢,以期形成自發的宣傳效應。

在乘客那邊,林一給出的補貼雖然沒有那麼多,但首次下單也都有每人十塊錢的車費抵扣券。

除了這些地推手段之外林一沒有選擇其他更加看似「高大上」的宣傳方式。

這一招是從王星那裡學來的,「千團大戰」一開始的時候每團並不是錢最多的那家,他的很多競爭對手都比每團更加財大氣粗。

比如有人花大價錢請過葛大爺拍廣告,然後投放在中視的黃金時段,事實證明效果並不好,錢花完之後那些團購網站都死翹翹了。

傳統的廣告方式在網際網路時代之所以遇到了很大的瓶頸,一是人們的注意力、時間,也就是所謂的「流量」已經轉移到了線上。

二是電視廣告投放的性價比很難量化,你無法計算有多少新增用戶是看了廣告然後過來的。

而線上廣告的好處在於,它的轉化效率是完全有據可查的,還可以通過所謂的「智能化演演算法」繼續不斷提高。

這一套是位元組的核心邏輯。

從收入結構上來說,很多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實質是個廣告公司,爭奪流量的意義是在爭奪廣告市場的份額,特別是在存量競爭時代。

言歸正傳。

王星的經驗一言以蔽之:直接補貼用戶是效率最高的花錢方式。

總之,這麼快就把人手準備好,已經是超出想像的順利了,李莫言問道:「這麼多人是哪裡招來的?」

林一沒隱瞞:「之前在隨便外賣網做過兼職的配送員,每團接手之後都被重新招募的全職配送員替代掉。」

「所以我找了之前京城各片區的隊長把這次的任務分配給他們,果然很快就把人數湊齊了,不然一時半會兒還真不知道上哪兒找人。」

他之所以要搞這麼大陣仗,一是時間確實緊迫,二是提防著嘟嘟打車搗亂,所以速戰速決。

李莫言聽完之後心裡還是有一絲波動的,對於這兩個人來說隨便外賣網都是一個很特別的名字,雖然它已經不在了。

不過師姐畢竟不是傷春悲秋的人,很快重新專註於眼前這份兒事業。

「司機端這邊目前推廣的態勢良好,之後幾天我不會親自過來盯,乘客端那邊如果通過這波造勢能夠順利起來的話,那我們應該很快就有訂單了。」

萬里這次的策略是高舉高打,錢是流水般地花出去,但只要用對了地方很快就能見到成效。

林一沒有催著師姐著急去幹活,而是讓熬了半夜的她先回學校休息,下午到公司再見,然後自行去檢查了今天這輪推廣的效果。

他檢查的方式不是直接去看後台的裝機數量,而是用自家的APP打車去到了朝陽CBD附近。

這裡是京城高檔寫字樓最集中的地方,自然也是本輪推廣的重點覆蓋區域,早上這裡應該隨處可見萬里出行的兼職工在派發傳單。

林一猜想應該有不少人拿到傳單之後隨手丟在了地上,不過這個區域顯然保潔頻率非常高,此時已經恢復了乾淨。

他刻意選擇了午餐的時間段,在附近找了個人多的餐館,坐下來一邊點東西一邊留意著前後左右那些中午出來吃飯的白領們的交談。

過濾到那些與他無關的辦公室八卦和無聊的日常,他終於聽到了自己想要的內容。

「誒,你早上收到那個打車軟體的傳單了嗎,好像叫什麼萬里的?我從地鐵站走到公司樓下這麼段路,居然收到了三次哎!」

另外一個聲音介面道:「我也收到了,不過這些打車軟體都差不多吧,你一家我一家的有什麼區別啊?」

前一個答道:「我把傳單丟進垃圾桶之前,看到上面寫著首次使用有十塊錢的抵扣券。」

「十塊錢,也不是很多嘛……」

這時冒出第三個聲音說道:「是真的哦,而且最近他們在搞推廣活動,有一定幾率付款的時候被抽取到免單。」

前兩個聲音問道:「你怎麼知道?」

第三個答道:「我在微博上關注了一個附近的生活類博主,早上剛剛從她那裡看到的,說有羊毛可以薅……」

她們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停留太多時間,幾句話就帶過去了,林一併沒有跳出去做什麼推介,只是滿意地點點頭。

這就是他的目的,根據傳播學規律,短時間內高強度的推廣只要覆蓋到超過30%的人群,就有機會自發地形成話題。

剛才那三個女生只是隨口的交談,也沒有表現出明確的使用意向,但林一覺得最近這段時間如果有用車需要的話,她們應該能夠想起這款APP的。

運氣好的話,有一兩個客戶就轉化出來了。

林一現在非常期待京城來一場突然的大暴雨,可惜人工降雨這項服務不是可以隨便玩兒的。

不是他對雨天有什麼特殊的喜愛,也不是想在馬路上看個海,或者考驗京城的排水系統。

惡劣的天氣會增加人們的用車需求。

到時候不用再發什麼傳單,沒法到路邊攔車的他們就會自發地下載APP開始叫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