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會元

正文卷

第197章 會元

隨後,幾人將昏迷不醒的周宏抬出留園請醫。

而十幾名學子與張雨嫣等人也出了留園,都沒向主人家告辭。

當然,也沒在此用飯。

長安與小舅舅幾人將受了驚嚇的張雨嫣劉珊送回府,這才一同返回家中。

陸景州也回了自己的住處,在屋裡搗鼓半天,拿出幾張紙交給馮山:「將這首兒歌教給市井孩子唱,誰學會就給五文錢。」

當大理寺卿將龍袍呈到皇帝面前時,聖上大怒,立刻讓人將周御史家幾十口人全部抓進監牢,等候審訊。

前三名的衣袍跟其餘的不同,尤其是狀元衣袍,是大紅顏色的禮服。

長安主動攬過這艱巨的任務,因為她知道,這裡頭絕大部分是想榜下捉壻的。

沒幾天,市井便開始流傳一則童謠:周周御史京里藏,金做磚,玉造床,家祠裡頭埋金蟒。

天亮後,御膳房抬來粥桶,還有一筐筐的饅頭,貢生每人一碗粥,另外兩個饅頭。

皇帝震怒,當即就將周城府剝去冠服扣押起來,著令大理寺審問,又選出幾位大臣一起參審。

也就是說,吳重樓是妥妥的進士了,最差也會外放當個七品縣令。

起先人們並沒在意,等到四月快放榜時,好幾個朝臣遞上奏本,一起彈劾周御史濫用職權,構陷良臣。

這些請帖里有五六七品官員的,也有商賈送來的,足有二十幾個,吳重樓自然不會一個個去赴宴。

殿試只考一天,考完收卷後有閱卷官當場開啟卷箱閱卷。

有腰纏紅綢的報子,還有很多不認識的人。

他們衣著整齊,向吳重樓遞上拜帖,邀請他去他們府上做客。

「還有這個故事,交給瓦市說書先生,唱一場給一兩銀子,上不封頂。」

好不容易挨到日落西山,海棠苑終於清靜了,長安面前的請帖又多了十幾封。

榜牆前都掛著燈籠,有佩刀衙役看守。

因為雨嫣姐姐七歲便跟著她娘外出赴宴,京城叫得上名號的人家都認識一二。

此時天還沒亮,長安與妹妹正酣睡著,直到有鞭炮在院子外炸響才驚醒。

就連周御史的堂妹周貴妃也被牽連,她生的皇子只比太子小一歲,也因此事被皇帝厭棄。

吃完飯,太監們也準備好了考試用的桌子板凳與筆墨紙硯,一排排放在太極殿外空地上。

小菜是鹹菜,放在大盤子里,一桌上只放一盤。

姜氏也在灶房收拾菜肴,都是昨兒買的,就是預備今日的酒席。

最後將排在前十名的試卷再交由皇帝親自選看,皇帝從中選出一二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是為一甲。

吳重樓笑著遞給她,無奈道:「我一個都不認識。」

皇帝思量很久,念及陸景州年紀尚小,就將其點做榜眼,狀元則定了一名年近三十的才俊。

長安好奇,穿好衣裳下炕,就著小菊端來的水洗漱後,跑出去看稀奇。

此時來看榜的人不多,但也不少,人們如走馬燈一般慢慢看過去,如果找到自己或家人的名字,當即就高興的跳起來。

隨後,有唱名官在大殿門口宣讀名次,並賜進士服飾頂戴。

這些清單里還註明賄賂者的姓名籍貫。

「哎,咱們快些將紅封準備好,說不定天亮就有報子過來報喜了。」吳氏忙不迭跑去包紅封。

四月二日這天,數千名舉子聚集在尚書省看榜。

扒著窗戶朝外一瞧,就見院子里進來好些人。

剩下的則按照成績分在二甲三甲內。

六四.一八五.二三二.一九五

吳重樓也中了,他排在一百二十五名,也算不錯。

她將這些帖子的主人家名姓與家世都抄寫在一張紙上,等雨嫣姐姐過來時,就向她了解一下情況。

又見他策論見解獨到,彷彿久經官場,更對其刮目相看。

馮山答應一聲,揣起紙張就開始裝扮一番,給自己貼上白鬍子,再穿上不起眼的衣裳,步行去瓦市。

「哎呦!真是三清老祖保佑!」吳氏連連朝空中拱手拜了拜,笑得見牙不見眼。

他們還將近二十年內,周御史審理的案子全都翻出來,每一件都附上他收取賄賂的清單。

隨後坊市間的茶館書肆又流傳一則故事,說的是一外戚挾天子而令諸侯,之後自己登基為帝。

此次他們無需帶考籃,也不用帶筆墨紙硯,皇宮會提供考試的一切東西。

為了防止幾波報子上門,她多準備幾份,每個裡頭都裝上二兩銀子。

也就是說,只要說書先生每天都唱,就每天給他錢。

張貼榜文的牆高一丈多,長六丈,凌晨鼓聲一響,小吏就將榜文張貼上去。

此次共錄取了三百名貢生,這些被錄取的舉子,即便殿試排在末尾也能得個同進士出生,不會被淘汰。

考生們排著隊進入皇城,又到了太極殿外。

當陸景州聽到自己的名次時,一點都不奇怪。

一晃到了四月二十一凌晨,三百名貢生穿戴整齊,前往皇城太極殿參加殿試。

接下來一整天時間,不時有人上門賀喜,可把接待客人的姜氏與吳氏累壞了。

吃飯時,官階低的連座位都沒有,直接捧著碗坐在台階上吃。

宋三順高興得不得了,趕緊回家告訴妻子與小舅子:「大喜啊!重樓他中了,第一百二十五名!」

朝臣們也吃供應的飯食,根據官階高低,食物也不一樣。

考生們陸續入座,等候皇帝過來出題。

沒兩天,御林軍就從周家祠堂內挖出一個地窖,地窖內放著成箱的金銀珠寶,其中一個箱子里竟有一件綉著九爪金龍的龍袍。

試卷被展放在長條桌上,有八位閱卷官同時閱卷,然後用五種符號判定優劣,得優越多的試卷,得分也最高。

宋三順與馮山也過來查看,結果看到陸景州的名字,竟是第一名會元。

有的有肉有雞蛋,有的則跟貢生們一樣,一粥兩饅頭。

當皇帝看到得優最多的陸景州題卷時,發現他僅僅十五歲,不由驚異。

他們騎著馬牽著驢,或三五成群。

「小舅舅,給我瞧瞧都是哪家請你做客的?」她伸長脖子看吳重樓手裡的請柬。

「啊?真的呀。」吳氏與吳重樓都為陸景州高興:「哎呦,說不定陸公子真中狀元呢。」

宋三順與吳重樓也累的不輕,因為男賓都由他倆去。

宋三順笑道:「他那樣聰明的人,肯定是狀元無疑了。」

宋三順又道:「陸公子也中了,是第一名呢!」

前世他十七歲榜上有名,也是榜眼,這一世再聽到,彷彿回到從前。

但今世還是不同了。

也許自己與長安會有不一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