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五寸新炮如虎添翼

正文卷

第211章 五寸新炮如虎添翼

第210章

自從大明開始禁海以來,像沙船幫這樣的世代船工,就再也沒有用武之地,他們有的改行當木工做傢具,有的則是利用會水性的優勢,當起了水手跑海上運輸。

事實上,這些優秀的造船工匠是大明最寶貴的財富,然而,明並沒有給這些寶貴的工匠以他們應得的待遇,滿清同樣也沒有。

但是,程世傑卻給了他們最基本的工匠待遇,在遼南普通工人的收入在七錢銀子至一兩五錢銀子之間,根據行業的不同,像採煤、挖礦、鍊鋼、燒水泥,煉焦炭這樣的高強度工作,收入相對較高一些。

造船業其實也一樣,但是能夠收入達到一兩八錢銀子的工匠,他們已經脫離了普通工人的範疇。

工人和工匠雖然一字之差,待遇其實是不同的,工匠在工廠會被人稱為某某師傅,但是工人卻不會。這些沙船幫的工匠,他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帶著徒弟,雖然拿一兩八錢銀子的收入,可是帶徒弟的時候,也有一份收入。

這是程世傑根據瀚鋼集團的傳統來的,在瀚鋼集團,任何職工進入瀚鋼集團,哪怕是文員崗位,也要拜師,有師傅帶著熟悉工作,一般而言,擔任徒弟的時間與試用期三個月是重合的。

師傅可以決定這個新員工是不是合格,如果師傅簽字認定這個新學員達到了學徒的標準,可以成為正式職工,那麼師傅可以獲得徒弟試用期工資比例的三成,如果徒弟月薪三千,哪怕師傅帶徒弟的費用就是兩千七。

當然,這個師傅費用可不是白拿到,徒弟成為正式職工後,在新員工期間的一年內,師傅還要負責與徒弟聯保互保。當然,這個聯保互保只涉及安全操作方面,如果徒弟當月安全無事故,也沒有「三違」。既違章操作,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

那麼師傅可以獲得五百元至一千五百元不等的獎勵,這個期限是一年,一般老職工帶徒弟,如果徒弟給力,每一個師傅基本上可以多拿一兩萬元的獎勵。

程世傑為了鼓勵各個工廠里的工匠不藏著掖著,就借用了這套獎勵制度,拿著月薪一兩八錢的造船工匠,假如帶五個徒弟,一個月可以多拿同樣三成的學徒工工資,這樣算下來,這些造船工匠的收入每個月多達三兩銀子以上。

除了工資收入之外,這些造船工匠也有統一的工作服,這種工作服採取老粗布縫製而成,不僅僅結實,而且耐用,一年四套衣服,基本不用自己購買衣服了。

工匠和工人的待遇除了收入不同,其他也差不多,特別是秉承著國企管理制度的原則,程世傑給各工廠劃定了職工新村,就像軍屬區一樣,給他們建造統一的住房子,這個住房統一採取三合院結構。

分別為二百平方、四百平方,以及一畝三種規模不等,但是為了統一方面處理衛生,建造的院落採取統一制式,遠遠望去就是一片火紅。

遼東沒有採取青磚灰瓦的建築,而是採取紅磚紅瓦,因為紅磚比青磚燒制溫度低,燒制時間短,而且成本也低。當然,紅磚無法像青磚一樣,可以保持一兩百年不風化,如果環境許可,兩千年也可以保持。

現在漢代墓葬里的青磚依舊保持如同原樣,這就是青磚的質量,非常可惜,現在沒有那個條件,先解決溫飽,再考慮提高。

儘管如此,這些沙船幫的工匠們感覺自己像進入了天堂一樣,他們幹勁實足,根本就不需要監工,這些工匠干起活來,不僅僅認真,連上廁所都小跑著過去,生怕浪費這一點點的時間。

對於沙船幫的眾人來說,鄭芝龍要對付程世傑不是秘密,程世傑能不能打敗鄭芝龍關係著他們自己的利益,如果程世傑敗了,可以想像,他們擁有的大房子,擁有的油水足的飯菜,還有全大明都找不到的高薪工作,全部化作烏有了。

在金州西港的造船廠,現在也算是科技與傳統並存,比如像現在,利用木工車床車出來的部件,需要組合在一起,如果按照傳統的工藝,就需要熟練的工匠,一鎚子一鎚子敲進去。

可是現在,造船廠的工匠們只需要把各種部件放在模具中,然後一踩腳踏,由水輪帶動的模具挾以強大的衝擊力狠狠落下,這樣一大塊的船甲板就完成了,如果像從前,完成這樣一大塊的甲板,需要數十名工匠,連續工作半個多月。

現如今,只需要一柱香的時間,速度提高了幾千倍。

造船廠的生產工作異常順利,當程世傑來到槍炮局的時候,槍炮局的負責人黃立冬帶著一眾技師和工匠前來迎接程世傑。

「拜見大帥!」

程世傑望著黃立冬道:「黃立冬!」

「門下在!」

「你也算是跟著本帥的老人了吧?」

「小老兒跟著大帥兩年又兩個月了!」

程世傑沒好氣的道:「按說你也跟著本帥的時間不短了,不知道本帥不喜歡玩這一套虛的?這一次再給你一個次機會,如果下一次,本帥就把伱擼了!」

聽到這話,黃立冬的冷汗就下來了。

「小老兒再也不敢了!」

黃立冬現在才知道,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的感覺了。

大戰再即,程世傑自然關心槍炮局的成果,如果有了程世傑想要的成果,程世傑的勝算就會高一些。

黃立冬等讓其他工匠和技師們各忙各的,程世傑跟著黃立冬來到工廠內部,槍炮局原本建在金州衛城的老城區,當時為了保護槍炮局下屬的工廠安全,可是隨著海州大捷以後,程世傑在遼南算是站穩了,就把槍炮局從金州衛城搬了出來。

現在的槍炮局位於金州城五十里的大黑山,這裡原本有一座寺廟叫勝水寺,這座寺廟始建於洪武年間,不過,由於建奴大屠遼東之民,勝水寺早已人去寺空,只留下滿地的斷壁殘垣,不過大體的正殿、禪房、山門、下院還在。

程世傑就在勝水寺的基礎上,建立了寧海軍的槍炮局,槍炮局的佔地面積極大,甚至可以說比金州城還要大,這裡不僅有槍炮局的研發部門,還有大量的工廠。

為了興建槍炮局,可就可憐了大黑山,這座大山,不知道被炸了多少座山頭,沿著筆直的甬道,程世傑先來到了炮局的研發製造廠。

為了利用水力,槍炮局在大黑山的山北端,利用山勢,修建了一座水庫,通過水渠,可以帶動大部分的水力機械,當然,每天冬天冰封的時候,水力機械用不了,只能用畜力機械。

「現在槍炮局研發工作進行得怎麼樣了?」

黃立冬苦笑道:「工人們已經白天晚上連軸轉了,勉強跟得上需求!」

要說火炮工廠的生產任務,肯定是最重的,寧海軍的陸軍炮兵都司需要至少一百八十門三寸炮,以及九十六門四寸炮。可問題是海軍那邊需求才是大頭,一批八艘海鯊級就是一百九十門,現在又有了巨鯊級戰艦,一艘就是七十六門火炮。

如果滿足寧海軍的消耗,恐怕連續兩年之內是沒有可能的,誰也不知道將來這一場仗會打成什麼樣,誰也不知道戰艦會損失多少艘。

讓程世傑非常意外的是,現在這裡的工匠正在生產一種新炮,而口徑卻達到了驚人的五寸,也就是一百五十七點五毫米。

程世傑問道:「四寸炮剛剛搞出來,這五寸炮就出來了?」

黃立冬苦笑道:「大帥,您不是要膛線嗎?可是咱們的刀具不行,加工起來頗為困難……錳鋼刀具,大帥您是知道的,一旦過熱馬上就軟了,再繼續進行加工的話就算廢了,所以我們不得不每加工一段就停一停,給刀具降溫,然後再繼續,效率很低。為了避免這種局面,我們只把把刀具做得更大!」

「然後呢?」

「然後就是刀具大了,炮管小了根本就進不去!」

黃立冬不敢正視程世傑的眼睛:「所以我們只能加大鑄造更粗的炮管!」

「這火炮越管技術難度也越大,如何解決易產生氣泡、鼓包、裂紋的大難題?」

「我們試過了很多辦法,起初用青銅鑄造火炮的炮管,後來發現這種青銅雖然容易,而且容易製造膛線,但是新問題又出現了,膛壓過低,射程達不到大帥想要的結果!」

「青銅火炮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誰說不是呢!」

黃立冬接著道:「我們又換了低炭鋼鑄造炮管,這炮管是低碳鋼鑄成的,切削起來比較容易,但儘管是低碳鋼,也比青銅強得多,想對付它可沒有這麼容易,加工起來並不容易。」

程世傑現在聽明白了,現在的槍炮局陷入了一個怪圈,為了拉膛線,只能反覆修改刀具的鋼材成分,結果造出來的刀具太大,三寸炮和四寸炮都伸不進去,就增大炮管的口徑。

結果自然而然的就弄出了一個怪胎,這就好像是網上的一個段子,在和面的時候,水太多就加面,面是多了,水太少就加水,結果盆都裝不下,就換了大盆。

程世傑不得不佩服這些大神們。

然而,讓程世傑以為這些大神們最終一事無成的時候,遠處傳來一陣歡呼聲。

「怎麼回事?」

「成了!」

「什麼成了?」

「新炮成了!」

程世傑急忙走過去,只見一門帶著巨大炮管的火炮,這是五寸炮,也就是一百五十七點五毫米,卻達到了三十倍徑左右,炮管長度有四米七多。

這絕對是目前為止,寧海軍所有大炮里炮管最長的一門火炮,最讓程世傑意外是,這門火炮居然有了後世火炮的影子。除了三寸炮上出現的炮鋤之外,還加裝了彈簧複位器。

像紅夷大炮一炮下去,就往後退好幾米的大炮給氣死了,有了駐鋤就好辦,只要裝上駐鋤,將駐鋤深深的釘入地面,大炮就不會移位了,當然,這是輕型火炮可以用炮鋤解決后座力問題,但是大口徑火炮的后座力太大,沒有制退器的話,後果是一樣的。

但是有了炮鋤和制退器,效果會好得多,關鍵是在這門火炮上面,居然運用了橡膠,現在的橡膠運用並不廣泛,這是兩個月前,羅本主教抵達遼東的時候,帶著半船橡膠,現在的橡膠主要的就是製作橡膠棍。

橡膠棍打人,疼而不傷,特別是在歐羅巴的殖民地,用來監工效果不錯,然而在遼東,這些工匠們馬上就發現了這種橡膠的另外的功能,經過一番摸索,被成功的應用到炮閂密封和炮車輪上了。

經過測試,性能讓人滿意,炮閂用上了橡膠之後密封性能大增,燃氣泄漏現象幾乎徹底消失了,而橡膠輪讓炮車在公路上行駛變得很輕鬆,同樣的路況,用木製車輪一個人拉一門小炮就能累趴下,用橡膠輪的話則可以拉著它一路小跑。

這門火炮簡直太出乎程世傑的意料了:「有沒有試過炮?效果如何?」

「回稟大帥,還沒有來得及!」

「那就試炮吧!」

「在這裡嗎?」

「不在這裡在哪裡?」

這就是程世傑將槍炮局從金州城搬出來的真正原因,金州城的槍炮局在鬧市區,測試火槍還好,畢竟射程有限,穿透力也有限,對著牆射,問題不大。

可是火炮不一樣,理論上這種五寸炮可以射到金州城外,可萬一試炮失敗了呢?

就這樣,這門火炮在十幾名工匠的操作下,開始對準了槍炮局的南方,南方是大黑山的一大片原始森林,就算炮彈炸到什麼,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程世傑只是有些擔心,看著這些制退器的彈簧,有小手指那麼粗,可問題是,這樣的彈簧能夠有足夠的彈力嗎?

關鍵是,這也沒有辦法計算。

黃立冬向程世傑介紹這門火炮:「這門火炮是槍炮局「丙」組的成果,共有十二條右旋膛線……」

就在說話間,轟隆一聲巨響。

PS:這一章算是昨天的,晚上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