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為兄弟撞到骨頭碎

正文卷

第794章 為兄弟撞到骨頭碎

返回亞特蘭大過了一個聖誕節,馬丁剛到洛杉磯,就接到大衛-芬奇打來的電話,回比弗利山莊放下行李,趕去了迪士尼製片廠的工作室。

露易絲、格拉漢姆和大衛-芬奇已經在等著他了。

小會議室的桌子上,放著最新的幾份報紙,翻開的娛樂版面上都是關於《逃離德黑蘭》的最新報道。

其中,羅恩-斯特恩和其他被營救者的照片格外顯眼。

馬丁在飛機上已經看了這些報紙,坐在會議桌邊搖頭嘆氣,說道:「這些混蛋,每年都在拉低奧斯卡公關宣傳的檔次。」

露易絲沖他笑了起來。

馬丁心說,我獲獎從來都是堂堂正正,第一次拿到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那是拿命拼來的。

去年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那是對手們太拉跨他不戰而屈人之兵。

大衛-芬奇多少有點著急,說道:「當年的親歷者站出來指責我們,導致媒體上非議極多,讓我們很被動。」

馬丁看了眼報紙上的照片:「羅恩-斯特恩,我有印象,首映式上見過他。」

這件事直接關係到托尼-門德斯的利益,老頭不但親自給羅恩-斯特恩打了電話,還積極配合劇組。

馬丁問道:「聯繫過他了嗎?」

「那65名被扣押人質的營救,肯定有幕後交易。」格拉漢姆簡單說道:「解凍對方的資產,還有F-14雄貓的配件,也確有其事,但是否牽連到托尼這次營救事件,只有CIA高層或者當年的決策者們才清楚。」

對影片有利的,全都是真的;對影片會帶來負面影響的,統統都是假的。

露易絲又說道:「我剛剛讓人做了詳細調查,羅恩-斯特恩收入一般,妻子失業在家,兒女缺乏自理能力,經濟負擔較重,但毒癮嚴重的兒子最近入住了一家收費很高的戒毒療養院。」

他指了指關於政府暗地交易的報道,問道:「真的存在幕後交易?」

格拉漢姆說道:「被營救的時候,羅恩-斯特恩是駐守使館的海軍陸戰隊人員,後來退役去了西雅圖,在一家銀行擔任安保員。」

格拉漢姆又說道:「我們與托尼聯繫了仍然在外交部門工作的馬克-漢森和邁克爾-科恩,他們同樣是當年被托尼營救出來的人,願意出面接受採訪支持我們。「

露易絲接話道:「我聯繫了CIA,CIA一直為影片提供幫助,否定《逃離德黑蘭》,就是否定CIA的功勞,CIA很快就會發表相關聲明。」

露易絲說道:「明顯有人找過他,我們還在做他的工作。」

大衛-芬奇問道:「搞出這些來的對手是誰?查清楚了嗎?」

德黑蘭營救也是托尼-門德斯這輩子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他不會讓人否決掉自己的關鍵作用。

露易絲這時又說道:「這一系列措施只是被動的防守。」她親歷過去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爭奪戰:「想要獲得優勢,不止要防守,還要進攻。」

大衛-芬奇接話道:「所有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除了主線內容以外,哪有完全按照事件發生經過一比一還原的?那樣的話,電影還是電影嗎?不如直接拍紀錄片。」

格拉漢姆說道:「我聯繫了托尼-門德斯,托尼這幾天就會接受專訪,反駁羅恩-斯特恩的說法。」

這些很正常,馬丁並不意外,問道:「劇組目前做了哪些應對?」

馬丁放下翻看的報紙,說道:「這些都是正常的應對,能沖淡這一系列的負面影響。」

「沒有。」格拉漢姆讓人調查了,卻沒有明確結果:「目標範圍並不大,今年有意爭奪奧斯卡,並且在幾個主要獎項上與我們產生衝突的劇組。」

馬丁其實並不關心事件的真實情況如何,因為他判斷《逃離德黑蘭》這部影片相關事件真假的標準特別簡單。

「聯繫過。」有些工作,露易絲已經坐在了前面:「但他給我們的回覆,只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實話實說。」

馬丁微微蹙眉:「這樣嗎?」

《逃離德黑蘭》的首要目標是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在已經頒發的一系列前哨獎項上,盡顯無疑。

稍微了解一些好萊塢頒獎季沖獎流程的人,都不難判斷出這一點。

馬丁直接問道:「過幾天學院就會向所有成員郵寄奧斯卡選票,頒獎季形勢較為明朗了,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誰?」

格拉漢姆回道:「我跟斯皮爾伯格接觸過,也仔細研究了目前的形勢,《林肯》的首要目標是最佳男主角,其他的《悲慘世界》《南國野獸》之類的片子,很難威脅到我們,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李安執導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馬丁摩挲著下巴,說道:「我們不必管事件幕後是誰,只需要知道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誰,看準主要競爭對手使勁打。」

露易絲贊同:「我們的目標是奧斯卡不是搞清楚誰在幕後做這些,因為這些在頒獎季宣傳公關中越來越普遍,最近這幾年每年沖獎都會有,估計未來會愈演愈烈。」

說到這裡,她看了一眼馬丁,哈維-韋恩斯坦憑藉一己之力,將奧斯卡的公關宣傳踩在了地上。

這幾年,馬丁搞的賣慘和堂堂正正比爛,簡直把奧斯卡公關扔進了坑裡。

底線越來越低高大上的奧斯卡,快變成了華盛頓的小丑選舉大賽。

馬丁說道:「接下來的進攻計畫,就是抓住競爭對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使勁打!」

露易絲問道:「繼續比爛?」

大衛-芬奇雖然不明白這話意思,但從字面上有所猜測,提醒道:「我和格拉漢姆一起去看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片拍的很不錯,跟爛不沾邊。」

格蘭漢姆贊同:「單論影片質量,這是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而且他們的公關,同樣沒少做。」

馬丁點點頭:「除了正常的宣傳和遊說之外,有些沖獎方式只能使用一次,第二次就不好用了。」

大衛-芬奇問道:「抹黑競爭對手?」

馬丁說道:「在媒體報道和輿論中抹黑競爭對手,在十幾年前的哈維-韋恩斯坦時代,就可以劃歸到正常宣傳公關當中了。」

露易絲很清楚,馬丁要用非常規手段了。

馬丁想了想,說道:「聯繫托尼和另外兩位當事者,在媒體上澄清和支持《逃離德黑蘭》,由你們負責,進攻的事我來想辦法。」

大衛-芬奇最後一次衝擊奧斯卡最佳導演,想要全力以赴,說道:「需要我做什麼,儘管說。」

格拉漢姆也說道:「GK影視公司這邊也能投入很多資源。」

露易絲自然不用多說。

馬丁說道:「我在亞特蘭大回洛杉磯的飛機上,就在考慮這件事,大致有了思路,你們也給點建議……「

確切點來說,他的思路來自於前世,與梅根-埃里森也有關係。

前世梅根-埃里森能成為哈維-韋恩斯坦後最大的奧斯卡贏家,可不僅僅是因為投資拍攝製作的電影有質量保證,還有一系列的公關手段。

奧斯卡這場遊戲可以說是另類的美國大選。

想想大選中的那些幺蛾子,就可以知道奧斯卡從宣傳到公關再到評獎,其中會有多少亂七八糟的事。

馬丁的提議得到了露易絲、格拉漢姆和大衛-芬奇的認可。

競選嘛……不,拿獎嘛,用些手段不寒磣。

何況,拿了獎還有無數小錢錢。

會議結束,馬丁率先離開迪士尼製片廠,跟布魯斯上了凱雷德之後,說道:「你去找一下喬迪。」

布魯斯當時就在會議室角落,知道馬丁的計畫,說道:「喬迪出差了,等她回來我立即過去。」

馬丁指了指后座:「別忘記帶上禮物。」

布魯斯默默點頭,為了馬丁這個好兄弟,他真的是一次又一次撞到骨盆生疼,說不定哪天就要碎了骨頭啊。

沒辦法,誰讓這是生生死死的兄弟呢。

將馬丁送去還在出外景的《愛樂之城》劇組,布魯斯電話打給喬迪,聯繫好了明天下午見面。

另一邊,露易絲與格拉漢姆也聯繫好了媒體,托尼-門德斯、馬克-漢森和邁克爾-科恩當天就接受了媒體專訪。

露易絲又與CIA的對接辦公室打了電話。

翌日上午,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CIA的新聞發言人專門提到了《逃離德黑蘭》,盛讚影片真實反應了當年CIA的營救計畫,說CIA在好萊塢電影中難得有一次正面形象,大衛-芬奇執導的這部電影是一部傑作。

隨後,《娛樂周刊》刊登了托尼-門德斯的專訪,後者當然對改編影片稱讚有加,認為影片起碼有八成屬實,虛構的那一點也是為了突出事件的緊急性和救援的迫切性,無傷大雅。

跟羅恩-斯特恩一樣,同樣經歷了整個事件的馬克-漢森和邁克爾-科恩兩人,在《人物》的專訪中,說出了截然不同的話,認為影片非常真實,幾乎是當年經歷的真實再現。

但想要完全打消負面影響也不容易。

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何況,這本就不是造謠。

這個世界終歸是魔幻的,造謠的在說真話,闢謠的滿嘴謊言。

而且公眾輿論相信後者的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