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干翻重生女99

正文卷

第169章 干翻重生女99

聊了一會兒,送走崔長河時,明嫿又得了一根玉簪子;玉質觸手溫潤,油潤到了一定地步,一見便知是好東西。

「剛才誰來了?」肖樂氏從廚房端了湯羹,路過堂屋,見她手裡拿著東西, 順道問了一嘴。

明嫿蓋上盒子,道:「是我二師兄,他來給我送點東西。」

「你兩個師兄對你是真沒得說,來了京城,託了你師祖、師父和兩位師兄的福,比在縣城裡過的好;你呀, 大概就是人家說的, 天生享福命, 走哪兒都有人護著。」

「瞧娘說的這麼玄乎。」她並不覺得奇怪,身為修行人,靈魂是沒變得;自身修到什麼程度,能擁有多少氣運,那都是有定數的。

何況,師門這會讓氣運昌盛,她得的好處自然也更多。

「這可不是娘瞎說的。」肖樂氏嗔她一眼,放下手中的托盤,「快來吃,特意讓人給你燉的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還真是你師父家送的,咱們家的銀耳要吃完了。」

明嫿抿唇莞爾,銀耳其實當時送來沒多少;就一個大盒子,母親不捨得吃, 每次都要等她回來再吃,不然早就吃完了。

「我不在家您也讓廚房給您做, 東西拿來就是為了吃的;別什麼都給我留著, 我在書院里餓不著的,平日里還會跟兩位師兄和師傅家蹭吃蹭喝,師傅他老人家疼我, 每次去都讓管家伯伯準備了好些吃食。」

「那是你師父的心意,在家了,娘自然得讓你吃好;娘老了,吃什麼不是吃啊?沒必要糟蹋好東西。」

總之一句話,人老了,吃什麼都是糟蹋了。

明嫿對此不贊同,可是,母親的思想跟爺奶同步,她勸了,人家當場應下,轉頭又給忽略了;壓根不會記在心裡,一心都是為兒女留些好東西吃。

「娘也陪我吃一些,我一個人吃不了這麼多。」一蠱銀耳湯,她一個人如何吃得完呢?

這回,肖樂氏沒拒絕,陪著她喝了一碗;瞧著女兒吃的開心,肖樂氏惆悵道。

「你爹他們應該要到了吧?」

「應該還有十來天,等我下次沐休回來, 爹也該到了。」明嫿平靜回話,「娘不用擔心,哥哥們的事情我放在心上呢;之前和大師兄說過了,大哥去參加行止書院考核的推薦信,他那邊會拿來的。至於二哥,他先去城裡的私塾,不行就送去季家族學;給他們送點東西就行,季家的族學也是不錯的。」

肖樂氏點頭,「又欠了你師兄的人情了,等你爹來了,我們商量一下怎麼還人情。」

「您和爹別管,我心裡有數。」季家是真正的世家大族,底蘊深厚,拿東西人家也看不上;真要還只能朝大師兄身上使勁兒,旁人是真沒法。

「娘知道,可是,也不能讓你一個人去還人情啊!你一個小姑娘,即便手裡有好東西,又能有多少呢?」總有用完的時候。

女兒不比兒子,兒子怎麼養都行,女兒被他們和她師祖們給嬌慣習慣了;兒子們可以去爭,終究是得讓女兒多留下一些東西傍身的。

明嫿對此不置可否,她的好東西都不放在明面上的;也沒法放就是了,好在有小鈴鐺,日後離開這個位面,放在裡面的東西也不會丟。

吃了一次大虧,在這個位面,她得多放電金條進小鈴鐺;再放一些可以兌換物資的好東西,例如文玩、古董、字畫什麼的。

文玩包攬的東西可就多了,其中她最喜歡的是蜜蠟,各種各樣的串兒;想怎麼戴怎麼戴,上了年頭的東西,不管去哪個位面都能換東西。

吃過銀耳湯,明嫿送走肖樂氏,帶著肖梅回了外書房。

「小姐,您要不要吃糕點茶水?奴婢給你端些過來。」

明嫿搖頭,「不必,剛喝了銀耳湯呢;肖梅,你說,我該送點什麼表達心意?」

「小姐送什麼,兩位少爺都高興。」肖梅樂呵呵的說道,她這麼說也不是沒道理的;看過兩位少爺對小姐的縱容,她一面為小姐高興,一面又心生羨慕。

人的命運是真的很難說。

肖梅自認在首輔府邸過的不錯,雖是奴婢,日子能吃飽穿暖,家裡也有家底;日後婚嫁了還能求當家夫人開恩放契,一直也很滿足,甚至在某些事情上比別的同為婢女的姐妹們好的太多太多了。

但在見過明嫿小姐後,她越來越明白;人的命數不是一成不變的,明嫿小姐通過自己的努力,越來越上進,越來越好。她也不能落後太多,該學的字得學,朝明嫿小姐看齊。

跟在優秀的人身邊,自身也會變得優秀;這話不是說說而已,那是真的會被人在無意識的影響著。

「就你會說話。」明嫿扭頭笑了笑,轉而調侃道:「會說話,你就多說點兒。」

肖梅無聲淺笑,覺得小姐真的很有意思;偶爾說出一句話來,讓人覺得幽默風趣,又不失活潑俏皮,「好,依照兩位少爺對小姐的喜愛,小姐就是送他們一張紙都能當寶貝似的放起來。特別是崔少爺,那是真的寵小姐,有點好東西都會想著小姐。」

前面的話有誇張的成份在,後面的卻是實實在在的。

明嫿心裡清楚,兩位師兄都是真正對她好的人;大師兄沒那麼細心,卻在用他的方式幫助她,二師兄是一心一意的對她好,親妹妹也不過如此了。

「這些話可不能拿到外面去說,知道嗎?」

「知道的,小姐,您就放心吧;奴婢這張嘴緊著呢,要不是在您面前,奴婢保證一個字都不會露。」

明嫿這才滿意頷首,「你先出去吧,我這會兒沒事兒想寫點兒東西。」

「好的,小姐,奴婢告退。」

肖梅走後,明嫿磨墨提筆,腦海中回憶著兩位師兄對她的好;這份恩情總要還的,所以,她打算一人給一個方子。

默默寫下兩個方子,裝到不同的錦袋中;心裡總算送了口氣,欠著人情不還,心裡總是惦記著。有了這兩個方子,再大的人情也該還清了。

沐休結束,跟兩位師兄去書院的路上,明嫿拿出了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