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只知道原理,就花錢找人鑽研

正文卷

李小月很高興,回家開始組裝顯微鏡。

有的部位用鑄鐵的,然後打磨光滑,符合她要求的尺寸。

王鐵匠的手藝現在也練出來了,只要李小月要求的,他基本上都能做出來。

現在開始安裝鏡片,不停調試。

以目前王工匠磨出來的鏡片,最多可以放大二十倍,厲害了!

李小月此時正拿著一個大蔥皮,在那邊看著。

李長安從外面回來,給母親請安,「娘,您今天可好呀?」

李小月沒有抬頭,她正在看頭髮,「今天很好,我這裡有個東西,專門給你做的,你過來看看!」

李長安微微一愣,面露不解,「頭髮有什麼好看的?」

聽到這話,李小月挑了挑眉,「你看了就知道了!你閉上一隻眼睛,用另一隻眼睛看。」

李長安見狀走了過來,按照母親說的仔細查看。

這一看嚇了一跳,明明只是一根頭髮,為什麼那麼粗?

眼睛從顯微鏡上移開側過頭一看,李長安看到那根頭髮還是細細的一根,又回到顯微鏡這邊。

「神奇,娘親真的太神奇了!」李長安面露驚訝,「娘親,你怎麼會想起來弄這個東西呢?」

李小月笑了笑,「上次我聽你一直念叨,髒東西那些裡面到底有什麼東西,會讓傷口發炎嚴重,加速潰爛。」

「我們用高度酒塗抹消毒之後,一定是殺死了什麼東西,保護住了傷口,不讓那些東西侵害傷口,才能阻止發炎。」

聽到這話,李長安連連點頭,「是的,我和師父都很好奇,可是我們的眼睛看不到。」

「這個東西可以把東西放大很多,或許就能看到了。」

李小月點了點頭,「是的,現在這個鏡片處理得並不完美。」

「如果再通過改變鏡片的厚度和一些參數,就能擴大10倍,100倍甚至1000倍。」

「當擴大足夠大的時候,再細小的東西,也都能看到。是不是,長安?」

李長安聽到這話連連點頭,「娘,你真的太聰明了。真沒有想到我隨便說的幾句話,你都記在了心上。」

「不僅如此,你還付諸行動,用你的聰明才智,弄出來這個東西。有您這樣的良心,是我最大的幸運。」

李小月被誇得笑容滿面,「其實也沒有那麼好,這東西咱們就叫顯微鏡。」

李長安點頭,「這個名字很好,這真是一個好消息,我要告訴師傅!」

說完,李長安興高采烈地跑了出去。

劉神醫正在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小冊子,傳給徒弟徒孫。

「師傅,我這裡有好消息!」李長安還沒進門呢,就開始大聲說話。

劉神醫連忙放下手中的毛筆,能讓一向沉穩的徒弟這麼興高采烈,一定是了不得的好事情。

自從劉雲德回到梨花村之後,李長安笑容都變少了,性格也變得更悶。

除了悶頭學醫,其他事情都沒有心情。

「什麼事情這麼開心?」劉神醫笑著問,他沒有孩子,已經把李長安這個徒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

這也可能是他這輩子最後一個徒弟,所以教導非常用心。

李長安拽著師傅的衣袖就往外走,「師傅,你快點。我娘又做出來好東西,我覺得對於提升我們的醫術非常有作用。」

劉神醫面露不解,除了高度酒,李夫人又弄出來什麼好東西了呢?

對提升他們的醫術有好處,劉神醫非常好奇。

師徒二人來到李小月的書房,李長安迫不及待地就給師父展示顯微鏡。

「師傅,是我娘做的顯微鏡,把很小的東西放大。你快看這根頭髮!」

劉神醫眼露好奇湊過去看,「呀!真得變得好大呀!」

「師傅,如果能放大足夠多的倍數,就一定能看到更小的物質。」

「我們一直困惑,為什麼染上了髒東西傷口就會加速發炎化膿?」

「我們一直好奇髒東西里到底有什麼,那個膿里又有什麼?」

「如果我們能看到它們,是不是以後我們就能找到更多的東西殺死他們,更好地處理傷口。」

劉神醫深以為然,「你這個想法非常不錯!李夫人,還有沒有辦法擴大倍數?」

李小月點了點頭,「當然可以,不過需要磨更好的鏡片。」

「我要收集更加透明的水玉,要不然雜質太多,別干擾你們的視線。」

聽到這話,劉神醫想了想,「雖然沒有足夠透亮的鏡片,已有的鏡片也行。雖然會有雜質,但我們自己會辨別。」

「現在最主要的是先做出來倍數更大的顯微鏡,李夫人有勞了!」

李小月點了點頭,「可以,我現在正在讓人磨鏡片,等到弄好了,就叫你們過來。」

劉神醫手摸著顯微鏡,愛不釋手,真想現在就搬走。

畢竟這裡是李夫人的書房,他一個外男並不適合留在這邊。

看出來劉神醫的意思,李小月笑了笑,「劉神醫,您先別著急!等我調整好,減少誤差,然後測算好正確的倍數,我就把這個東西送給你。」

「畢竟第一次做,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聽到李小月這麼說,劉神醫笑了笑,「那行,我等李夫人您這邊調好。只有不斷地更改,才能不斷提升。」

「正好我這幾天也挺忙,我要把我這些年的經驗,還有一些有效的方子,寫下來,將來傳給長安。」

聽到這話,李小月眼睛一亮,她又想到了一個利國利民的東西。

印刷術。

劉神醫的醫書刊印,流傳下去。

雕版印刷比較浪費,活字印刷更節省。

不過她只知道活字印刷術的原理,並不知道如何燒制活字和一些相關的材料。

看來還得花錢加大投入,找人來替她研究。

只要有銀子,有人願意研發。

就像王工匠師徒二人,現在進步就很大,已經能夠根據她的要求,完成任務。

李小月沒想到就罷了,想到了,就把記憶里有用的東西,都弄出來。

就算一開始很粗糙,但以後會有更多聰明厲害的人,研究發展傳承下去,造福更多的人。

李小月知道這樣做,更有價值,也不枉她來這裡一遭。

就算是在書里,她也想讓自己過得更加充實,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