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大朝會

第二卷

「大人,看起來,咱們這個案子算是成功告破了,下面就該對這件案子進行正式過堂審訊了。」蔡晉道。

「案子我們來調查,審訊的事情咱們還的請示。」

「請示?」

「蔡先生,凡是多請示沒有壞處的。」孟岩嘿嘿一笑,自己已經夠矚目的了,破了案子就已經是天大的功勞,還把主審大權抓過來,那豈不是一口氣把所有功勞都吞下去?

這吃獨食素來是官場大忌,就算他這個巡察使衙門是集中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的精英,到時候,三大衙門也能分點兒功,可這些功都記到參與辦案的人頭上,三大衙門卻撈不到半點兒好處。

這就是個姿態,不能讓人抓到小辮子,孟岩何嘗不想自己善始善終,但是不行,你還沒到那個位置,就得按照規則來辦事兒。

「蔡先生,又要勞煩你了,幫我擬個摺子,把咱們辦案的過程詳細的說一遍,記住一條,別寫的太拗口,直白一點,就跟說故事的差不多,越生動越好!」

「大人,您這是……」

「你覺得皇上整天看那些高調的奏摺是不是膩味了?」孟岩嘿嘿一笑解釋道。

「大人高明,您這一道摺子上去,皇上一定龍心大悅!」蔡晉豎起大拇指道。

「對了,在後面你給我請示一下,說案情查明,但這最終的審判還得由三法司牽頭,巡察使衙門全力配合!」孟岩囑咐一聲。

「明白。大人這是送功勞,這下子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都該領您的情了!」

「領不領我的情,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國家的法度,該怎麼來還的怎麼來,不能因為我個人就亂了法度。」孟岩鄭重的道。

「大人的胸襟和氣度,老蔡我心悅誠服!」蔡晉立正肅容,彎腰一躬身道。

「蔡先生,你也來這一套。」

二十日,奉天殿。大朝。

「聖上有旨。有事早奏,無本退朝!」站在丹墀邊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金英一甩拂塵,扯著嗓子喊了一聲。

「啟奏萬歲,廣西巡撫奏報。鎮守廣西總兵柳溥多次縱奴行兇。與當地瑤民發生衝突。恐激起民變,請萬歲下旨徹查!」

「准奏,內閣你們議一下。派誰去為好?」朱祁鎮端坐龍椅之上,略微思考了一下便下令道。

「內閣遵旨!」

「微臣有本!」

「於愛卿,請講!」對於于謙,朱祁鎮本來就印象不錯,現在由於于欣的關係,對這位正直勤勞的臣子,他更是非常喜歡。

尤其是于謙年紀不大,正當壯年,正是可用之人。

「啟奏萬歲,各省稅課司局收鈔數少,官員曠職,虛費俸祿,所收之稅抄還不夠給官員的俸祿,長此以往,越收越虧,還不如將這些虧損的課抄予以罷免,反而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于謙道。

「於愛卿此言有道理,朝廷去年差一點兒連撫恤遠征麓川的將士的銀子都發不出來,戶部只剩下不到三萬兩銀子,這還虧得錦衣衛建議,在京城搞了一次治安整肅,察查了一批不法經營分子,收取和罰沒了一些臟銀,才算是接觸了燃眉之急,所以朝廷要開源節流,一些不必要的費用都要砍掉,從朕開始,有一個算一個,朕的宮中用度削減一成!」朱祁鎮道。

「皇上厲行節約,這是萬民之府!」

「朕算了一下,這樣下來,內宮可節約三萬到五萬兩銀子,這筆銀子朕打算用在西北邊防上面!」

聽到這個消息,朝中不少對西北邊防日漸荒廢的將領和大臣們都感到一種由衷的喜悅。

朝廷終於要從南邊曠日持久的麓川之戰中脫離出來了,重視西北邊防了。

「內閣在三年內,給朕留出一百萬兩白銀的費用,真要投入到西北邊防中去。」

「聖上,這一百萬兩白銀如何使用?」內閣次輔陳循一驚之下,忙出列問道。

「三分之一用於改善軍備,三分一用於士兵操練,還有三分之一用於士兵改善生活。」

「微臣明白了。」陳循答應下來。

「萬歲,去年朝廷殺了思任發,那思任發之子思機發定然不會善罷甘休,臣恐麓川還會重燃戰火,切不可放鬆對麓川的戒備!」南京並不尚書王驥,也就是征討麓川的主帥靖遠伯王驥出列高聲奏稟道。

「臣附議!」

「……」

對於征討麓川,朝中是有不少大臣是支持的,麓川縷叛,致使大明西南邊陲不穩定,朝野都希望能有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於是征討麓川的戰爭就這樣打起來了。

但是誰都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麓川居然讓大明朝用了是十年時間,耗費靡費,最終還沒有落得一個根除的局面,早知道,就用懷柔羈縻的政策好了。

隨著消耗越大,朝廷財富入不敷出,有不少人觀點轉變了,該支持為反對。

當然,支持遠征麓川的都是武臣,武臣就是靠戰功才能封侯拜將,沒仗大,哪裡來的爵位和榮耀?

如今朝廷也確實沒錢了,思任發死了,思機發縱然心有不甘,可實力不夠,只能舔傷口,認慫了。

至少一兩年內,麓川沒有大的戰事,這對朝廷來說,總算有一口喘息的機會。

麓川不打了,那十幾萬將士何去何從,這是個問題,就算是複員回家,那朝廷也是要給安家費的。

南方的士兵不適應北方的氣候,就算把這十幾萬人調到北方守邊,那也需要一筆龐大的轉運費用,還有轉入北邊之後,還需要一大筆的安置費。

「皇上,老臣有個建議!」

「張老愛卿,您請講!」

「可否將在麓川征戰的士兵就地落戶,讓他們在當地娶妻生子,朝廷給與土地,封他們的官兒,這樣他們不就可以世代為我大明戍守邊關了?」

「英國公的建議甚好,但也不可強令,需以自願的原則!」商洛附議道。

「若是我中華之民於當地百姓和睦相處,既能保證邊關穩定,又可促進民族融合,那麓川便再無反叛的可能!」

移民,同化,這的確是良方,但是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起碼也得三四代人才行,孟岩站在朝班的末尾,心中尋思著,他是被特許參加大朝的,位置只能靠邊了。

前面大佬們商議國事,他這種小蝦米是沒有資格插嘴的,就連他跟前那些三四品文臣武將,那也一個個眼觀鼻,鼻觀心,彷彿前面議論的國家大事跟他們半點兒關係都沒有似得。

「此法倒是可信,兵部,測算一下,會有多少士兵願意在麓川當地落戶,每落一戶需要多少安置費用。」

「微臣遵旨。」兵部尚書徐晞點頭稱是。

皇帝都這麼說了,王驥也只能暫時退下,大朝會上,事情都是務虛不務實的。

「孟愛卿來了沒有?」對於大朝會,朱祁鎮早就沒有當初親政的新鮮感了,任何事情做的多了,人也就膩味了,這上朝也是一樣,對皇帝和官員而言,那都是一個折磨。

這種朝會上,那麼多人,有些話不能說,有些事情更是不能討論,只有宣布一些重大的決定。

「微臣孟岩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孟岩一個激靈,這跳的也太快了,怎麼一下子就跳到自己呢?

「孟愛卿,平身,到前面來!」朱祁鎮柔聲道。

「微臣遵旨!」

孟岩起身,從靠近奉天殿大門往前走了大概有七八步,停了下來,垂首站立。

「孟愛卿,再往前走兩步!」

孟岩無奈,邁開腿,向前又跨了兩步,眼睛餘光一掃,正好看到了,站在右邊武將列班中的郭怒,兩人差不多站在同一條線上。

「大家可能覺得奇怪,孟愛卿怎麼會出現在今天的大朝會上,按照他的品級,是沒有資格站在這奉天殿的大殿之上的。」朱祁鎮從龍椅上站起來,並走下丹墀,緩步走了下來一邊走,一邊道。

奉天殿大朝會,大臣們都是按照職位順序排好了位置,不是說你想站在那裡就能站在那裡,每個人都是有固定位置的,而且朝會的時候不能隨意走動。

能夠隨意走動的人恐怕就只有皇帝一個人了,當然,如果你是個兒皇帝,那隻能坐在龍椅上,當個擺設。

朱祁鎮也就是親政之後,才得到這權力的。

孟岩感覺周圍一道道目光帶著殺氣而來,嫉妒,羨慕還有強烈的敵視。

這場面來過一次就沒什麼稀罕的,何況,孟岩心中坦然,你們愛咋的咋的,我還一點兒都不在乎呢。

「昨日,孟愛卿給朕上了一道奏摺,說的是一件案子,這諸位愛卿都是知道的。」

「皇上說的可是白素心通姦殺人案。」刑部尚書王質道。

「正是此案,年前,燕山右衛指揮使李雄大人上書請求朕重新調查這樁離奇的通姦殺人案,被殺之人正是李雄大人的公子,殺人兇手居然是他未過門的兒媳婦,這件案子經過東廠勘察審訊後,很快就認定,白素心就是殺人兇手,並且還認定她還有一個姦夫,但李雄大人並不認同,他經過一年多的調查,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但卻不能光明正大的調查,於是他就給朕上摺子,朕讀了,情真意切,句句出自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