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聽誰說的?

正文卷

這時,福林公公端了一盤點心給皇帝,「陛下,這是姜姑娘帶來的點心,剛出鍋還熱著,陛下剛喝了葯要不要嘗一嘗,奴才已經試過了,沒毒。」

皇帝淡淡的掃了一眼,一股濃郁的奶香撲面而來,拒絕的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眼前一亮,「這點心叫什麼名字?」

福林公公尷尬的笑了,「這名字?」

姜苗回答:「回陛下的話,這道點心的名字叫蛋撻。」

皇帝喜歡吃乳製品,以前牛乳糕是他最喜歡的一道點心,吃過姜苗做的蛋糕後,他又喜歡上了蛋糕。

如今光是聞著蛋撻的香氣,他已經喜歡了。

歡都公主捏起一塊蛋撻,外表酥脆,內里卻如豆腐般滑嫩,「這東西怎麼吃,直接吃嗎?」

「直接吃就可以,也可以用勺子吃。」

歡都公主小心翼翼的嘗了一口,眼睛大亮,五官被注入了一股活力,磅礴有朝氣。

「好好吃,父皇您也試試?」

皇帝張了張嘴,餘光看到姜苗盯著自己,臉色一僵,有些慵懶靠在綉著五爪金龍的靠枕上。

姜苗心裡咯噔一下,難道皇帝不喜歡吃嗎,可洛廷燁昨日走的時候明明說了,皇上會喜歡吃啊!

難道因為生病了口味也變了?

宮人拿來了小匙,皇帝卻不開口,不說吃也不說不吃。

這讓眾人的心都跟著提起來了。

歡都公主吃了一個,濃濃香香的味道,滑滑溜溜的,太好吃了,意猶未盡,「父皇,您要是不喜歡,歡都可不可以帶走?」

「不行!」皇帝想也不想拒絕。

「為什麼,父皇不是不喜歡吃嗎?」

皇帝:「……」

「人家的一片心意,你拿走算是怎麼回事,罷了罷了,先拿下去吧!」

皇帝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福林公公。

福林公公嘴角含笑,正要退下去。

歡都公主急忙從盤子裡面多拿了一個,「這麼多反正父皇也吃不完,歡都幫你。」

皇帝:……不用!

看著盤子里剩下的四個蛋撻,皇帝飛快的給福林公公使眼色,快拿走,別讓歡都都吃了。

「父皇,讓姜姐姐坐下吧,有什麼話慢慢說。」

對比歡都的隨性,皇帝看姜苗難得多了幾分順眼,但也只是一瞬間而已。

「聽說你這幾年一直都在和你大哥讀書?」

「聽誰說的?」姜苗傻傻的問。

皇帝:「……」

這次連福林公公臉上都多了幾分急色。

姜苗察覺到了歡都公主的眼神,反應過來,「民女在宮外隨意慣了,一時沒有收住,還請陛下恕罪。」

皇帝扶額,「罷了罷了,你且說說你都讀過什麼書?」

姜苗正色道:「論語,孟子,莊子,春秋,大學……」

皇帝臉色一沉,這麼多書一個姑娘家怎麼可能讀的過來。

國子學的學生,也沒有讀過孟子,她竟然大言不慚的說自己都讀過了?

燁兒看上的姑娘怎麼是個大話精?

歡都公主知道姜苗有的時候喜歡吹牛,可是現在可不是吹牛的時候,弄不好是要犯欺君之罪的。

「你既然讀過孟子,不如說說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四十節,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姜苗鬆了一口氣,還好只是翻譯,如果讓她全文背誦她可背不下來。

「主要講的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有五種,有像及時雨一樣滋潤化育的,有成全品德的,有培養才能的,有解答疑問的,有以學識風範感化他人使之成為私淑弟子的,這五種,就是君子教育人的方式。」

姜苗補充了一句,「簡單來說就是告訴教學者,要因材施教。」

歡都公主對著姜苗眨眼,天啊,這麼艱澀難懂的意思她竟然背下來了,還概括了。

好厲害!

皇帝微微正色道:「孟子中有許多做人做事的方法,正常人能夠讀完孟子便可獲益良多。」

「你再說說,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是什麼意思?」

如此拗口,歡都公主聽了三句就放棄了。

應該是大學的內容,國子學二年級的學生才學呢?

姜苗就算是和姜謙一起讀書,應該也回答不上來吧,要知道國子學年年都考大學,可是得分高的沒有幾個。

可見其艱澀難懂。

歡都公主覺得姜苗肯定回答不上來了,該怎麼圓呢?

皇帝吸了吸鼻子,空氣中還殘留著蛋撻的香味,勾的他肚子里的饞蟲都要出來了。

不過,在吃之前他要揭穿姜苗的真面目,免得燁兒被她騙了,他就說一個從鄉野里長大的丫頭,哪裡來的見識。

「你剛才不是還說讀過大學嗎?怎麼這麼簡單的問題都回答不上來?」

「父皇,這還簡單,連兒臣都回答不上來呢!」

歡都公主嘗試著用撒嬌的方式幫姜苗。

皇帝卻並不買賬。

就在所有人都在為姜苗捏一把汗的時候,姜苗吐出一口氣,翻譯道:

「意思是說,湯王沐浴的浴盆上刻了文字儆戒說:「誠能除去舊染的污垢,不斷地求革新,當日新又新,新新不已。」

《康誥》上說:「還要鼓舞民眾革新。」

《詩經》上說:「周地雖是一個古老的邦國,到了文王卻能自新新民,承受天命,建立新生的國家。」

所以有德位的人當盡心儘力來做革新的工作。」

「……」

「……」

「……」

許久沒有聽到聲音,姜苗忍不住抬頭看去,對上皇帝的視線,「我說的不對嗎?」

皇帝輕咳一聲,「回答的對,你真的看過這麼多書,都記下來了?」

「看過,記得一些。」

姜苗只是看過,並沒有和讀書人一樣全文背誦,她只是把大概得意思明白了,原文讀過幾遍,大哥說了,她讀書和其他讀書人不一樣,不是要考科舉,只要明白裡面先賢為人處世的道理和方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