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下鄉體察

正文卷

姜謙微微一笑,並沒有放在心上,「不用緊張,我是阿苗的兄長,多個人疼他,我高興還來不及呢。」

大山見他說的是真心話,嘴角一勾,拍著胸脯保證,「大人放心,在青州城誰敢欺負姜妹子就是和我過不去,我定要讓他家宅不寧。」

姜謙微微蹙眉,青州城雖說是富饒的地方,但是民風卻有些彪悍,大山雖說已經成了正經人,但是骨子裡依舊講究哥們兒弟兄的那一套。

姜謙覺得他應該挑選一個時間下鄉,去普及一下律法,順便糾一糾青州城拉幫結火的風氣。

姜謙找大山主要是為了讓他收集一些關於城中富戶的情報,這些事情潘主簿應該清楚,不過他更相信大山。

況且他要的不只是白紙黑字上面寫的產業,他要的是關係網。

這些大山和他的手下最清楚不過了。

談好後,姜謙便讓洪大收拾行李,他要去下鄉。

姜苗想跟著一起去,卻被拒絕了,「下鄉是縣令的職責,你若是去了店裡怎麼辦?」

姜苗新店開張在即,沒辦法只好留在了青州城。

秋風涼爽,樹葉泛黃。

等到姜謙從鄉下轉了一圈回城,好不容易養起來的肉也掉了下去,看得姜苗心疼不已,變著法的給他做吃食。

姜謙卻並不在意,人還精神了許多,「此次下鄉收穫頗豐,找時間一定要再下去看看,對了,大哥想管你借點錢。」

姜苗心中警鈴大震,不著痕迹的離他遠了一些。

她知道大哥一向是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一鳴驚人,想借錢肯定不是借一兩二兩的。

不是她心疼錢,而是眼下她的錢全部投入到鞋店裡,另外她還開了一家甜品軒的分號,眼下錢都投入進去了,面上只剩下三四百兩的活動,銀子如果全都給了他,如果出了事,她連周轉的錢都沒有了。

「大哥,你要錢幹什麼呀?」姜苗小心的開口。

姜謙有些局促,雖然一直以來都是姜苗在養家,但是開口要錢還是第一次,有些難以啟齒。

不過再難也啟齒也得說,眼看著要過冬了,他想在過冬之前把事情解決。

「我下鄉的時候發現許多人家都是靠著給人耕地過活,一年到頭拼死拼活的種地,卻只能夠獲得一半的收入,許多人家吃不飽穿不暖,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所以我想在青州城外也開設一家作坊,讓附近的百姓前去做工,這樣的話百姓手裡也能夠有錢,有了錢日子才能夠過好。」

姜苗皺巴巴的小臉一下舒展了起來,目光灼灼的看著姜謙,開做作坊好啊,真合她意。

姜謙也高興了起來,「你是不是又有什麼想法了?」

姜苗拉著姜謙坐下,「我的鞋店開張之後來人屈指可數,除了前三天搞活動有不少人來買,之後這幾天冷冷清清的,我找人私底下去問過了,大部分的人都捨不得穿棉布鞋,很多人即便是冬天,也是穿著麻繩編織的草鞋。」

這也怪她太想當然了,棉鞋布鞋雖然保暖,但是價格昂貴,一點都不經濟適用。

姜苗已經反思過這麼問題了,正想著要召集人手,「我最近正好想找人幫我搓麻,編織草鞭子,用來做草編鞋,棉麻鞋,這可需要不少的人力物力,正好和大哥的想法不謀而合,百姓可以來做工,也可以收割鄉間地頭上隨處可見的野草和麻都來賣,一舉多得。」

「好啊!」

姜謙下鄉之後也發覺自己曾經的某些想法過於紙上談兵了,他想要讓百姓們過上好日子,但是受苦受難的人何其之多,只能按部就班,按循序漸進。

俗話說得好,一口吃不成個胖子,就像是阿苗賣的棉布鞋沒人買,但一旦賣草編鞋,棉麻鞋一定會有人買。

「這兩天,我就讓鍾柏去鄉下選地方,儘快把這件事情落實,趁著冬天還未到,讓大傢伙能夠賺點錢。」

兄妹兩人都是說干就乾的性子。

姜苗本來還在猶豫要去哪裡招工,正打瞌睡,大哥就給她送來了枕頭,再加上有衙門的幫助,她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姜謙又去鄉下轉了一圈,最後還是決定在姜苗那三百畝地的旁邊蓋四建房子,用的就是從周邊召集的民工。

三天蓋房子,兩天熏房子,五天之後,招來的人手就搬進去了。

草辮子麻繩都是鄉下常見的物件,家家戶戶都會做,甚至就連草鞋不少人也會編。

姜苗讓鞋店裡會編草鞋的人前來指指導,讓他們一部分人負責編草辮子,搓麻線,一部分人負責縫鞋底,另外一部分人則負責編製,最後則負責檢查。

終於在入冬之前,她的鞋店迎來了第一批買草鞋棉麻鞋的客人。

一上午的時間,所有的棉麻鞋和草鞋全都被買光了。

雖然收益不是很多,但是起碼沒有虧錢。

草鞋和棉麻鞋的熱銷也來了不少布莊的關注,他們也嘗試著在店裡擺放一些草鞋和棉麻鞋。

可不知為何他們的鞋子銷量卻很低,買的人很少。

進購了一批之後便不再進購了。

這個現象就連姜苗也覺得很奇怪,一樣的草鞋,她店裡賣的草鞋並沒有多麼的好,但是銷量就是比別人家的好。

好奇怪啊!

方娘子正好來送上個月甜品軒的賬本,聽說了她的疑惑後,忍不住笑出了聲。

「你呀,你真是糊塗了,來買草鞋和棉麻鞋的人大部分都是家境貧寒的,還有一些是鄉下的泥腿子,說白了他們照顧你生意也是在照顧自己,畢竟你的生意好了,他們就有賺頭了。」

姜苗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還以為是我人緣好呢。」

方娘子安慰她,「當然了,你人緣好也是一方面,我聽我大哥說,你在鄉下辦的作坊可是紅火的很,給的工錢也公道,而且錢都是當面點清從不拖欠,這對於青州城的農戶做工來說,簡直是從未有過的事情,他們面上不說,心裡還是很感謝你的,再說你大哥剛上任就在周邊走了一遍,大傢伙心裡都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