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選誰當狀元

正文卷

胡祭酒第一個不同意,「楊安確有才華,可他遠遠比不上姜謙,楊安回答問題模稜兩可,就拿最後一道均田之策,他只是均田之策的歷史講了一遍,卻沒有答出策來,姜謙可比他有理有據多了,要論起名聲人家也不差。」

洛璟策眉頭皺得越發緊了,自他成為太子之後,胡祭酒就一直和他作對,明明洛廷燁在位的時候他不是這樣的,倘若今天站在這裡的是洛廷燁他還會反駁嗎?

答案肯定是不會的。

洛璟策堅持己見,試圖從大義出發,「姜謙是有才華,但是楊安出身世家,若是讓一個庶族壓了一頭,本宮擔心世家子弟會覺得面上無光,萬一得罪了他們,豈不是要鬧得朝野震蕩?」

洛璟策雖然也是胡祭酒的學生,但是他一直不喜歡這個學生,原因無他總覺得他太過於諂媚。

胡祭酒沒開口,一旁的章博士冷笑道:「太子殿下,您是儲君,不是宋家的上門女婿,沒必要處處為世家著想。」

「你!」

洛璟策勃然大怒,怒氣沖沖的指著他,眼神恨不得要殺人。

一時間不管是站在太子這邊的還是反對太子的,看他的眼神都變得不善起來,章博士可是太子的老師,他竟然公然指著自己的老師。

胡祭酒也覺得章博士的話過於難聽了,但是他覺得太子的問題更加嚴重。

於是兩個人開始一言一語的教訓太子。

一個教訓他忤逆尊長,一個教訓他不尊師重道,本就站在胡祭酒這邊的人時不時的插一嘴。

反觀是太子這邊的人,一個個不是喝茶就是傳閱卷子,似乎並不打算幫忙。

胡祭酒引經據典,章博士諷刺挖苦,就連陛下在兩人面前都討不了好,更不用說洛璟策了。

洛璟策臉色漸漸變得鐵青。

皇帝面前擺放著兩張卷子,一張是楊安的,一張是姜謙的,首先卷面整潔,姜謙就更勝一籌。

其次,姜謙的論據也很有說服力。

正在皇帝思襯的時候,章博士提起了洛廷燁,諷刺洛璟策能力比不上洛廷燁,就連眼界見識也不如。

「……」洛璟策氣的混了頭,拍桌而起,一把抓住了章博士的領子。

胡祭酒正要上前,卻見章博士對他擺手。

生氣吧,最好氣死了,也就省心了。

章博士和胡祭酒都是洛廷燁的授業恩師,當洛廷燁死訊傳來的時候,章博士一度賦閑在家也不願意教導洛璟策,一直到兩年前他收到了洛廷燁的親筆書信才漸漸地振作起來。

雖然沒有證據,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當年的事就是洛璟策一手策劃的,他不但沒有容人之心,為君者的氣魄,更是心狠手辣,為了目的不擇手段,連自己的親兄弟親妹妹都不放,這樣的人簡直畜生都不如。

一想到洛廷燁吃盡苦頭,章博士就心疼,也更希望洛璟策死。

可惜有皇帝護著他,但是如果他自己氣死了就另當別論了。

梁詹士大喊,「殿下,不可!」

皇帝抬頭,頓時面色一變,爆喝一聲,「太子你要幹什麼?」

洛璟策剛才被章博士的話氣得失去了理智,這會兒也反應過來,慌亂的跪下,「父皇恕罪,兒臣是無心的。」

章博士惋惜不已,就差一點,即便是沒有氣死洛璟策,毆打老師的罪他是脫不了了。

也怪他沒有經驗,下次他一定早早準備。

胡祭酒忙攙扶著要暈過去的章博士,章博士按住了胡祭酒的手,眼睛一直,暈了過去。

胡祭酒:「……」

福林公公眼疾手快道:「來人,快宣太醫。」

御書房裡一陣混亂。

皇帝看著跪在地上的洛璟策氣不打一處來,一腳踹在他的心窩,「這麼多年你的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嗎?章博士若是有什麼事,天下人怎麼看你?」

洛璟策冷靜的不能再冷靜了,顫著聲音道:「父皇兒臣知錯了,兒臣有口無心的,兒臣只是太生氣了,章博士和胡祭酒只看學識,全然不顧念世家的臉面,兒臣也是不想徒生枝節。」

都這會了,洛璟策心裡想的還是世家的顏面。

出身寒門的幾位大人臉色都不是很好,就連世家出身的大人見太子如此明目張胆的偏袒世家也沒有很高興,眼裡甚至帶著幾分嫌棄。

這不是讓陛下記恨嗎?

明明是自己蠢,非要弄得他們是一起的?

福林公公將洛璟策的反應盡收眼底,讀書人尚且知道尊敬師長,忤逆乃是大罪,更不用說是太子了。

為了討好世家,寒了天底下讀書人的心也不知是否值得。

洛璟策著急為自己開脫,全然沒有看到皇帝的臉一冷再冷。

皇帝的胸膛不斷的起伏,臉色鐵青,所有的憤怒化為了一句嘲諷,「太子既然如此顧念世家的顏面,朕看你不如不做這個太子去世家當宗室子。」

洛璟策眼中快速閃過一道慌亂,身子抖如篩糠,「父皇息怒。」

這時,太醫提著藥箱趕到,把過脈,「陛下,章博士是氣急攻心,只要休息幾日就可痊癒。」

眾人頓時鬆了一口氣,章博士在讀書人心中的地位頗高,若是死在他們眼前,傳出去也不好聽啊!

皇帝也鬆了一口氣,冷著臉道:「來人送章博士回去。」

說完又低頭看向太子,「太子忤逆尊長,言行失當,罰面壁一月,這一個月太子就不用參與朝政了,好好想想自己錯在哪裡。」

「是。」

洛璟策俯首叩頭,眼中卻染上幾分陰鷙之色,走的時候看了一眼世家官員。

世家出身的官員在他看過來的時候不是看向前方,就是用茶杯遮擋,又或者低頭吃點心,反正就是不看洛璟策。

洛璟策自認為自己盡過力了,問心無愧的走了。

經此一事,皇帝也沒有心情和他們商量了,將姜謙的試卷放在最上面,又從前十名里挑出了兩份試卷丟到一旁,想了想又將楊安的試卷放在了第四位。

國子學裡並不是所有人都站在胡祭酒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