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改爵初思

正文卷

第416章 改爵初思

蔣干為使,暗說霍峻為淮南王,於江淮而言是為大事。

龐統了解事情經過,不敢怠慢,拿著金閃閃的王璽,及那蔣乾的人頭,帶上霍范,乘舟舸奔赴武漢。

合肥至武漢,長江水道有數千里之遙,乘舟舸奔波,逆流而上難言迅速。

多日之後,龐統得至武漢,向劉備稟明事情之經過。

劉備看著案几上的淮南王,及那裝有蔣幹人頭的木盒,冷笑說道:「孤怎說武漢流言四起,久久不散,原是曹操暗中所為。」

「大王!」

龐統拱手說道:「蔣干暗入合肥,欲說霍督反叛。霍督不為所動,命丁奉斬之,讓統急送入武漢。可見霍督欲領淮南王之事,純屬歹人構陷,實為曹操險惡之計也!」

「先污霍督之名,言有不臣之心,以令大王忌之。後趁君臣生隙之下,遣使以國王說之,誘霍督反叛,欲壞大王之基業。所幸大王聖明,不疑大將;霍督忠允,恪尊君上,令賊難成其策。」

劉備多有欣慰,笑道:「曹孟德奸詐之徒,行此卑劣手段,欲間孤與大將之親。孤不中此奸計,反倒是諸卿多被謠言所惑。今後當引以為戒,不可輕疑大將。」

欣慰是劉備當下的心理,名義上霍峻雖歸附他不到十年之久,然實際上霍峻卻追隨他十餘年之久。助他下江東,入荊楚,席捲巴蜀。無霍峻,難說有他今日之盛。

故而他深信霍峻為人,然霍峻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君臣之間的情義。連王爵都無法改變其志,今後還有什麼不能相信?

以信任度而言,之前劉備對霍峻有80%,今下通過淮南王之事,卻將信任度提高到了90%,凡可與關、張相同。

然除此之餘,劉備對曹操挖他牆腳的行為暗中記下,今後有機會,必當還以顏色。讓他知道被手下人背叛的感受,或是被人欺騙的感受。

捋著鬍鬚,劉備看向張昭,問道:「今下之事,不知子布有何言語?」

張昭臉色不變,剛直說道:「前將軍公允忠上,昭為大王喜。然江淮孤遠權重,昭不以為言語有失。」

碰了個軟釘子,劉備不怒反喜,說道:「子布言語剛正,為國體諒,孤甚是欣慰。」

張昭蓋有那般所言,雖是受謠言影響,但謠言影響的背後,實際是張昭為劉備體諒的心。

為君而思,這是張昭為臣之道,很難讓君主不滿。僅多是暗罵幾句迂腐,或是目光短淺之輩。

繼而,劉備將目光落到霍范身上,笑道:「孤聞士載於江淮巡農,今不在江淮,莫非有何要事上報?」

霍范將寫有數千字的《淮南論》奉上,說道:「啟稟大王,都督欲興江淮久矣,命范巡視山水地利,呈興淮農事之策。今仆有所得,奉都督之命,隨副督入京謁君上,以供大王批閱。」

見劉備打開奏疏,霍范趁機說道:「昔曹操為破黃巾,於中原屯田,積穀於許昌以制四方之兵。平河北,降關隴,征吳楚,所用之糧多從許昌出。」

「許昌至壽春,順泗、潁之水,兵糧十日可至。然觀我之江淮,百姓凋零,人口零落,農事大衰。糧輜越江水千里而北上,以供江淮將士所用。故大王將大軍北伐,運兵十萬,功費巨億,以為大役,實非長久之計。」

「淮南田廣而水少,不足以盡地利,宜當開河渠,引水溉田,大積軍糧,維通運漕之道。」

「淮夷、舒桐之間,土肥田良,可省江東所產稻米,畔水而耕,令淮南屯農三萬,勞二休一,常有兩萬人勞作,且田且守。」

「勉勵勞作,督農得利,計除軍費,歲完可約三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二千萬斛於淮南,此則十萬之眾兩歲之餘所食之需。」

「明歲耕作,及越後年,江淮則可自給自足,省並糧資,可為國家積蓄之用。從此敵若犯我,以江淮之糧足以禦敵爾!」

劉備翻閱《淮南論》,聽著霍范的講述,不由面露驚奇。在奏疏上,霍范竟將各種屯田數據列在上面,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如三萬屯田兵的布置,凡每處能開墾多少農田,歲能出多少糧食,以及疏通何地的河渠,幾乎詳細道來。

一封極為嚴謹的奏疏,令他難以指摘錯誤。

繼而,劉備抬頭打量二女婿霍范,又念起自己的大女婿陸遜,不由暗嘆自己好運。

大女婿陸遜雖有儒生作風,但實則外柔內剛,文武兼備。

二女婿霍范雖年紀尚輕,但經霍峻、司馬芝的調教,已有治政之才,就不知兵略有其父多少成色。

看來霍峻讓霍范入武漢,不僅是表達自己無異心的舉動,也是正兒八經向他彙報工作。

劉備將奏疏交與諸葛亮,問道:「士載所疏《淮南論》,不知士元以為如何?」

龐統拱手答道:「啟稟大王,統以為可行。擇揚州軍士戍邊,合中原降卒,於淮南耕作,勞二休一,以歲收稻米為酬,悅戍邊將士之心,必能讓淮南農事大興,不為糧資而愁。」

劉備微微頷首,贊道:「士載思慮周密,精通農事,所呈之疏嚴謹精準,蓋非常人所能比。此策待孤仔細詳讀,予以批複。」

「多謝大王盛讚,小子愧不敢當。」

霍范受寵若驚,說道:「今臣父本欲同行,然礙於礙於正旦賀禮無備,遂於江淮停留數日。不日便至武漢,拜謁大王。」

劉備臉色微正,佯裝不悅,說道:「蔣干已亡,王印抵京。孤已知此為曹操之計,仲邈又何需親自入京?」

「啟稟大王!」

霍范不卑不亢,解釋道:「今正旦不日將至,臣父許久未見大王,欲親自入京拜謁。且臣父言,淮東布防初有頭緒,需見大王稟報。」

「也罷!」

劉備露出笑容,說道:「料思念之語,孤亦有些思念仲邈。但江淮無人守備,恐是不妥。」

聞言,龐統曉得劉備之意,拱手說道:「啟稟大王,統於江淮尚有公務,今需回淮理事。」

「那便有勞士元奔波了!」劉備說道。

「諾!」

眾人退下後,劉備盯著案几上的淮南王璽,獨自發起了呆。

倒不是他覺得王璽有什麼異常,而是僅覺得當下的爵位不夠用了。

漢代以降,凡人臣爵至縣侯已是常態,公、王不能輕授與人臣,唯食邑數目各有不同分別。

增食邑而不漲爵,千戶可為縣侯,萬戶可為縣侯,其間無分別,何以顯示功臣尊貴?

等到他稱帝之後,何以封眾人?

及他子輩有朝一日,三興大漢,何以封功臣?

將縣侯升到公,屆時哪有忠心臣子敢接受?

唯操莽之輩無所畏懼,甚至渴望更進一步。

就不知能否改爵制,將公拆掉,分為劉姓公,與異姓公之別,用於封賞功臣。

「大王,淮南王璽如何處置?」侍從問道。

劉備思緒被扯回現實,隨口說道:「將其融成金水,鑄為金器回賜有功之文武。」

「諾!」

——

且不言劉備因淮南王一時,生出改爵制的念頭。霍峻今下已抵達廬江馬場,為劉備挑選正旦賀禮。

廬江馬場組建於建安十二年,至今下建安二十二年,已有十個年頭左右。

從彼時的四、五百匹駿馬,經過飼養與擴充,今下已有四千多匹駿馬,是為南漢第一軍馬場。

當然不僅是廬江地區有養馬,在劉備的大力發展下,在巴蜀、荊南也設有軍馬場。荊南馬場組建不久,馬匹數量較少;巴蜀因臨近隴右、南中,馬匹數量居中。

從去年起,三座軍馬場每年可以為南漢提供約有千餘匹的合格戰馬,加上南中、隴右、遼東三地的戰馬販賣,南漢可以有近兩千匹戰馬入軍。

當然考慮作戰消耗,以及配備到各部軍隊。實際而言,各部的戰馬數量並不多。

與曹魏較高2-10:1的步騎比相比,南漢的步騎比在10-20:1之間,兩者相較,著實有不小差距。

廬江馬場,馬廄內。

騎監張承摸著白馬的濃密的鬃毛,卻見其四肢修長,筋骨矯健,肌肉分明,噴鼻甩頭間,鬃毛四散,尤為神駿。

「都督,我廬江馬場中,論神駿、魁梧,無出此馬者。不知都督以為何如?」張承說道。

張承善識馬,有育馬之經。早年霍峻組建馬場,則由張承出任負責人。

十年來,廬江馬場的組建及由擴張,皆出自張承之手。隨著廬江馬場的漸漸出名,張承也因善相馬之名,著於南漢。每歲多有大族請張承相馬,或是幫他們選馬,其名聲多是崇高。

然不論張承名聲有多麼崇高,今面對老上級霍峻的親至,他都必須親迎。

霍峻搖了搖頭,說道:「可有看似為尋常之馬,然實為千里馬。此馬之能,非善曉馬性者,不足以識之。」

「這?」

張承思慮良久,說道:「確有一棕馬,相頭耳,平平無奇,似難為駿馬。細察其眼、筋骨,可言五百里馬;後相筋皮及馬蹄,實為千里馬。」

「然棕馬實不如白馬神駿,亦不如白馬魁梧,且性情多有急躁。都督欲送千里馬與大王,宜當送白馬為正旦賀禮,棕馬品相不佳,以為賀禮多有不妥。」

「無妨!」

霍峻笑道:「棕馬何在?」

「在那!」

張承順手指了過去,卻見一匹不高不俊的棕馬,在那低頭吃草,似乎察覺到眾人目光,抬頭瞥了眼,又低頭在那食草。

「果是平平無奇!」

打量著恍如尋常軍馬的棕馬,霍峻略有懷疑,道:「此馬真是為千里馬乎?」

「不敢欺騙都督。」

張承摸著棕馬的鬃毛,笑道:「此馬由遼東駿馬與南中馬雜交而來,雖無遼東馬挺拔,但耐力極佳,能負重物,登山涉水,如履平地。或百里內不及白馬迅捷,但百里後當勝白馬。」

霍峻不識馬,但見張承這麼說,卻也相信下來。

「我欲以此馬為賀禮,當有何公文需理?」霍峻問道。

「都督見外了!」

張承面露謙卑,說道:「廬江馬場由都督組建,都督欲取馬,何需公文?」

輕撫馬背,霍峻說道:「公與私豈能混淆,若有人知之,言公器私用,則有損你我之名。」

似乎張承已經習慣了,笑道:「公文之事由承親為,不勞都督費心。」

讓侍從將棕馬牽出,霍峻看了眼張承,問道。「我聽聞霍廬江常有來此取馬,不知可有此事?」

「不假!」

張承如實說道:「除霍廬江外,國中不少將校來此取馬。」

霍峻暗嘆了口氣,江淮軍士多有驕縱,且看丁奉便知。今時若不約束,還不知今後惹出什麼禍事。

廬江馬場屬於國家之馬場,非屬江淮都督區之所有。當可不能縱容他們行事,否則讓外人知道,就怕另生流言。

思慮少許,霍峻說道:「今後凡有江淮將校來馬場取馬,無公文一律不準批複。若有不滿者,即言乃我之軍令。」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