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投奔

正文卷

兩人上前一步,見姜泉警惕後退,忙說:「你別怕,我們就是想跟你打聽點事。」

姜泉依舊戒備,「你們打聽事不會去村裡啊,幹啥鬼鬼祟祟跟著我?」

「抱歉,我們也不是有意如此。」只因這小哥太專註,一門心思刨地,才未發現他倆。

一名方臉漢子道:「我們只是想打聽一下,你們這裡是不是有個叫溫福的人。」

姜泉皺起眉,上下打量一遍倆人。

只見他倆頭髮髒兮兮,衣裳褲子都破爛不堪,還赤著一雙腳,年齡跟自己老爹差不多,不由更加警惕。「你們不會去問旁人嗎?村裡有好多人,幹啥偷摸跟來問我?」

方臉默了一瞬,說:「實話跟你說吧,咱哥倆沒有身份路引,最近各處檢查嚴格,為了不必要麻煩,沒確定要找的人是不是在這裡前,不好去村裡打擾,溫福是咱倆的親戚,我們是來投奔他的,還請小哥告知。」

姜泉聽他這麼說,倒是信了幾分。

但自己冒冒然帶兩流民樣的人進村還是不大妥當。

沉吟片刻,點頭道:「確實有個叫溫福的,但不知是不是你們要找的人。」

另一人大喜,連忙道:「肯定是,我們之前打聽過,他在溫家做奴僕,早前隨溫家四夫人來了琴川縣,所以咱們才一路趕來。」

姜泉一聽又信幾分,「那好,你們在此等著,我去問過溫叔。」

說罷扛著鑿子就跑。

艾瑪,太嚇人了,這倆人怎麼看怎麼像流匪。

不行,自己一定告訴三叔他們來抓他倆。

哼!當他是小孩子么,自己啥樣人沒見過?

他倆到底是不是溫叔的親戚,只能審過再說。

姜泉一路跑回村。

如今南坡這邊已經成為規模較大的村子,一排排房屋鱗次櫛比。

每戶院子都一般大,院子前面的菜園子也整齊劃一。

村民基本都搬來居住,寬闊夯實的村路上,不時有孩子跑來跑去玩耍。

姜三郎正在指導村民搭建菌棚,忽見姜泉氣喘吁吁跑來:「三叔,竹林那邊有兩個流民,他們說要找溫叔呢,還說是溫叔的親戚。」

流民?

這時候出現的流民可不能掉以輕心。

姜三郎皺起眉,立刻叫幾人一起去竹林那邊圍堵,又讓一個孩子去找溫福。

溫福正在學堂那邊幫忙,聽聞有人找他,急忙跑來與姜三郎一同往竹林那邊趕。

聽姜泉敘述,若他沒猜錯,這兩人應該是自己曾經的屬下。

趕到竹林,果然見兩個人蹲在林邊朝四處張望,見呼啦圍過來很多村民,兩人一驚,轉身就想往竹林里鑽。

「張猛!徐坤!」溫福大喝一聲。

兩人頓住,轉身望向溫福,瞬間熱淚盈眶,「將……福哥!」

溫福快步上前,與同樣撲來的張猛徐坤抱在一起,三人俱都淚濕衣襟。

姜三郎見狀,讓村民們先散了,自己則等在一旁。

三人低聲敘了一會兒話,溫福來到姜三郎跟前一抱拳,「這兩人是我的義兄弟,如今沒處尋活路,還請姜郎君收留。」

姜三郎擰眉打量一下兩人,問:「他們身家清白么?」

「清白,某拿人頭擔保,他倆絕不是作姦犯科之人,也跟流寇沒有任何關係。」溫福發誓。

姜三郎將目光看向兩人,問:「你們可有戶籍路引?」

兩人楞了楞,徐坤道:「實不相瞞,我倆從翼州過來,並無戶籍路引。」

「翼州?是經常發生戰事的翼州?」姜三郎聽人說過翼州,只因朝廷一徵兵,有一小半人都是去那個地方。

「是。」徐坤道:「我們原本是守邊軍士,因受傷被遣送回鄉,可鄉間生活不易,家中也沒了親眷,所以就來投奔福哥。」

其實原因不止這個,但他們只能這麼說。

徐坤伸出右手給姜三郎看,那右手只剩一個大拇指與半截食指,其餘三個指頭齊展展沒了。

又一指張猛,「他一條腿傷了筋骨。」

姜三郎轉頭看向張猛,果然見他行走有點跛。

「既然如此,你們先跟我來吧。」既然不是逃兵也不是流匪,姜三郎放心不少。

再觀察這兩人,雖然狼狽卻也一身正氣,不像那等宵小鼠輩。

而溫福又是溫家僕人,一言一行也與溫家相連,想必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姜三郎帶著兩人回了村,直接找陳族長說明此事。

陳族長倒是沒反對收留他們,只說讓他們先幫村裡幹活,如果表現不錯,可以向里正說明情況,給他倆重新申請個戶籍。

「若他們一直本本分分,可以按難民身份申請收留,我瞧他倆雖殘疾,身體倒是健壯,不如讓他倆幫忙整理村子路面吧。」

村中大面積動土建房,運輸建築材料過程中,路面難免會被損壞,所以必須找人填土修整。

這活兒累人又繁瑣,又沒什麼收益,沒人願意干。

正好來了倆壯勞力,不用白不用。

「也行,到時候每戶出一點糧食,讓他們支撐生活。」姜三郎道。

既然幫村裡平整路面,就是為整個村幹活,沒道理讓某一家出錢出糧,所以必須全村一起。

族長沒意見:「那就這麼辦,回頭讓人算算,這兩人的口糧與日常開銷便由全村平攤。」

「好。」

姜三郎跟族長碰過,這張猛與徐坤也算過了明路。

將他倆帶到自家菜園子旁的茅屋,說:「你們倆暫時住這裡,以後有了身份再劃塊地給你們建房。」

楚楚沒回來,魏湛也一直跟虎子住,這茅屋便一直空置,正好讓這倆人暫住。

「多謝姜村正。」張猛與徐坤向姜三郎一抱拳,心裡挺高興,一點沒嫌棄茅屋矮小。

姜三郎點點頭,回去給他們抱來兩床舊被褥,兩身舊夾衣,兩雙舊鞋,還有一些鍋碗瓢盆。

之後又讓村民籌集一些米麵食鹽,讓他倆自己煮飯吃。

第二天,張猛與徐坤正式上工幹活。

一個挑土填坑,一個平整路面,幹得無怨無悔。

姜三郎觀察他們幾天,見沒有異狀,稍稍放下心。

轉眼已是冬月中旬,天氣異常寒冷。

村裡建房已經告一段落,學堂也已建好。

這處學堂由姜三郎、族長還有幾名族老一起出資,分男學與女學兩個院子,十二間房,加上室內裝飾傢俱與課桌椅等,共花了兩百多兩銀子。

分攤下去,姜三郎出了四十多兩。

這筆錢花的值,因為姜家村的孩子們以後也可以來此上學。

男學堂是六間房帶一個院子,女學堂也一樣,兩個院子中間隔了一道高高圍牆。

前三間倒座是教課室,後三間可以給先生一家居住。

溫夫人在學堂建好沒多久就帶著女兒與僕人搬了進去,並一次收了好幾名女學生。

這些女孩子年紀都不大,六歲到十歲不等。

村民之所以捨得花錢送女兒來念書,也是希望她們像櫻寶與二妮一樣,會認字會醫術。

不求日後能行醫養家,但願自家閨女以後能尋個好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