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螳螂拳王

正文卷

第77章 螳螂拳王

「轟隆!」

「轟隆!」

一列從京城開往濟南的綠皮車,以幾十公里的時速縱橫馳騁,兩側白雪皚皚,村莊煙火零星,北方大地的粗獷遼闊一覽無餘。

「同志,來兩份盒飯!」

「給您錢!」

陳奇遞過七毛錢,接過兩個鋁製飯盒,先給對面的李文化一個,然後自己才打開,白菜土豆燉菜帶著湯水蓋在米飯上,香噴噴,熱乎乎。

此值春節前半個月,鐵路客運蠢蠢欲動,隨時都能井噴,選在這個檔口出差是自討苦吃,但沒辦法,他得趕在張鑫炎前面敲定幾個演員,這樣才能討價還價。

「小陳啊!」

李文化吃著飯,忽然開口道:「我在北影廠這麼多年,一個劇本從立項到籌備僅僅20天,速度之快我還是第一次見。」

「所以才請您來主持大局,我一個後生晚輩,哪顧得了一部片子?全得仰仗您呢!」

「都說你八面玲瓏,確實會說話。」

李文化笑了笑,對陳奇的態度既客氣又冷淡,還有點審視。

因為他就是汪洋給《太極》選定的導演,51歲了,最早是攝影師,後來自己導戲,《金鏢黃天霸》《無敵鴛鴦腿》都是他的作品。

汪洋自然有過交待,這麼老的資格竟然要跟一個小年輕商量著來,心裡肯定不舒服。

陳奇後世混跡江湖,什麼傢伙沒見過?這樣的人很簡單,給他面子就行了,只要他覺得有面子,一切好說。

「您喝點熱水么?」

「一會的吧。」

「這會人少,我給您打點……沒事沒事,我去就行!」

陳奇拿過他的搪瓷缸子去打了熱水,待吃了飯,又主動收拾,把鋁製飯盒還了回去。沒錯,要還的,當然不能給乘客了。

如此做派,李文化也不好咄咄逼人,聊道:「說起來,你進廠之前我就聽過你,伱在中青報上寫的那封信我看過。」

「見笑了見笑了。」

「寫的很好啊,尤其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女兒最喜歡了,還記在了筆記本上……」

他還沒說完,隔壁的一個姑娘就像忽然連上了wifi,叫了起來:「呀,你是陳奇么?」

「是我。」

「真是你呀,太驚喜了,你好你好!」

姑娘忙不迭的伸手,陳奇跟她握了握,就聽她巴拉巴拉一頓輸出:「我也是知青,去年也進了合作社,那會可迷茫了,覺得人生沒意思,然後就看到了你的文章,我還給你寫過信呢,哎你怎麼沒給我回信呀?」

「可能中青報沒轉給我吧,都是他們經手的。」

「他們真討厭!反正我得謝謝你,你給了我很大鼓勵。我最喜歡也是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單獨的一句話,還是一首詩呢?」

「這是……」

陳奇撓頭,特么的這詩咋背的來著?

他覺得在火車上莫名其妙背詩有點尬,便道:「只是忽有靈感,隨手寫的一句話。」

「但已經有詩的意象了!」

姑娘明顯是個文青,道:「這句話的意境多溫暖啊,充滿了美好與嚮往,你有時間可以研究研究,寫出一首詩來嘛。」

「我儘力,儘力。」

陳奇心很累。

自己擠著綠皮車,吃著土豆白菜,忍受著各種氣味,心裡想著選角,遠處還挂念著祖國的文藝事業,還特娘的得陪聊,照顧粉絲情緒……兩京一十三省的擔子可都在我肩膀上啊!

姑娘興奮了一會,又掏出本雜誌來,是76年復刊的《詩刊》,第一任主編是臧克家。

「你看過這個么,我每期都買,最喜歡舒婷的《致橡樹》了,簡直倒背如流。『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多麼堅韌美好的精神!」

她真的就背起詩來。

「你怎麼不往雜誌投稿呀?你寫的那麼好,一定能刊載的。」姑娘又問。

「我最近改寫通俗文學了,武打言情什麼的。」

「啊?你怎麼能寫通俗文學呢!」

姑娘肉眼可見的失望,還帶著點恨鐵不成鋼,但好在打消了她的興緻,不再巴拉巴拉。

這年頭會寫詩,會彈吉他,會跳霹靂舞,就等於有了優先交配權。不要覺得這個年代很保守,總體保守,局部開放。

真有玩得花的,上到高幹子弟,下到平民百姓,男男女女壓抑了太久猛然爆發出來,括約肌都控制不住海綿體……

陳奇不想加入,他對詩人沒興趣,99%都是精神病——顧城更是個大精神病,他媳婦也是,那個小三也有病,一家子神人。

去濟南比去廬山輕鬆多了,一天就能到。

早上出發,夜裡抵達了濟南火車站,那姑娘也到這裡下車,給陳奇留了個紙條,估計寫了聯繫地址之類,他雖然寫通俗文學,但是帥嘛!

陳奇轉身就撕了,看都沒看。

李文化饒有興緻的旁觀一切,問:「你怎麼撕了?人家好端端一片心意。」

「萍水相逢,何必做多餘的事兒呢?」

「怎麼叫多餘呢,你有才華,人家姑娘仰慕你的才華,未嘗不是一段緣分?」

「我倆在火車上偶遇,可我對她沒意思,說明我倆的緣分就到此為止,下了這趟火車,又是江湖路人。」

「這話有點意思。」

李文化點點頭,對他的印象分漲了一丟丟。

…………

齊魯大地,自古武德昌盛,出過不少名家。

比如有一位叫蔡桂勤,與霍元甲一起在上海創辦「精武體育會」,認識秋瑾,做過廣州大元帥府的教官,抗美援朝還捐過20萬。

他兒子叫蔡龍雲,1943年一幫洋人在上海耀武揚威,設台比擂,武術界組了一個中華隊參賽。蔡龍雲年方15歲,把一個白俄選手打了13個跟頭。

蔡龍雲1928年生人,2015年才去世,當過國家武術隊隊長。他輩分太高,宗師級的人物,陳奇肯定請不來,此番錨定的是另一位名家。

次日,一大早。

陳奇和李文化來到了SD省體育工作大隊,84年改成體育運動技術學院了。

倆人在門口出示證件,等了一會,便見一位髮際線很高,相貌憨厚的中年男子迎了出來,一口濃郁的膠東話,聽著有點費勁。

「你們好!你們好!等你們半天了。」

「您就是於教練吧?」

「對對,咱叫于海!」

陳奇跟他握了握手,認真感受了一下,好傢夥,那手指頭粗的跟小蘿蔔似的。

尤其是兩個密肘——螳螂拳手腕那個地方,更是又厚又硬,這要打太陽穴上,不得青一塊紫一塊的?

「知道你們要來,大家都高興的不得了,咱配合你們的工作,但你們也得理解,放不放人,怎麼放人,是領導們說的算。」

「明白明白,您先帶我們看看就行。」

仨人進了院,陳奇一路搭話:「於教練,您練的是什麼功夫?」

「七星螳螂拳,師父是林景山。」

「那可是一代宗師啊,真是名師出高徒,聽說您還會棍法?」

「棍術、劍術都懂一點,練的不好。」

「都拿過冠軍了還不好?我們這凡夫俗子直接鑽地里得了,您謙虛,您就是當代大家。」

「哎呀你說你這個小夥子……當不起,當不起啊!」

于海笑得跟朵月季花似的。

李文化一直在觀察他,驚奇的不得了,這成就,這歲數,這肥頭大耳的,這不怒自威又面帶憨厚的氣質,妥妥就是劇本里的那位陳正英。

陳家溝的掌門人,楊昱乾的師父,女主的爹!

跟量身定做的一樣。

別人拍戲,先有角色,後有演員。

陳奇攢戲,先有這個演員,然後才有這個角色,一個蘿蔔一個坑,比國企招聘都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