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峎城一游3

正文卷

顧衡扶著她的腰,怕她磕在後面的桌角上。

片刻之後,二人才分開,折桑從他身上下來,坐回自己的位置。

顧衡喉結滑動,目光低垂,暗自調整呼吸。

馬車早已出發,車廂內卻十分穩當,同在室內沒有什麼分別。

折桑找出紙張筆墨,唰唰的寫了幾行字,遞給顧衡,「你為我做了這許多,我卻沒什麼可給你。日後,你可憑此字據讓我為你做三件事,任何事都可以!」

顧衡看了一會兒,抬眼似笑非笑,「不坐那個位置可以?」

折桑很有原則,「這不行!」

顧衡失笑,「玩笑罷了。」

他小心摺疊好,收入囊中。

折桑解釋道,「你可以讓我為你做其他事,這件不行。」

顧衡,「你放心,這三件事等你事成,我再要你兌現。」

畢竟目前的她能給的不多。

「是不是得算個日子行拜師禮?」折桑忽然問。

顧衡看著她亮晶晶的眸子,「不用這麼講究。你若真心敬我,日後改口喊師傅就可以。」

折桑遲疑,「師傅?」

顧衡頷首,唇邊笑意更甚「乖徒兒。」

折桑總覺哪裡怪的很。直到後來,顧衡把頭貼在她小腹上聽胎動時,折桑低頭問,「孩子出世後該叫父親還是叫師祖?」顧衡面色古怪,捂住她的嘴,「別胡說,孩子聽見了不好。」折桑只是單純問問,但顧衡湊她耳邊細語,她頓時紅了臉。暗罵,到底是誰在胡說啊。

*

「峎山地勢險峻,峎城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易守難攻正是這個原因。」顧衡攤開地圖,同她講解。

「若能取峎城,萱城何足懼?」他的手指從峎城滑過萱城,最後停在萱城北面的京城,指尖輕頓,似乎扼住了它的喉嚨。

折桑,「不能走其他地方?」

顧衡笑道,「自然可以,只是你需要一個根據地,進可支援軍力,退能緩衝修養。」

「峎城?」折桑懷疑道,峎城未免也太近了,就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只怕她根還沒紮下去,皇帝就先出兵把她拍死了。

見顧衡搖頭,她反而鬆了一口氣,目光巡視,最後落在與京城遙遙相望的渭州倉城。

從地勢上看,倉城居高,同樣易守難攻擊,下有渭河相護,背靠倉琅山脈。且倉城往北是渭州佔地最大的城池——渭城,渭城算不得富裕,但人口多。滄州西南方位過去是閩州的原城,原城風雨調和,地勢平坦,最是糧草盛地。

最後一條,倉城距京城雖遠,距邊關也不近,還隔著泰州、渭洲東南角,避免腹背受敵的風險。

折桑纖白的指落下,「是這兒?」

顧衡眼底皆是讚賞,「對!」

大晉共八州一百零六城,顧衡也沒料到她這麼快就選定了最正確的那個。

折桑微抬下巴,神色傲嬌,嘴上謙虛「略知一二罷了。」

心裡卻暗暗開心,十幾年的遊記不算白看了。

風景趣聞的閑散事,算不得十分流入的書卷,畢竟於科舉考試方面並無益處。但就是那些閑散之語,細讀也有諸多信息。

比如寧州人去到渭州,遊記中便笑說:渭人壯碩,我在寧州街頭,放眼望去看到的都是他人的頭頂,走到渭州街道,踮起腳才能與渭人稍平視,只有跳起來,或腳下墊著石頭才可看見渭人的頭頂。

折桑登基進度:百分之十五。

看上根據地:渭州倉城。

ps:

州等於省,城等於縣。

毫不誇張的說,我畫了地圖。。。

為啥不貼出來?因為太丑了,還沒完善哈哈哈。

最後,前面出現的一些地名,我可能會改動,等完結後,很多地方我會回去修一下。

故事的發展實在是我自己也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