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何以問情(中)

正文卷

第151章 何以問情(中)

皇帝身子微微往後靠一點,頗不在意答道,「這種事情年年都有,不是這個郡就是那個州府,不是旱就是澇,國土之大,難免有些問題存在。」

高鴻心尖微顫,他早知帝王高高在上,百姓在他眼中不過是螻蟻。

他一句輕飄飄的話,不知是多少人的血淚。

對於京都這些人來說,不過是少了一兩粒供奉。

大晉土地遼闊,就是少了一個寧州郡也影響不到他們什麼,何況只是區區春旱呢?

高鴻是從山溝里走出來的,他知道,春種關乎秋收。

而春旱二字,對於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說,是怎樣的絕境。

求天天不應,求地地不靈。

而他們跪拜的帝王,看不見他們的苦難。

高鴻壓制心中的情緒,用較為克制的聲音道,「天災難測,蒼天無情,人有情。聖上是天子,肩負著天下眾生的生死,臣懇請聖上垂恩寧州郡。」

皇帝略有不耐,高鴻以往都很識趣,今日卻不依不撓。

「朕說過,不過是件小事,見章何必如此興師動眾。若件件事情都如你這般較勁,朕早累死在龍椅上了。「

高鴻跪在君王面前,背脊清瘦、挺拔,如一桿竹。

「臣出自寒門,僥倖得聖上青眼,才能為黃土間辛苦勞作的百姓說上句話。雖是小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何不趁事情小先一步解決,也彰聖上之天恩。」

見他跟個臭石頭似的,堅持到底,皇帝也不欲與他多扯。

左右不過是件小事,便開口道,「傳朕口諭,擬旨,免去寧州郡今年的稅賦,另讓戶部酌災情撥款賑災。」

「聖上英明,仁愛百姓,是臣之福,大晉百姓之福。」高鴻磕頭。

皇帝冷哼一聲,「這次便算了,朕看在你的苦求的份上,不可再有下次。若是人人如你,事事如此,那就國不成國了,說到底,伱初入官場,沒見過什麼世面,只這麼點事就讓你慌慌張張,實在不像樣子。」

高鴻沒有辯駁,低頭認錯,「臣有罪,多謝聖上教導,請聖上責罰。」

不論如何,他都會這麼做的。

若如其他人那般,視而不見,他要著烏紗帽有何用,十年寒窗也是個笑話。

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他腳下踩的每一塊磚,都是村民滴在黃土中的血汗凝聚而成。

他們不惜一切,把他供出來,不就是為了這幾句,皇帝覺得十分不識趣的話嗎?

「罷了,是朕操之過急,強人所難了,退下罷。」

皇帝擺擺手,他哪裡看不出眼前這個少年眼中的倔強呢?

只是倔強這種東西,需要分場合。

明知自己不喜,還要堅持,長久下去,只怕也不是什麼好事。

可皇帝私心也明白,高鴻是想當個為民請命的好官。

只是水至清則無魚,這樣的想法放在風雲詭譎的朝堂中,實在是過於天真。

等高鴻把那幫寒門書生帶起來,能與顧氏過兩招了,皇帝覺得,還是得換個人才是。

為民是好官,但是忠誠,聽聖命才是最好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