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顧衡:我本將心向明月

正文卷

第42章 顧衡:我本將心向明月

我還沒出生,道路就已經鋪好,一步步按長輩們的要求,習文練武,功課不敢有半分怠慢。

母親常常看著我的傷口哀哭,她心疼我,但是也只能擦擦眼淚。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是洛陽顧氏,帝王駕崩皇朝湮滅,也一直屹立不倒。根深蒂固,枝繁葉茂的家族不知是我堅不可摧的鎧甲還是牢籠。

我是未來家主,品行事關家族存亡。所以別的孩子還在母親懷裡撒嬌的年紀,我已經沉穩的像個大人,其中吃的苦頭,自無法一一言明。

我就按照他們期待、規訓的那樣長成了下一代家主的模樣。

十八歲時,我下場參加了科舉,中了殿試二甲的傳臚,成績中規中矩。低調行事穩重前進,是父親一直強調的。我似乎也練就了心如止水,只是慢慢才發現那好像是一灘死水。

在父親的安排下,我被派去一個荒蠻偏僻的地方做縣令——他說要打磨我的處事情能力。赴任的半途上,遇見了被驅逐的七皇子傅戎和他的妻子蘇折桑。

她看起來很消瘦,乾癟癟的,不像閨秀更像難民,和她名動京城的姐姐除了頂著一樣的姓外,絲毫看不出有什麼聯繫。

她的右腳受傷了,一瘸一拐的進來,在高高的櫃檯前摸索了良久,才掏出一點點碎銀,要大夫去客棧,她找大夫卻是為了傅戎的病。她覷著大夫的臉色,說話的聲音顫顫巍巍,怯生生的似乎害怕被人趕出去。

她讓我想起一隻貓,它叫顏如玉。

我在書院後的牆角發現的,它的右腳受傷,它瑟縮著小心翼翼地盯著我,我靠近半分它便要跑,它怕我——儘管我並無惡意。我強行把它捉過來,為它療傷,給它吃食。時間久了,它非但不怕我還越發張狂,在我看書時曼妙的躺在攤開的書本上,所以我給它取名顏如玉——書中自有顏如玉。它不開心的時候還會咬我的衣袍。死寂、肅穆的書房開始鮮活起來,好像生命也不總是孤獨的。

可是我最終親手掐死了它,它梗著脖子在我手中掙扎的每分每秒,都格外的清晰漫長像一把小刀在大腦中慢慢的劃拉,直到咽氣它瑪瑙般晶瑩剔透的眼瞳巴巴的望著我,不知道是出於難過還是怨恨,我想我也被自己掐死了,不然為何無法呼吸?

我大病了一場,昏沉間,向來柔弱不敢多言的母親也尖聲和父親爭吵。

「衡兒自小刻苦聽話,他不能去外面和其他孩子玩,養只貓解解悶算是什麼大錯?這你也要逼他!你分明是要把他逼死!」

「他這是玩物喪智。他今日養貓,明日呢?是不是還要和街上那些紈絝去遛鳥啊!」

「你們顧家的這些我不懂!倘若你把衡兒逼死了,我也跟著他一起去!我們娘倆死了,看誰來繼承你的香火!」

「行,你們都是我逼死的!死了我便再娶再生,想進我顧家門的大有人在!」

最後只剩下母親哀慟的哭泣,我用力睜開眼,我想我錯了,我應該聽父親的話摒棄一切雜念,一開始就不應該救顏如玉,這樣後院會一直有一隻貓,它瘸腳但是活著。

後來,諸事一板一眼,皆按父親所言,父親很滿意。

母親卻偷偷給我塞了一隻貓,和顏如玉長的幾乎一眼,但是它不怕我很高傲。我沒有要,我怎麼能把顏如玉殺死,又找一隻來替代呢?我永遠記得那雙讓我窒息的眼睛。

不知為何,向來身體健康的人,每年這個時候都要病一場。我每次都會主動看大夫,問他是為什麼,大夫說是心病,心如磐石的人怎麼會有心病呢?我想是顏如玉來看我了,但是它生氣了。大夫開的葯,我拿回去一概不吃,這是顏如玉對我的懲戒,我怎麼會避開呢,痛一分反而安心一分。

良久,我抽回思緒,大夫已經抓好葯了,他叮囑道「公子還是放寬心,萬事過去了就隨它去吧。」

我笑笑,沒有回答。

大夫轉過身,有些不耐煩,「都說了我一屋子的病人沒有空去出診!」

她有些脫皮的唇囁嚅,明明是害怕的,卻還是杵在那兒固執的像頭牛,「那你什麼時候有空,我,我在這等你——」

彼時正值盛夏,醫館後院一顆棗樹,蟬鳴陣陣,同我遇見顏如玉那個午後一般。

明明一腳踏出去了,我還是折了回去,將一錠銀子放在櫃檯。

她小跑著跟上來,說謝謝。眼睛謙卑的不敢看我。

早在半個月前我收到了消息,七皇子夫婦在洛峰山不幸遭遇山匪搶劫,屍骨無存。

她的清瘦的臉上,脖頸上還有傷痕,拖著的右腿。顯然,是死裡逃生出來的。

突然響起父親的感概:太子樣樣都好,可惜性子過於和善。

西戎近來雖相安無事,只怕終究是狼子野心。

我讓長隨把身上的銀票都給了她,她誠惶誠恐,並不敢收。顯然她不知道我的身份,但是我也沒有打算告訴她。

七皇子這一支既然沒有死絕,未嘗沒有可能。

我告訴她:雖已窮途,鄂南卻還留著青山。

定安大將軍已死,但鄂南的十萬大軍還在,其中未必沒有感懷舊主的人。這也是軒帝處處忌憚之因。

那次沒有過多的交集,我是給他們一絲希望,也是為顧氏留一條退路。

我與父親想法不同,傅琮確實樣樣都好,卻不是當帝王的料。

三年,足以讓那個蠻荒偏僻的縣改頭換面,也足以讓卧龍飛天。

只是我沒想到的是,偷偷進京找我談判的會是一個女子——蘇折桑。

她顯然沒有認出了我,仰頭沖我笑,明媚到萬物復甦,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落落大方的向我行了一了禮,代表了傅戎的誠意。

去年冬,軒帝隱疾爆發駕崩了,太子登基的成為景帝。

同年,十萬定安軍連同鄂南郡三省郡守一起叛變,氣勢洶洶連取十座城池,失蹤了三年的七皇子再次露面。

郢合的江山出現了裂痕。

蘇折桑表明了來意:要我幫助傅戎東山再起。

傅戎在短短三年里可以做到這個地步,除去定安將軍留下的勢力外,他本身也是出了名的謹慎狠厲。這樣脫胎換骨的七皇子,遠比斯斯文文的太子更適合做一國之君。

我沒有答應,而是問她:「我為何要幫你?」

父親是太子太傅,景帝登基後便封他為閣老兼任丞相之職,景帝對顧家可謂是全心全意信任。父親也是忠心耿耿。

站在百姓的角度來說,景帝會是個庸庸碌碌的皇帝,但站在顧家的利益上來說,只要不出格,顧家只會越來越繁盛。

所以,我完全可以不冒這個險。

她早有準備,絲毫不慌亂,笑盈盈的說,「無用的帝王最容易產生奸臣,沒有永遠的安穩,不思進則只能退。」

我不置可否,只有變化才是永恆,有朝一日傅戎也會變,顧家的處境未必會比現在更好。

「景帝遇事溫吞保守,過於死板,只怕顧尚書的想法再過幾十年也無法施展。」她眼睛亮亮的,和三年前判若兩人,「王爺說,若想真正富民,必要開海市,修運河。」

為官者,都有為民請願的想法,除去顧氏一族的權衡,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修運河,開海市,打破士農工商的壓制,鼓勵百姓行商。另外也打破是田就種稻穀的傳統,推行因地制宜,當地種什麼豐收便只種什麼。

我和父親提過這個想法,還沒說完父親就打斷了,他和景帝都是求穩保守的,他們拒絕推翻幾百年累積下來的傳統。

「王爺見江南洪澇,百姓亟需賑救,官府卻依舊迂腐固執。十分心疼,若能賜福百姓他願意去走前人未走之路。」她很是誠懇,「王爺有造福萬民的心,也願意拿十足的誠意求賢能之士。」

其實她說全對,這些年來我一直藏拙,大多數人逢迎我,是因為我的家族,我的策略他們也是點頭,但是掩飾不住笑意。

「你覺得我的策略當真可行?」

「顧尚書何必謙虛,王爺常說你是天生的相材,只是未逢明主。」

她說話時,一雙杏眸總是那樣誠懇的盯著你,語氣溫和叫你忍不住去信任。

我不由拿她三年前的模樣對比,她身上早已沒有小姑娘的怯懦和狼狽,取而代之的是雨過天晴,萬里晴空。

「王妃入京可回過蘇家?」我隨意找了個話題,窗外湖光粼粼,莫名有了閑聊的慾望。

「沒有。」她很坦承,而後又補充道,「他們早將我從族譜除名,說蘇府沒有做逆賊的女兒。」

我沒有從她臉上找到憤懣或者是難過,她很平靜的說,「我向來親緣淺薄,他日我若是敗了他們也不用難做,我若是勝了便求王爺留他們一命,送他們回故土安享晚年吧。也算是報答了他們的養育之恩。」

沒有自怨自艾,坦然接受,很是洒脫通透。

「不覺得遺憾嗎?」受父母恩卻少了那麼點緣分,不覺得難過和委屈嗎?

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年少也有諸多不平,現在有一人敬重我愛護我,他填滿了那些溝壑,便不在覺得遺憾,我心安處是故鄉。」

我聽說過,七王爺對她很好,年少夫妻,患難與共,一瞬間我竟然有些羨慕。

官場沉浮,如履薄冰,若某日,我頭頂的烏紗帽掉了,可也會有這樣一個女子不離不棄的跟身旁?

心動大概就是從那個假設開始的,趁著合作的往來,我忍不住偷偷留意她的消息。

她喜歡跟著小兵遊覽山考察地勢,她馬術學了沒幾年但是騎起來很是颯爽,為了方便她穿著男裝,華彩風流絲毫不輸男子,營中的小兵對她很是敬佩。

當聽到每次七皇子歸營她都會提前半個時辰在外面等候盼望時,我獨坐在書房中,生出了一絲落寞。

關於她的消息我沒有讓人刻意去搜集,不止那裡聽的,七零八落聽過就記得,片段積攢的多了也能連起一二。

回想起來,心中雖有波瀾,我卻並沒太在意。直到聽聞她被俘,長隨驚叫,「公子怎麼了?臉色白的嚇人!」

我立馬給傅戎寫了信,等送出半日才想起來,我叫的是顧家的人,信上還蓋了我的私章。

二十年來,第一次行事如此漏洞百出。我問母親,「為什麼會為了一個人方寸大亂?」母親說;「關心則亂。」

可是我為什麼會關心呢?大概是我和她是一條船上的人,我和她結盟,她若是出事如何實現推新政。我不敢多思,胡亂的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

傅戎趕回來,景帝以蘇折桑要挾傅戎退兵,傅戎猶豫了。蘇折桑卻大喊,「王爺不必管我,進兵攻城,機不可失!」

我也在城牆之上,站在父親身後,傅戎擰著眉頭陷入了兩難之地,身後數萬大軍與一個女子,這個天平本身就是傾斜的。傅戎只差這一城,勝利就在眼前,怎麼可能退步?

我看著那個視死如歸的背影,她被捆著,也只有細細的一條,瘦的厲害,內心不敢接受她就這要赴死,在苦盡甘來的前一刻。

在僵持的時間裡,我背著父親進宮找了景帝。郢合早就回天乏術,眾人雖不承認,卻心知肚明。

我弄醒了重傷昏迷的景帝,把他帶到城門口,他說:「開城門——」

父親死死的盯著我,一箭射過來。

我背著父,扶持傅戎上位。

城門大開時,父親沒有降,而是帶著那些愚忠的臣子,擋在了景帝身前,蒼老的聲音大喊:「清掃逆賊,誓死不降!」

那個固執的身軀終究沒攔住洶湧而入的千軍萬馬,他和郢合一起湮滅,死在大晉王朝的馬蹄下。

父親很早就告訴我:「皇城腳下屍骨累累,一將功成萬骨枯。」

他最終也成為了其中一具,洛陽顧氏祠堂中又多位碧血丹心的閣老。

父親那箭偏了,射穿了手臂沒有射穿心臟。

我知道,他不怨我扶持傅戎,我和他政見不同。

但是他恨我勸景帝投降,一代君主可以死卻不能受此侮辱。

大約在很久之前,我問父親說,「若是我與父親政見不同,父親會生氣嗎?」

父親說,「為臣者,效忠君主為民請願沒有對錯之分。七王爺確實比景帝更有魄力。但誓死效忠景帝,這是我的夙願。」

「若他日風雲變,只要你保護好洛陽顧氏,對的起先祖的託付,我不會怪你的。只是你也不要勸我回頭,我也有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