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2章

正文卷

第2472章

一夜未眠。

天亮的時候,卡麗娜驚呼道:「我的天,這麼快就天亮了!」

索科夫不知該怎麼回應,只能呵呵地傻笑著。

卡麗娜起身進了衛生間,用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洗漱完畢。她從衛生間里走出,拿起桌上裝飯盒的布袋子,沖著索科夫問道:「米沙,你今晚先吃點什麼,我下班後給你做!」

聽到卡麗娜這麼問,索科夫的嘴角不禁劇烈地抽搐了幾下,隨後有些尷尬地說:「卡麗娜,不用了,不用麻煩你。反正如今我的書已經寫完,我可以到外面去吃,順便嘗嘗弗拉基米爾這裡有什麼美食。」

誰知卡麗娜聽後,卻是滿臉的驚喜:「如果你想到外面去吃,那真是太好了。我是弗拉基米爾本地人,對城裡各家餐廳的招牌菜都非常熟悉,可以給你當嚮導,帶你去嘗嘗。」

索科夫說這番話,無非是想暫時擺脫卡麗娜,他擔心再這樣相處下去,沒準自己會英年早逝。不過卡麗娜顯然誤會了他的意思,還主動提出要給他當嚮導,那意味著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都會和他形影不離。

「好吧,等你下班後,就帶我去品嘗弗拉基米爾的美食。」索科夫想到沒準科帕洛娃等了自己一夜,如果不去儘快向她解釋一下的話,恐怕會有意想不到的後果,因此急著打發卡麗娜離開:「時間不早了,你先去上班吧。」

「我下午五點半下班。」卡麗娜走到房門,扭頭對索科夫:「到時你來接我下班!」

「好吧好吧。」索科夫只想卡麗娜快點離開,便連連點頭說:「我會按時去接你的。」

就在索科夫看到卡麗娜拉開房門,以為她會立即離開時,她卻停下了腳步,轉頭叮囑索科夫:「米沙,你一晚上沒睡,肯定累壞了,抓緊時間睡個回籠覺,免得下午的時候沒晉陞。」

看到索科夫點頭稱是,卡麗娜才走出房間,並隨手關上了房門。

索科夫躺在床上,眼睛盯著天花板,心想維爾納今天中午返回莫斯科,自己是不是應該和他一起離開,然後給卡麗娜留個紙條,說自己有緊急的事情,需要立即返回莫斯科,等將來有機會再來讓她給自己當嚮導,去品嘗弗拉基米爾的美食?

他閉上眼睛,想抓緊時間睡一會兒,睡到十點就起床,去找維爾納,和他商議一同返回莫斯科的事情。偏偏在這時,他聽到門口傳來了敲門聲。他以為是卡麗娜忘記什麼東西,專門回來取的,便裹著被單就走了過去,隨手拉開房門,問道:「是不是忘記什麼東西了?」

話剛說出口,他就愣住了,因為站在門口的不是卡麗娜,而是等了自己一晚上的科帕洛娃。

見到科帕洛娃出現在自己的面前,索科夫不免有些慌神:「科帕洛娃,你,你怎麼來了?」

科帕洛娃重重地哼了一聲,隨後推開索科夫走進了房間。

索科夫探頭到走廊上瞧了瞧,見一個人都沒有,心裡不禁暗鬆一口氣,隨後關上了房門。

「別擔心,她已經走了。」科帕洛娃冷冷地說道:「我就是在窗口看到她離開了招待所,才過來找你的。」

得知卡麗娜已經離開,避免了兩人再見面的尷尬場景,索科夫的心裡頓時踏實多了。沒等他開口,就聽科帕洛娃繼續說道:「她昨晚是住在你這裡的吧,要不然,我也不會等了一晚上,也沒有等到你的到來。」

「科帕洛娃,你聽我解釋。她就是留在我這裡看手稿的。」索科夫說完這個牽強的理由之後,恨不得扇自己一個大耳光,孤男寡女在一個房間里待了一宿,說你們只是談劇本……啊,不對,是看手稿,鬼都不會相信。

索科夫心裡開始嘀咕,自己如果繼續留在這裡,那麼科帕洛娃和卡麗娜兩人早晚還會碰面。昨晚倒是相安無事,誰知道將來會不會出現火星撞地球的情況。如果此事被別有用心的人知道了,會不會拿這種事情做文章?

想到這裡,他果斷地做出了一個決定,待會兒就去找維爾納,一定要跟著他離開弗拉基米爾,否則後果非常嚴重。「科帕洛娃,我們去吃早餐吧?」

「不吃!」科帕洛娃生氣地說:「沒心情,不想吃!」

「我打算今天就回莫斯科,」見自己的提議被科帕洛娃拒絕,索科夫一咬牙,就說出了剛剛做出的決定:「和維爾納編劇一起去見出版社的總編,和對方談談我的這本書。」

「啊,你要離開?」科帕洛娃吃驚地問:「你什麼時候做出的決定?」

「昨天晚上。」索科夫面不改色地說著瞎話,明明是一分鐘前剛做出的決定,他卻恬不知恥地說是昨晚做出的決定:「我想過了,光是讓維爾納編劇把我的書交給出版社,如果總編問點什麼問題,恐怕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所以和總編見面時,我最好在場。」

得知索科夫要離開,科帕洛娃一把抱住了索科夫,不舍地說:「米沙,上次在斯大林格勒時,我們一別就是三年。這次再分別,不知又要等多少年才能再次相見。」

「很快的,很快的。」索科夫搪塞地說:「我把莫斯科家裡的地址留給你,你有時間的時候,隨時可能來找我。」

科帕洛娃抬起頭,望著索科夫說道:「這次我來見你,出現了一個卡麗娜。不知下次見你時,又會出現一個什麼人?」

「放心,不會有別人的。」索科夫擔心再讓對方抱下去,恐怕會出事,連忙岔開話題:「我們先去吃早餐吧,有什麼事情,我們可以邊吃邊聊。」

科帕洛娃遲疑了一下,最後還是同意了索科夫的提議,乖乖跟著他下樓去吃早餐。

早餐快吃完時,科帕洛娃忽然問道:「你離開莫斯科的消息,那個卡麗娜知道嗎?」

「不知道。」索科夫搖著頭,很乾脆地回答說:「你是第一個知道的人。」

看到對方的臉上露出了甜甜的笑容,索科夫的心裡頓時踏實多了。「對了,你身上帶紙筆了嗎?」

「當然。」科帕洛娃點著頭回答說:「作為一名記者,肯定會隨身攜帶紙筆的。」

「借給我用一下,我要寫個便條。」

科帕洛娃從包里掏出紙筆,遞給了索科夫,隨口問了一句:「你要給誰留便條呢?」

「卡麗娜。」索科夫一邊用鉛筆在紙上寫著字,一邊回答說:「她本來約我晚上去餐廳吃飯,我現在要回莫斯科,只能辜負她的這番好意了。畢竟相識一場,就算要離開,也應該給她打個招呼。」

聽索科夫這麼說,卡麗娜用酸溜溜地語氣說:「你對她可真好,就算是離開弗拉基米爾,也不忘記給她解釋一下。」

索科夫寫完字之後,把本子和筆遞還給了科帕洛娃。

科帕洛娃見狀,有些詫異地問:「你不是說,要給卡麗娜寫便條,說明你回莫斯科的事情。你為什麼不把便條撕下來呢?」

「我想了一下,反正你認識她,不如由你幫我把這張便條交給她吧。」看到科帕洛娃一副不情願的樣子,他繼續說道:「她就在市政大樓里工作,鏡頭劇組在樓里還有戲份要拍,你如果去採訪的話,肯定會遇到她,就麻煩你順便把這張便條交給她。」

對於索科夫的提議,科帕洛娃想了想,隨後點著頭說道:「好吧,我會親手交給她的。」說完,把那張寫滿字的紙從本子里撕下來,放進了自己的口袋。

兩人吃完早餐,從餐廳往外面走的時候,就看到維爾納急匆匆地走了進來。他一見到維克多的面前,就迫切地說:「將軍同志,我剛剛去問過阿格尼,他說新的手稿還沒有謄寫完成,看樣子我還是只能拿您手裡的那份手稿回莫斯科。」

「編劇同志,別著急。」索科夫對維爾納說:「我想了想,決定和您一起返回莫斯科。到時我們兩人去見出版社總編時,他如果問有關小說里的一些問題,我可以當場向他解答。」

「那真是太好了。」維克多聽後不由喜出望外:「手稿由您親自攜帶,這樣就不用擔心會出現丟失的情況。」

兩人在說話時,誰也沒有注意到旁邊的科帕洛娃從口袋裡掏出那張便條,揉成一團後扔進了旁邊的垃圾桶里。

「米沙。」做完這件事之後,科帕洛娃見索科夫和維爾納似乎還有很多話要談,便對索科夫說道:「我先回房間去了,祝你一路順風。等回到莫斯科之後,別忘記給我打電話。」

維爾納望著科帕洛娃離去的背影,似笑非笑地問:「將軍同志,不知這位姑娘是誰?」

「她叫科帕洛娃,是《消息報》的攝影記者,是奉命到這裡來採訪劇組的。」

「哦,她是《消息報》的攝影記者?」維爾納的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真是沒想到,她居然在如此重要的報社工作。」

索科夫聽維爾納這麼說,有些驚訝地問:「編劇同志,聽您說話的語氣,似乎《消息報》是一個了不起的報社?」

「當然。」

維爾納的話引起了索科夫的好奇心,「編劇同志,您能給我介紹一下這個報社的情況嗎?」

「當然可以。」維爾納倒是不介意向索科夫科普關於《消息報》的資料,不過在此之前,他要首先解決肚子的問題:「將軍同志,我還沒有吃早餐呢,如果您不介意的話,陪我再吃點,我會詳細地向您介紹關於《消息報》的歷史。」

幾分鐘之後,兩人在一個角落坐下。

維爾納一邊吃著東西,一邊向維克多科普關於《消息報》的常識:「這份報紙1917年 3月創刊於聖彼得堡,當時稱《彼得格勒工人代表蘇維埃消息報》,是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控制的報紙。十月革命後歸布爾什維克領導,後遷到莫斯科出版。該報在國內建有完備的通訊網,並在國內 42個城市同時印刷,訂閱量大概有三百多萬份。」

「我的天啊。」

索科夫聽到這裡,不禁感慨道:「居然有如此大的訂閱量。」

「很多原先訂報的人死在戰爭中,也有些人離開了家鄉,沒有再訂閱這份報紙,從而導致這份報紙的發行量下降了很多。」

「如今戰爭已經結束,我相信要不了多長時間,這份報紙的訂閱量會逐步增加的。」

這時維爾納忽然放下了手裡的餐具,左右張望了一番,見附近幾張桌子都沒有人,才壓低嗓門說道:「將軍同志,我想問問您,您聽說過布哈林嗎?」

布哈林?!聽到維爾納提到的名字,索科夫想起這個名字來自電影《列寧在1918》,那個刺殺列寧的女特務就是布哈林指使的,影片中有一句在廣為流傳的台詞是「瓦西里,快去救列寧!布哈林是叛徒!」

想到這裡,他緩緩地點點頭,隨後回答說:「是的,我聽說過他。」停頓片刻後,又補充道,「是在電影《列寧在1918》里,當時史達林同志得知列寧可能遭受刺殺,打算趕去救援。誰知乘車出來時,正好遇到了布哈林,他向布哈林打聽列寧去了什麼地方,對方卻給他指示了一條錯誤的道路,從而導致列寧同志被女刺客打傷。」

「電影嘛,肯定會經過藝術加工。」維爾納有些躊躇地說道:「有時播放出來的鏡頭,並不見得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對於他的這種說法,索科夫明智地選擇了不追問,免得待會兒雙方都會尷尬。他連忙岔開話題問道:「編劇同志,我是否知道這個人,和《消息報》有什麼聯繫嗎?」

「當然有聯繫。」維爾納點著頭說:「布哈林是著名的國務活動家、理論家、科學院院士,1929年因犯了錯誤而遭到批判,被撤銷了委員的職務。1934年1月,他在會議上表示了懺悔,讓大家緊密地團結在斯大林的周圍。會後,他被重新當選為候補委員。並參加了1934年8月17日在莫斯科工會圓柱大廳隆重召開的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

安德烈·日丹諾夫代表都史達林向大會致詞。他明確地指出,蘇聯文學是『最理想、最進步和最革命的……』。

馬克西姆·高爾基做了一個基調明亮的報告:『我們正在進入這樣一個時代:資本主義因其意識形態和社會的破產而陷入全面絕望,通過法西斯道路回到封建的中世紀的所有血腥嘗試都告失敗。我們是那註定要滅亡的世界的判官,我們堅決主張無產階級的人道主義……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度:斯大林的鋼鐵意志在不知疲倦地、奇蹟般地工作著……』

作為與高爾基關係密切的布哈林,也在這次會議上發表了講話。並在高爾基的要求下,擔任了《消息報》總編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