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我的演出(下)

正文卷

第318章 我的演出(下)

凱文-哈特與巨石強森起到的作用,是以多段介紹影片的形式,將整場音樂節串聯起來。

與EDC這類電子音樂節不同,作為綜合性音樂節,特別是巨星雲集的綜合性音樂節,Mad City需要在不少藝人的set之前,留出最短十五分鐘,最長半個小時的geover時間。

在音樂節的背景下,geover,或者說「換台」這個名詞,專指兩場演出之間的過渡期。每個樂隊或者獨唱歌手都有自己偏好的樂器、放大器、麥克風和其他舞台設備。在換台期間,一組技術人員會迅速移除上一位演出嘉賓的設備,另一隊則會抓緊時間安裝下一組藝人的裝備。這通常涉及大量的技術協調,尤其是對於時間安排緊湊的音樂節。

新設備安裝後,通常需要進行三到五分鐘簡短的聲音檢查。這是為了確保所有的樂器和麥克風都正確地連接到音響系統,並且音頻水平已經為下一場演出調整到了合適的程度。不僅如此,根據不同藝人的細節要求,表演之間還可能需要重新布置舞台。這可能包括移動鼓組,調整燈光,有時還會更換背景布或其他更複雜的舞台裝飾。

雖然是演出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環節,但換台對於一場音樂節的觀眾體驗感來說至關重要。畢竟,沒人希望看四十五分鐘演出,就要在原地等待半個小時,也沒人想聽到下一組嘉賓因為設備安裝與連接問題,而漏洞百出的set。如果非要做一個類比的話,換台之於音樂節,就像進站之於一級方程式大獎賽。速度、準確率還有觀賞性,缺一不可。

前兩者的保障由IATSE熟練的舞台團隊來提供,而凱文-哈特和巨石強森,則是由韓易特意邀請,用來提升最後一項參數的殺手鐧。

一個是享譽全球的喜劇鬼才,一個是家喻戶曉的動作巨星,這對以5000萬美元成本斬獲2.17億美元票房,已經在2016年北美電影暑期檔證明過商業號召力的金牌搭檔,願意為Mad City音樂節錄製串場影片,毫無疑問是看在韓易的面子上。

作為索尼影業3億美元的slate deal投資夥伴,凱文-哈特Hartbeat影視製作公司的股東,巨石強森七塊影業債務融資的金主,韓易不說在好萊塢打橫了走,至少讓索尼影業點頭,同意《勇敢者遊戲》兩位主演以電影角色的形象來一次別開生面的音樂節客串,還是沒有半點問題的。

更何況,索尼影業也不完全只是在幫忙而已。通過這種新穎的聯動方式,足足21萬人參與的現象級音樂節Mad City,毫無疑問可以幫助這個9月19日於檀香山正式開機的大製作,在它的目標觀眾群體面前做一次生動有趣的預熱宣傳。

於是,利用拍攝間隙,凱文-哈特與巨石強森專程抽了兩天時間,從夏威夷的古蘭尼牧場飛回西好萊塢,跟那些需要換台或者串場的演出嘉賓,一起拍攝完成了這些視頻素材。

「第一條守則……不要——按下——任何按鈕。」

大特寫鏡頭裡的巨石強森顯得無比嚴肅。

「說真的,想都別想。如果你開始亂碰按鈕,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傳送到一個滿是殺手鱷魚的世界。相信我,你不會想要這樣的!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請不要觸摸任何電纜和設備,讓我們保證每個人的萬聖節都充滿樂趣與保障……Enjoy the musid remember, no button pushing!」

「好吧,各位,聽著!我知道我不像我的好朋友勇石博士那樣令人望而生畏,但這不代表伱們就可以不把我的告誡當一回事。」凱文-哈特費力地擠開巨石強森,掂起腳尖,把鏡頭往下拉了一點。就這麼一個簡單的肢體語言,便引得現場一片歡笑,「第二條守則——不要去未知的地方徘徊,好嗎?你不會想要像我一樣,在《勇敢者遊戲》里被各種野生動物追著跑的。舞池、餐飲區、觀眾通道,這些是你該去的地方,如果你看到某個牌子上掛著一個大紅叉,那就是讓你他媽的離遠點。」

「And hey,如果你看到任何形狀奇怪的水果,不要食用!我們不需要任何人在音樂節期間變成火箭科學家或製圖師。」

「另外,請留意你的同伴,尤其是那些自認為勇敢的探險家同伴。我們不需要任何人試圖攀登我們舞台上的好萊塢山……如果你平時就不登山,就別在音樂節現場裝作你自己很行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遇到任何神秘的、看起來有點年頭的舊鼓,不要用手拍打它!我們來這裡是為了聽音樂,不是為了打開魔法傳送門。」

不得不說,凱文-哈特和巨石強森聯袂出演的預熱影片相當巧妙,他們用最能凸顯《勇敢者遊戲》故事線和主要人物特色的方式,向現場觀眾有效傳達了Mad City音樂節的安全須知。這比入口處張貼的告示牌,以及安保人員舉著大喇叭聲嘶力竭不斷重複的口號讓人印象深刻得多。

「Last but not least……」

「等一下,你們倆是誰?」

就在凱文-哈特豎起食指,將要講出最後一條安全須知的同時,鏡頭髮生了劇烈的晃動。數秒之後,大屏幕上出現了麥迪遜-比爾疑惑的面容,她拿著相機,睜大好奇的雙眸,從下至上檢視了一遍。

「你們在錄視頻?」

麥迪遜的出現,讓會場里的音量重新達到了峰值,這一次,來自女性的尖叫聲明顯要更多一些。

「我必須得知道她用的是什麼化妝品,現在!」艾米麗仰頭看著舞台中央的半弧形屏幕矩陣,張大嘴巴,發出一聲感嘆,這也是全場大多數女觀眾的心聲。

視頻里的她,真的在發光。

「天吶,我這演技……糟糕透頂。」不過麥迪遜本人並不這麼認為,站在好萊塢標誌後面的她半開玩笑式地仰天長嘆,用手捂住嘴,別過臉,只敢用餘光時不時地瞟一下屏幕。

「誰說的?很自然,麥蒂。」迪倫-巴克曼鼓勵她。

「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啊,對,我們在錄Mad City的PSA。」麥迪遜握在手中的相機依然對準自己的臉,凱文-哈特的聲音只能從畫幅外傳來。

「你們在錄Mad City的PSA。」聽到這句話,麥迪遜挑挑眉毛,隨即把鏡頭倒轉了過來。高大威猛的冒險家和矮小狡黠的動物學家消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手足無措的高中男生。

由亞歷克斯-沃爾夫飾演的斯賓塞-吉爾平,和瑟達呂斯-布蘭扮演的安東尼-「冰箱」-約翰遜。

《勇敢者遊戲》里,兩位主角在現實世界的原型。

看過羅賓-威廉姆斯版的觀眾清楚這一設定,而哪怕從來沒聽過這部電影的人,也能大致猜測出角色之間的基本關係。

肌肉爆棚的冒險家在現實里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書獃子,而鏡頭稍微往上飄一點就看不見腦袋的動物學家,其實是橄欖球校隊的主力球員。

「你們的後台通行證呢?」

麥迪遜舉著相機,一點也不客氣地直接拍攝著他們的臉,而兩個男生則畏畏縮縮,想方設法躲避鏡頭。

「比爾小姐,聽我們解釋,我們……」

「通行證,有的,在外面,剛才我們進來的時候給……」

「出去!」

麥迪遜指向更衣室的大門,提高了聲調,斯賓塞與安東尼落荒而逃。

「等一下,那個,相機,能不能……」

「再不走我就跟你們家長打電話了!」

砰地一聲關上門,畫面之外的麥迪遜嘆了口氣,低聲念叨了一句:「現在的小男孩啊……」

隨後,鏡頭再次被調到了自拍角度。她轉轉眼珠,綻出一個俏皮的笑容,把相機重新搭在了三腳架上。

「Okay,Mad City,我不知道他們剛才跟你們說了些什麼,但是……」

麥迪遜撩撩頭髮,深吸一口氣,雙手叉腰站到了鏡頭前。

「這裡,只有一個準則。」

「When you hear Melodies,scream。」

視頻里麥迪遜一語雙關的介紹語剛剛出口,主舞台上的樂隊便聞風而動,進入演奏位置。接到聲音藝術總監塞爾邦-迦納的信號後,鍵盤手伊薩穆-麥克格雷格奏響了麥迪遜-比爾出道單曲《Melodies》的前奏。

「麥蒂,如果你能聽見我說話,給我豎個大拇指。」

塞爾邦-迦納把耳機麥克風湊到嘴邊,注視著面前的監控屏幕。蹲伏在好萊塢標誌後,正在調整呼吸的麥迪遜沒有抬頭,直接舉起右臂,給聲音藝術總監表明一切就緒的信號。

「Okay,here we go,Melodies,2、3、4。」

「我在腦海中聽見旋律,

在床上找到小小的音符。」

麥迪遜顆粒感十足的低音在陣列音響間回蕩,她在現場的身姿也取代了預熱視頻里的特寫,出現在了舞台中央的半弧形屏幕中。畫面里的麥迪遜,身後是乳白色的背景牆,她看著鏡頭,綻出甜美的笑容,駕輕就熟地繼續演唱。

「樂曲纏繞在我的頭髮里,

到處都能看到跳躍的琴鍵。

我的心臟是不停敲擊的鼓,

重複著我最喜歡的歌曲。

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

是縈繞在我心間的唯一。」

這首歌麥迪遜-比爾在過去幾個月的Future Now:The Tour巡迴演唱會上已經反覆演唱過無數次,人聲旋律方面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為了這次Mad City音樂節,她與樂手們一起做了不少編曲方面的改編。畢竟,在這個最多能容納七萬人的宏偉會場里,一首中規中矩的青少年流行樂大概率應者寥寥,只有做出改變,迎合2016年的最新音樂潮流,才能讓人眼前一亮。

為了讓《Melodies》變得更跳躍、更具活力、更能帶動現場氣氛,塞爾邦-迦納與喬納斯-布魯通力合作,引入了更豐富的打擊樂器元素,踢鼓、軍鼓和電子鼓循環,為單曲提供了更有驅動力的強勁節奏。除此之外,喬納斯-布魯還加強了低音線,並用豐富的合成器和弦增添電子元素,賦予了整首歌一種更近似於電音舞曲的質感。

「3、2、3、4……」FOH音控台的工程師,對準節拍器,精確地給麥迪遜提供進入下一段旋律的時間點。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在如此嘈雜的音樂節現場,她很有可能會聽漏一拍。

「這就像DoReMi一樣簡單,

像ABC一樣容易。

寶貝,

美麗如交響樂,

我所說的,就是我和你。」

「2、2、3、4。」

「I hear melodies in my head,

I, I hear melodies in my head。

I was a little off-key,

Then you Melodyne me,

And I''m better than ever……」

原版編曲中,麥迪遜需要把這段副歌旋律重複兩遍。沒有新意、沒有起伏,這是2010年代早期,青少年流行樂的統一特徵。喬納斯-布魯自然不會延續這種過時的編曲結構,他將副歌部分按照電子音樂的架構重新調整,原來的「chorus」,被拓展成「build-up」和「drop」兩個部分。

有麥迪遜人聲演唱的八小節是漸進,而喬納斯-布魯在CDJ 2000上播放的,由他自己重新編曲的,未來浩室風格的drop,則是新版本的高潮。

作為麥迪遜-比爾SB Projects時期不溫不火的試水單曲,《Melodies》自2013年發行至今,Spotify上的播放量還沒有突破1400萬,每日的新增播放次數,到目前為止更是只有15230次,這還是麥迪遜近期翻紅之後的數據。換句話說,這支單曲早就淡出了公眾視野,因此,現場極少有人發現喬納斯-布魯大幅度調整了它的BPM。

直到金屬質感的合成器和弦響起,經過頻率調製的低音線、未來感十足的碎拍、扭曲的hi-hat與粗壯的鼓點律動充滿匠心的融合,在368個揚聲器的共同作用下,把舞池變成了狂歡的海洋,人們才隱約發現,好像這首歌的節奏,比平時快了許多。

89BPM加快到120BPM,Mad City音樂節沒有辜負它的名稱。瘋狂之城,開場的第一首歌,就傾瀉出了毫無保留的彈跳能量。

Don Diablo和他的Heagon廠牌如日中天的2016年,沒有任何人能夠抗拒未來浩室在萬人音樂現場的感染力。

有舞蹈基礎的raver們,知道如何用浩室音樂跳曳步舞。但對於更廣大的那群,舞技不甚精通的普通觀眾來說,想要在現場享受未來浩室,未來彈跳,或者所有四四拍的電子音樂,只有一種最樸素的方法。

那就是——跳。

跳離地球表面,跳得越高越好。

四點零二分四十八秒,Mad City剛剛開場不到三分鐘,已經入場的數萬名觀眾,便已經隨著鼓點在現場製造起了地震。

這個時候的樂迷,最是精力充沛,場外服下的所有物質,不管是酒精還是藥物,都恰巧正在產生效能的過程中,只要有恰當的音樂,他們瞬間就能變成瘋狂嚎叫的獸群。

「Let''s fug go!」

上萬盞燈光與節拍同步閃爍,為聽覺刺激增添了視覺奇觀。完全沒有想到麥迪遜-比爾這種少女明星的set竟然一上來就如此高能,那些原本雙手抱胸,念叨著要等NERVO或者Migos上場才嗨得起來的「音樂愛好者」,也忍不住放縱地舞動起來。

這還沒完。

第一段drop臨近結束,鼓點減弱的時候,舞台中央半弧形屏幕里的畫面發生了變化,鏡頭逐漸拉遠,人們發現,一直在現場看不到人影的麥迪遜-比爾,其實身後根本不是什麼背景牆,而是一個巨大的字母O。

「Wave and turn!」

聽到安卓-瓊斯在耳機里的指令,麥迪遜緊抿嘴唇,沖攝像機勾了勾手,然後扶著身後的字母標識,轉過身來,背對鏡頭。

畫面向左移動,把麥迪遜放在了畫面右側的黃金分割線。隨後,鏡頭再次拉遠,觀眾終於發現了麥迪遜身處的位置。

「我的天吶!」麥肯錫雙手僵在下巴前面,一臉不可置信,「她居然站在好萊塢山上!」

鑲嵌在HOLLYWOOD九個字母周圍的光源盡數亮起,十數盞探照燈就在麥迪遜腳下,往天空射去,在通天光柱的掩映下,把麥迪遜映襯地有如女神一般優雅而威嚴。LED屏幕里的轉播畫面,為現場觀眾提供了另一個視角——越過麥迪遜-比爾的肩頭,相隔上百英尺的舞池裡,有三萬顆因興奮而搖晃顫慄的人頭。

「拉斯維加斯,你們準備好了嗎?」

麥迪遜向前跨出一大步,站在人造山丘這方平台的邊緣,高舉左臂,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喊道。

「歡迎來到Mad City,歡迎來到我的演出!」

「Here we go!」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