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史無前例的實景舞台(下)

正文卷

第312章 史無前例的實景舞台(下)

「格里菲斯公園的那個原版標誌,每個字母寬30英尺,高50英尺。我們複製的這九個字母,寬6英尺,高10英尺,縮小了五倍,但是矗立在這個人造山丘上,看上去依然非常壯觀。」

「的確如此。」韓易贊同道。十來米高的小山坡上,豎起九個高度達到三米,總長度加起來18米的標誌,當然是一個蔚為壯觀的景象。如果忽略掉舞台後面的雲霄塔,甚至會給人一種真的到了格里菲斯天文台,近距離眺望好萊塢標誌的感覺。

「他們在幹什麼?」趙宥真注意到了幾個掛著安全繩,在「HOLLYWOOD」的最後一個字母標誌旁辛勤勞作的工作人員。他們明黃色的施工背心上,印有一個巨大的傘狀IATSE標誌。毫無疑問,這些工人來自國際戲劇舞台僱員聯盟在拉斯維加斯的Local 720分會,「我沒看錯的話,是在……安裝燈泡?」

「你沒看錯,宥真。」奧里雙手交疊放在身前,微微一笑,看樣子很是驕傲,「原版的好萊塢標誌有4000個燈泡,我們這裡安裝了九百個——每個標誌都有一百個燈泡環繞,等接下來綵排的時候舞檯燈光全部亮起來,你就知道有多震撼了。」

「可之前那個草稿上……」

「我知道,之前那個草稿上沒有燈光組件,但我讓他們加上去了。最後一次籌備會議,你當時去對接碧梨的演出了,沒有參加。」韓易稍稍偏過腦袋,跟趙宥真解釋道,「少了燈泡,就少了燈火之城的感覺,跟右邊『曼哈頓』區域的霓虹會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高樓大廈的仿製品,也都安裝了燈泡?」

宥真向前跨了兩步,腦袋仰起的角度更大了些。其實不用往前走,也能看清楚右側跟人造紅土山丘相比毫不遜色的紐約高樓群,但站在由防爆金屬網格柵欄划出的舞池區第一排,這種彷彿真的被傳送到第五大道與西34街交匯處的時空錯亂感會變得更加明顯。

在拉斯維加斯大道上,有一個創意相似的紐約賭場酒店,就是由各種曼哈頓城市地標的縮小版複製品組成的。自由女神像、克萊斯勒大廈,還有高529英尺,一度成為內華達州最高建築的復刻版帝國大廈。

可以說,拉斯維加斯的本地居民,還有所有造訪過賭城的遊客,早就習慣了這種實景重現的紐約景觀。

因此,在舞台設計上,瀚現場對他們聘請的設計團隊提出了相當嚴苛的要求——在最大程度還原曼哈頓天際線的同時,還要做出與紐約賭場酒店的區別,不要讓人覺得這個舞台復刻的是不遠處的那間酒店。復刻品的復刻品,這種稱謂可不好聽。

不過,這種要求根本難不倒瀚現場為Mad City配備的兩位造景大師——西蒙-卡羅爾,和艾絲-德夫林。前者來自英國布里斯托,擔任Temple Design Studio的設計總監,從2014年開始,連續為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設計了十餘個舞台和藝術裝置,在英倫音樂界名聲顯赫。後者更了不得,是動態雕塑家,是光影藝術家,是裝置藝術家,更是全世界最著名的舞台設計師之一。

1971年出生,現年45歲的女設計師艾絲-德夫林,與西蒙-卡羅爾一樣來自英格蘭地區。畢業於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她,以其令人驚嘆的動態結構設計而聞名。這些設計,與燈光和視覺效果相結合,不斷在劇院、時裝秀和舞台表演中讓觀眾凝神屏息。坎耶-維斯特、碧昂絲、Jay-Z和麥莉-塞勒斯許多演唱會和頒獎典禮的舞台布景,都是由她操刀設計完成。

由於本次音樂節的籌備時間相當緊張,舞台設計團隊的選用方面,瀚現場並沒有走正常的招投標流程,而是直接由內部高管推薦幾個團隊進行比稿。西蒙-卡羅爾是人予管理倫敦分部的負責人本-摩森的推薦,韓易之所以更青睞他,是因為卡羅爾和他的團隊非常理解Mad City的實際需求——首屆舉辦,營收和風險都不甚明朗的情況下,瀚現場希望儘可能控制成本,提高性價比,讓舞台搭建在成為活動亮點的同時,不變成收支平衡的阻礙。

而說起控制成本,這麼多著名舞台設計師里,沒有人敢說他們比西蒙-卡羅爾更精於此道。因為,他這三年時間裡負責的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就是一個把節省各方面預算做到極致的經典案例。

2014年,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收入超過了3730萬英鎊,但利潤卻僅僅只有8.6萬英鎊。這是因為格拉斯頓伯里設置的舞台極多,連EDC都只有十個舞台,其中一個還是會場巡遊車的情況下,格拉斯頓伯里竟然把舞台數量增加到了三位數。每一年,都有超過兩千多名藝人,在100來個舞台上為18萬名觀眾登台獻藝。不用計算也知道,這種龐大璀璨但是臃腫冗餘的藝人陣容,會極大程度上損害品牌的盈利能力。

但格拉斯頓伯里就是以這種音樂世博會般的陣容設置聞名於世,削減了藝人數量,也就砍掉了格拉斯頓伯里最核心的吸引力,因此,主辦方只能從其他方面下手降低成本,舞台預算就是其中之一。能夠獲得奶農邁克爾-伊維斯的信賴,連續三年幫他規劃園區藍圖,西蒙-卡羅爾在方寸間閃轉騰挪的技術可見一斑。

他與他的Temple Design Studio,這次主要負責Mad City音樂節舞台的硬體設計、結構設計和工程監督,保證韓易的狂野構想得以平穩落地。

至於艾絲-德夫林,她的加入,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未經任何人推薦,她是韓易欽點的「夢想實現者」,唯一的任務,就是讓這座三合一的實景舞台,在預算被嚴格控制的同時,依然能煥發出令人心潮澎湃的藝術光華。

為什麼要選她?

2011年,蝙蝠俠舞台劇世界體育館巡演的哥譚市舞台,她做的。

20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式的整體舞台設計,她做的。

2013年坎耶-維斯特Yeezus巡演的山峰舞台,她做的。

2015年英國皇家歌劇院政治諷刺歌劇《馬哈貢尼市的興衰》的集裝箱舞台,她做的。

2016年U2樂隊Innoce & Eperience的全息投影舞台,她做的。

還有路易威登、香奈兒、聖羅蘭等一眾大牌的時裝周大秀,以及在這個時空尚未變成現實的2020年迪拜世博會英國館,以及2022年第56屆超級碗中場秀,皆是她留給這個世界和這個時代的視覺盛宴。

可以說,在實景舞台這個領域,沒有比艾絲-德夫林名聲更響、技藝更精湛的大師了。

於是,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卡羅爾和德夫林的團隊組成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聯合工作小組。德夫林負責提出各種異想天開的規劃,而卡羅爾則負責否決它們。在韓易提出的,好萊塢、百老匯和匪幫街頭三種元素合而為一的整體架構基礎上,設計團隊幾易其稿,最終形成了目前呈現在眾人眼前的終極版。

左側的好萊塢山,是完全忠實於現實環境的原版復刻,而右側的曼哈頓天際線,則摻入了濃郁的艾絲-德夫林個人風格——動態的幾何形狀、肉眼可見的探照燈與霓虹燈組合、略帶科幻感的,硬朗而恢弘的整體線條,Mad City舞台右端的紐約,不是紐約賭場酒店那建於九十年代的,裝飾藝術風格的舊紐約,而是9·11事件之後,後現代主義大廈林立的新紐約。

艾絲-德夫林沒有把帝國大廈放在C位,而是用新世界貿易中心的一號樓取而代之,除此之外,公園大道432號、美國銀行大廈、紐約時代廣場大樓、雲杉街8號,甚至還有韓易居住的One57,都被德夫林放在了帝國大廈與克萊斯勒大廈之前。

不僅如此,德夫林還為這些拔地而起的臨時奇觀,抹上了她最具知名度的水泥灰色系,不管在現實中是由大理石打底,還是玻璃幕牆構成,在Mad City的舞台上,這些摩天大樓都變成了科幻電影里太空歌劇時代的模樣。當然,卡羅爾也沒有忘記給建築的外牆貼上LED屏幕,這樣一來,演出進行時,德夫林的紐約,便可以循環播放藝人準備的視覺素材。

左側自然山脈,右側人造叢林,為了將二者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兩位設計師還在更靠近舞台的底部,設計了左右兩個街區。左邊是說唱音樂的兩個發源地,洛杉磯康普頓和紐約布朗克斯的融合體,代表著東西海岸說唱的根基,而右邊,則是現代流行音樂的兩處集散中心,洛杉磯西好萊塢與紐約百老匯的街景混搭。

韓易原本的構想,是直接做三個風格截然不同的舞台,粗暴地拼在一起,不同風格的藝人就在不同風格的舞台上演出,避免了換場時間,也能讓觀眾有更新奇的體驗。但在經過反覆多次的審慎討論之後,為了不讓活動超支——因為只要按照原來的構想繼續設計下去,艾絲-德夫林就肯定會讓舞台實際成本高於預算——瀚現場最終還是把三種風格融為一體,變成了真正的三合一舞台。西海岸、東海岸,和將二者串聯在一起的美式街頭,交相輝映的藝術裝置中央,是由數百塊高精度LED屏幕構成的半圓弧內凹型巨幕舞台,甚至連腳下的地板,也都鋪滿了可以播放視覺素材的LED屏幕,和每隔幾步就有一盞的探照燈。

這也是韓易每次籌備會議都堅持要實現的重要構想之一。

這一靈感的繆斯,自然是上一世2018年動工,2023年開放的,由麥迪遜廣場花園公司與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聯合打造,坐落於威尼斯人度假村內的拉斯維加斯球體館。

這一世,韓易準備直接照搬這一規劃,在收購Circus Circus之後,把這間酒店的球形冒險樂園,改造成這一時空里,更好、更完善、改造成本更低、盈利能力更強的Las Vegas Sphere。

而首屆的Mad City舞台,算是他向全世界公布的第一部預告片。

「燈泡、霓虹燈、LED、探照燈、激光射線……宥真,在伱看不到的地方,我們安裝了上萬組燈源。沒有埃菲爾鐵塔的燈多,但一定比埃菲爾鐵塔的燈亮。」奧里-布利斯坦向舞台右側那排白色長方體一指,笑道,「兩台27千瓦的發電機供樂器放大器和其他配件使用,四台90千瓦的發電機供舞台中央的LED屏幕用,七台210千瓦的發電機留給音響設備,三台275千瓦的發電機負責其他環節的供電……另外,還有整整六台365千瓦的Q400,只為燈光矩陣和布景處的視頻設備預留。」

「每一台,都是卡特彼勒提供的柴油發電機。我們這裡三天時間預計要燒的柴油,差不多42000加侖,光是油錢就得付出去十多萬美元……就這個,我還沒算餐飲區和VIP的用電需求呢。」

「It better be worth it。」

韓易看著舞台中央一塊接一塊亮起,又漸次熄滅的LED屏幕,調笑道。IATSE的工會僱員正在對每一塊屏進行最後的全面檢查,確認無誤之後,Mad City音樂節便要開始首次綵排了。

「希望最終呈現的效果,能達到我期望的……一半,就夠了。不然還不如拿這筆錢請21萬觀眾每人吃個In-N-Out。」

「這個您倒不用擔心,老闆。」奧里-布利斯坦雙手抱胸,信心滿滿地說道,「昨天晚上我們已經給燈光和視覺矩陣做了一次壓力測試。不得不說,我做過那麼多場音樂節,從來沒見過這種場面。」

「什麼場面?」

「就像是,洛杉磯的迪斯尼樂園,和奧蘭多的迪斯尼樂園……」奧里-布利斯坦攤開手掌,然後猛然合於一處,「跨年夜亮燈的場景……而且是二者加在一起。」

「有這麼棒?」韓易張張嘴,有些驚訝。

「我可能太過誇張了……也許比不了二者加在一起的聲勢,但單拎出來,肯定不遜色於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座主題樂園,或者大型音樂節,或者任何……會發光的活動。」奧里長舒一口氣,「瘋狂之城,真的特別、特別瘋狂。」

「聽你這麼一說,我已經等不及要看看綵排的效果了。」

「我也是,老闆……讓我告訴您,不管誰是第一個站上這個舞台的藝人,都一定會感覺到非常幸運的。」

「I should''ve known,Maddie。」

四十分鐘後,站在會場FOH主控台的奧里-布利斯坦一邊戴上助理遞給他的森海塞爾HD800S,一邊把手中的SR314麥克風湊到嘴邊,抬眼看向站在舞台中央的麥迪遜-比爾。

「Should''ve known what?」聽到面前音響里傳來的聲音,麥迪遜摘下她剛調試好的Shure SE846入耳式監聽耳機,有些疑惑地皺了皺眉頭。

「我早該知道,Mad City,肯定是由Maddie來打響頭炮。」

「啊。」麥迪遜晃晃食指,露出一個恍然大悟的笑容。諧音梗並不幽默,但確實應景,「正式演出我是第一名,綵排我也肯定要爭第一。」

「要的就是這種精神。」還有數百號人在場地里等著作為現場總指揮的他發號施令,奧里的寒暄自然是淺嘗輒止。他翻了翻身前比字典還厚的活動手冊,舔舔嘴唇,掃視了一圈身後把主控台圍得水泄不通的同事,才繼續說道:「好的,女士們先生們,歡迎來到Mad City第一次實裝綵排的現場!」

伴隨奧里-布利斯坦驟然揚起的聲調,拉斯維加斯節日慶典場地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與喝彩,間或還能聽到一兩聲尖叫,和語義不明的叫喊。

雖然音樂節尚未開始,但對於Mad City的製作團隊,特別是搭建團隊來說,最艱巨的任務卻已經完成。過去兩個星期以來,日以繼夜辛苦構築的里程碑,終於在此刻落成。

「女士們先生們,當我們今天站在這裡時,我想花一點時間向你們每一個人表達我最深切的謝意。在過去三個月的辦公室內,以及過去兩周的會場內,你們的奉獻、辛勤和創造力,將我們原本處於襁褓中的想法,變成了這個會場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想像得到的驚艷現實——我們的Mad City音樂節。」

「你們在幕後的不懈努力,那些通宵達旦的工作和堅定不移的承諾,並沒有被忽視,它們結合在一起,將創造一種將讓來到現場的21萬名觀眾,終生難忘,也終生回想的體驗。」

「我們共同建造了一個舞台、一場演出,你們每個人都在實現這一願景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感到無比的自豪與感激。因為我知道,我們一起孕育的這個寶貝,將不僅是萬聖節的一次狂歡,更將會成為現場音樂史上的里程碑。」

說到這裡,奧里單手捂住胸口,讓自己深呼吸了好幾次,才勉強壓住他湧上心頭的哽咽情緒。

「放心,我不會在演講上浪費太多時間,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慶祝的事情,應該等到這周日之後再慢慢計畫……但是,麥蒂。」

「Yes,Ori。」麥迪遜帶著甜美的笑意,踮踮腳尖,輕聲應道。

「作為最後一位加入我們的團隊成員,也是這場大秀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綵排開始之前,請允許我先為你介紹,後天在舞台上下,將會與你一起並肩作戰的夥伴們。」

「當然。」麥迪遜落落大方地看向她身後的樂手們,「我很期待認識各位才華卓越的新朋友。」

「好的,那麼,從和你一起站在舞台上的人開始……喬納斯-布魯,你的DJ,我想這個人你應該認識。」

「我們不僅認識。」麥迪遜笑著跟DJ台上的喬納斯打了個招呼,然後轉頭對舞台下的工作人員做起了推銷,「我們還合作了一首歌,明年……噢,還不能說是嗎?好的,宥真,我閉嘴。」

看到趙宥真在主控台前抹脖子的手勢,麥迪遜咧咧嘴,放下話筒時可愛而窘迫的模樣,引得現場一陣歡笑。

「你要是在這裡宣傳新單曲的話,我們是要收推廣費的哦……不過,我聽說你目前在籌備你的第一張錄音室專輯,如果需要樂器實錄的話,可以考慮站在你周圍的資深樂手們。」

「來自納什維爾的格萊美獎獲得者,鼓手托尼-莫拉。」

「曾經幫約翰-梅爾、拉娜-德爾雷還有傑森-瑪耶茲錄製過音樂,好萊塢最出色的錄音室貝斯手之一,肖恩-赫利。」

「電吉他手,克里斯-布朗、賈斯汀-比伯和特拉維斯-斯科特信賴的巡演夥伴,謝爾頓-弗格森。」

「我最喜歡的鋼琴家……跟他合作過太多次,就不誇他了,反正水平也比較一般……伊薩穆-麥克格雷格,大傢伙兒。」

「Fuck you dude。」伊薩穆豎起中指,哈哈大笑。

「哇噢,這種惡毒的語言可不能出現在我們Mad City的舞台上!」奧里-布利斯坦翹起小指,裝出一副被冒犯的樣子,「你除外,麥蒂,你可以講髒話,也可以唱髒話。我們準備好了專門的基金來繳納罰款。」

奧里的話一半調侃,一半真實,因為,在拉斯維加斯,真的有不允許在公共場合說髒話的法令。根據市政條令10.40.030規定,任何人都不能在城市的公共街道、小巷或高速公路上說任何卑鄙、淫穢或褻瀆的話,露天場所,無論公有還是私有,也包括在內。

幸運的是,這項法律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執行,所以如果在罪惡之城期間不小心說出一些髒話,也不必擔心警察抓捕。

「要是我的歌里有髒話就好了……可惜我是PG電影里的角色。」麥迪遜俏皮地眨眨眼,回應道。

名氣越來越大,通告越來越多。演出經驗日漸豐富,深夜訪談節目也即將被她全部刷通關,2016年年底的麥迪遜,比起半年前在Diplo錄音室里驚惶無措,奪門而逃的她,成熟了不知道多少。

名利,是一個人最好的催化劑。

面對任何對話都能輕鬆接住,詼諧回應的她,又一次獲得了會場內不約而同的善意鬨笑。

「行,那我們就是你身邊的茶壺和檯燈。」

奧里-布利斯坦也是一個思維敏捷的快嘴,或者說,所有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同性戀者好像都是這種性格。用《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既開了玩笑,又暗捧了一把麥迪遜之後,奧裡帶著笑容繼續為她介紹。

「我剛才介紹到的這幾位,都是這次音樂節會為瀚音樂的簽約藝人一起演奏的傑出音樂家……另外,還有我們的視覺藝術總監,火人節的傳奇,安卓-瓊斯與他的團隊。燈光藝術總監,科切拉和EDC的靈魂史蒂夫-利伯曼。聲音藝術總監,我們瀚音樂最親密的盟友,19座格萊美獎得主,塞爾邦-迦納。當然,還有台前幕後無數優秀到業內罕見的精英,他們用兩周時間打造出了一把開啟這個時代最偉大音樂節的鑰匙,現在……」

奧里-布利斯坦故意拖長聲調,製造戲劇效果。

「你準備好成為用這把鑰匙,帶領大家通往瘋狂之城的第一人了嗎?」

「嗯……」

麥迪遜有樣學樣,故意思忖幾秒,才把唇瓣貼近麥克風。

「Fuck yeah。」

「好了,髒話基金的第一筆錢花出去了。」

全場再次響起的熱烈笑聲中,奧里-布利斯坦吸了吸鼻子,對坐在他旁邊的聲音總監塞爾邦-迦納豎起了大拇指。

「那麼,就讓我們開始吧。」

「瘋狂之城的第一段旋律。」

「《Melodies》,let』s go。」

「A owo,a owo thre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