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千萬營收的熱門單曲

正文卷

第283章 千萬營收的熱門單曲

如果說碧梨-艾利什是在音樂圈內嶄露了頭角,那麼最近兩個月,她的好閨蜜麥迪遜-比爾就是把熱力延燒到了每一個她能觸及的領域。

VMA頒獎典禮之後,借著六百五十萬人同時觀看直播的熱度,《Closer》終於超過《Cold Water》,坐上了單曲榜第一的寶座,而且一坐就是六周。

10月3日,公告牌雜誌公布了最新一期榜單,煙鬼與霍爾希的Future Bass合作曲目,以令瀚音樂絕望到無語凝噎的巨大優勢繼續領跑。

數字銷量方面,《Closer》本周下降16%,以13.7萬次數字下載的成績第八次蟬聯冠軍。流媒體播放量方面,《Closer》本周下降3%,但3780萬次播放的歷史級數據,依舊讓哥倫比亞唱片連續七周問鼎。哪怕只算會員制的主動播放,也有2160萬次。

更可怕的是,這一周,《Closer》的電台播放頻次居然還上漲了9%,終於以1.38億聽眾的覆蓋率回到了第一的位置。

公告牌的三個細分榜單,數字銷量榜、流媒體播放榜和電台播放榜,本周的《Closer》全部拿下冠軍,成為總榜第一名自然是一件毫無懸念的事情。

這種四個榜單同時登頂的盛況,自2013年流媒體播放榜誕生以來,只出現過四次:

第一次,2014年6月28日,Iggy Azalea和Charli C的《Fancy》。

第二次,2015年2月至4月,Mark Ronson與Bruno Mars的年冠單曲《Uptown Funk》。

第三次,2015年11月28日,Adele的《Hello》。

而這第四次,便是The smokers和Halsey的《Closer》。

與此同時,煙鬼還順帶打破了一項紀錄,這個組合超過了Macklemore & Ryan Lewis的《Thrift Shop》,以及LMFAO的《Party Rothem》,成為了最近12年來,獲得單曲榜冠軍次數最多的雙人組。

上個獲得這一殊榮的組合,還是2003-2004年憑藉《Hey Ya》叱吒風雲的Outkast。

這種註定名垂青史的里程碑之作,不是韓易光靠雄厚財力和歌單宣發就能擊敗的對手。

就像九十年代熱衷慢板情歌的聽眾選擇了《One Sweet Day》和《I Will Always Love You》,零零年代初次嘗試流行舞曲的樂迷選擇了《I Gotta Feeling》一樣,一零年代把電子音樂捧上神壇的歐美樂壇,選擇了用《Closer》為這股席捲全球的EDM浪潮加冕。

有些風向可以改變,但極少部分趨勢,註定非人力所能左右。

《Closer》便是其中一例。

但超越不了《Closer》,不代表不能超越自己,VMA頒獎典禮之後,《Closer》拿到了六周冠軍,而這六周,在次席陪跑的單曲也一直沒有更換過。

正是《Cold Water》。

《Closer》奪冠首周,《Cold Water》數字銷量82000張,排名第二。流媒體播放量2020萬次,排名第二。電台覆蓋率1.34億人,排名第二。

《Closer》連冠第六周,《Cold Water》數字銷量85000張,排名第二。流媒體播放量1990萬次,排名第三。電台覆蓋率1.21億人,排名第三。

也就是說,六周時間裡,這支單曲的數據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展現出了堅若磐石的穩定程度。

怎麼做到的?

流媒體播放很簡單,瀚音樂的大歌單戰略,可以讓版權庫的任何單曲,從零開始冷啟動,一周就拿到數百萬次播放,讓一首公告牌拿過冠軍的熱門單曲保持在2000萬播放的區間,幾乎不存在任何問題。

電台覆蓋率方面,商業電台的歌單一周一小換,一月一大換,而像《Cold Water》這種穩定在排行榜前十的單曲,則基本上不會受到調整。從奪冠時的1.428億人,到滑落至第二位時的1.34億人,再到10月3日的1.21億,雖然呈現持續下滑的態勢,但卻符合一首單曲正常且健康的生命周期。

至於逆勢上揚的數字下載量……那是因為《Cold Water》9月底開啟了打折銷售的模式,以挽救數字銷量的頹勢。

69美分一首的價格,能很好地吸引最後一批持幣觀望的購買力。

兩個月前還在嘲諷《Cheap Thrills》和RCA是「69人」的瀚音樂,舉起打折的價簽,喊了聲「真香」。

商場就是這樣,自己做的時候,是「智慧敏銳的超前決策」,別人做,那就是「鑽規則漏洞的無恥之徒」。

韓易也不能免俗。

只要能讓《Cold Water》穩住亞軍的位置,別說打折了,要不是不能計入銷量,他甚至願意白送。

因為《Closer》的12周連冠,是電子音樂與電子音樂製作人,在公告牌主榜的最高光表現。它標誌著,1980年代發端、1990年代蓄勢、2000年代上升、2010年代總爆發的EDM文化,正式在主流文化圈到達了頂峰。

接下來的七年時間裡,還會有一些電子音樂相繼奪冠,比如The Weeknd和Daft Punk合作的《Starboy》、Lady Gaga和Ariana Grande的《Rain On Me》、Halsey的《Without Me》、BTS的《Dynamite》和《Butter》、The Kid Laroi和Justin Bieber的《Stay》……但再也沒有一位電子音樂製作人,可以像之前的Calvin Harris、Zedd、Diplo與The smokers那樣,在藝人欄掛上自己的名字,直接奪魁了。

隨著2020年代,Teo音樂的商業化和主流化,這股席捲全球的EDM浪潮,會被完全融入流行音樂架構的復古舞曲取代,逐漸消弭。

電子音樂還會有廣泛的受眾,Tomorrowland和EDC依然會一票難求,但再也不會以獨立而獨特的形態,用最傳統的Chorus-Buildup-Drop模式征服電台與榜單了。

至少到韓易重生為止,這樣的情況仍在持續。

所以,想要讓旗下籤約的電子音樂人繼續出成績,讓剛剛收購的Mad Det乘風而起,讓瀚音樂未來的電音產業布局之路走得更加順暢,韓易就必須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儘可能提升、擴大、延長電子音樂在主流圈層的商業成績和文化影響力。

《Closer》這首歌,他只能出個歌手霍爾希來演唱人聲旋律,別的事情他管不到,也不該他管。

但《Cold Water》,他可是擁有完整母帶版權和音樂版權的。

唱片公司和版權發行公司能揣進兜里的每一分錢,他都是幕後的直接受益者。

自7月底單曲正式發行以來,包含美國在內,《Cold Water》全球流媒體平台的每周播放總量,就沒有跌破過3000萬。截止10月6日,瀚音樂錄得的流媒體數據已經超過了4.28億。

這意味著,光是這兩個月,瀚音樂旗下的Mad Det就通過這首歌,獲得了至少192.63萬美元的收益。

去掉藝人分成之後,也有將近150萬美元在賬上留存。

考慮到熱門歌曲的長尾效應,未來《Cold Water》至少還能為廠牌帶來這個數字兩倍以上的收入。

而這還只是流媒體一個環節而已,隨著冠軍單曲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與日常生活,越來越多的電影方、廣告商,甚至是購物中心和大型連鎖餐廳會選擇將《Cold Water》加入他們的歌單以吸引顧客,由此,同步授權和公開表演授權的收入也會上升到七位數的區間。

換句話說,一首《Cold Water》,就能為Mad Det與控股的瀚音樂帶來千萬美元的收入。

考慮到這支單曲的製作成本,這些綠油油的美鈔,全都是凈利潤。

到這一步,哪怕再愚鈍頑固、再故步自封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韓易掏出3600萬美元收購Diplo和凱文-庫薩特蘇股份的商業行為,是一次精明而富有遠見的戰略投資。

實際進賬的版稅和授權費,再加上母帶版權和音樂版權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便足夠韓易回本了。

甚至,如果一直持有到2020年之後,等華爾街開始大肆收購音樂版權,熱單的溢價升到最高時再出手,韓易不僅可以回本,甚至還能大賺一筆。

對於沒有備忘錄外掛的普通人來說,完成這一次投資轉手,就可以原地退休,享受餘下時光里,漫長而悠閑的贏家人生了。

哪怕不去想那麼遠,把《Cold Water》的收益全部放在Mad Det廠牌賬戶上不動,這筆錢也足以支持Mad Det在不發行任何一首新歌的情況下,繼續運營五六年的時間。要是砍掉製作和宣發方面的工作人員,只留下最基本的運營維護功能,那Mad Det甚至可以就依靠這一首歌,永遠生存下去。

一首冠軍單曲,就蘊含著如此巨大的能量。

而今年,公告牌的冠軍單曲,總共會有13首。

除了這一首屬於瀚音樂,其他的,都是三大音樂集團的資產。

往前倒推76年,自1940年7月27日公告牌發布第一份榜單開始,美國音樂工業里誕生的每一首冠軍單曲,幾乎都躺在這三個集團的版權庫里。

環球、索尼和華納在這一領域無可撼動的強大,以及韓易想要躋身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人家版權庫里數千首冠軍單曲,每年收入100億美元……哪怕有不停返現的獎勵機制,韓易又得花多久,才能從零到一再到一千,趕上三大的腳步?

另外,不要忘記,音樂,或者說二十一世紀的流行音樂產品,並不只有取悅耳朵這一種功能而已。伴隨著可視化內容的呈現,音樂同樣也可以成為像電影和電視劇一樣,給人帶來視覺享受的娛樂內容。

而這種音樂可視化內容,在網路媒體的各類收益逐漸擴大化、正規化的今天,也可以為音樂集團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這就是MV。

音樂視頻,自1927年的歌舞電影《爵士歌手》開始,便是現代社會的娛樂消遣里,最受人歡迎的幾個類別之一。普通人喜歡聽用旋律譜寫的愛情故事,也喜歡看攝像機記錄的動人場面,更抗拒不了將二者結合在一起的視聽魅力。

這顆寶萊塢和迪士尼越澆灌越茁壯的搖錢樹,音樂工業自然也不會放棄。1974年,皇后樂隊驚世駭俗的《Bohemian Rhapsody》MV發布,這支風格龐雜的搖滾音樂,被廣泛認為是第一首全球熱門單曲,而它營銷策略的核心,就是其配套的音樂視頻。1981年,MTV仿效著皇后樂隊的成功,開始大批量地複製這一商業模式,讓音樂錄影帶的概念走入了千家萬戶,也成為了每個唱片公司苦心研究的宣傳利器。

那個時代,MV本身並不能直接盈利,唱片公司只把它當作一個純粹推廣工具,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網路時代,持續到YouTube被維亞康姆告上法庭的2007年。

眾所周知,YouTube的本質,是一個視頻分享平台,它本身並不產出任何內容,所有的視頻,都是由用戶創作並上傳。而這些視頻里,有很大一部分都使用了未經授權的商業音樂,或者是熱門單曲的翻唱視頻,或者乾脆就是用戶盜錄的MP3文件。

於是,2007年,維亞康姆對Google和YouTube提起了一樁價值10億美元的訴訟,指控該網站允許用戶上傳和查看維亞康姆擁有的受版權保護的材料,從而「明目張胆」地侵犯版權。維亞康姆投訴稱,YouTube平台擁有超過150000個未經授權的維亞康姆節目剪輯,包括許多熱門電視節目的完整劇集,而這些視頻的觀看次數總計達15億次。

2007年的15億次。

餘下冗長的法庭交鋒和立法對決不再贅述,直接跳到結果——傳媒巨頭沒能擊潰IT新貴的鎧甲,反而幫後者套上了一層更堅固的護盾。Google運用數字千年法案里的「安全港」條款為自己辯護,宣稱自己只是一個網路平台,不應該因為用戶的個人侵權行為而受到懲罰。最終,美國第二巡迴上訴法院判決維亞康姆敗訴,影視公司和音樂公司,就此失去了快到嘴邊的一大塊肥肉——他們沒辦法直接從平台那裡獲得版稅收入了。

但為了安撫版權方,大獲全勝的YouTube也做了一定的讓步。2007年,YouTube宣布將開始啟動夥伴計畫,與符合其標準的用戶分享廣告收益。10月,YouTube上線了tent ID系統,允許版權方將他們的版權信息錄入到YouTube的系統里,YouTube將幫助版權方檢測上傳視頻中的版權內容使用情況,並根據版權內容使用的頻率,將一定比例的廣告收入從用戶那裡分配給原始版權方。

雖然這樣做,影視公司和音樂集團能拿到的版稅,遠遠少於流媒體平台,比如fli、Apple Music和Spotify支付給他們的版稅與一攬子授權費,但聊勝於無,至少,從現在開始,用戶免費觀看的MV,也能根據點擊量和互動率,獲得廣告分成了。

環球音樂、索尼音樂、華納音樂和阿布扎比傳媒,之所以會聯合建立Vevo,就是看中了這一未來必將價值數十億的細分行業。

隨便舉個例子,賈斯汀-比伯的《Sorry》MV,到2023年為止已經收穫了37億次觀看,根據YouTube貼片廣告互動率的高低,這些免費播放,能為Vevo和背後的Def Jam集團,帶來508.2萬至1270.5萬美元之間的分成收益。按照中位數互動率來計算,差不多是6539428.72美元。

而要是放在流媒體平台上,37億次播放,起碼能夠為版權方帶來兩三千萬美元的收入,是YouTube廣告分成的三倍有餘。

對於維亞康姆和傳媒巨頭們來說,這種錯過了幾十個億的扼腕痛惜之情,可想而知。但對於三大音樂集團來說,這種分成模式其實並非不能接受,畢竟,他們能從Pandora這種在線音樂電台那裡拿到的版稅其實還要更少一些,而且歷史上MV就沒賺過錢,現在能成為一個收入來源,已經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了。

於是,音樂版權方對音樂類視頻的寬容程度,比視頻版權方明顯要高一個檔次,而製作精良的MV,也開始逐漸成為唱片公司與音樂人著眼的增長點。

新生的瀚音樂,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口雖然充滿缺憾,卻也足夠飲個水飽的深井。

《Cold Water》這支由百威淡啤200萬美元贊助的2016年度主題曲,就是這家新生的音樂集團,在音樂視頻領域第一部頂級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