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COLORS Teen Vogue與名利場

正文卷

第281章 COLORS Teen Vogue與名利場

麥迪遜-比爾與碧梨-艾利什的Future Now:The Tour助演之旅,已於9月24日圓滿結束。

兩位熱場嘉賓不斷向上攀升的人氣,讓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的全美巡迴陷入了一個相當尷尬的境地。

怎樣的尷尬呢?

主嘉賓上台時,得到的歡呼還不如開場藝人多的那種尷尬。

每演一場,都會發現現場舉「Madison Beer」和「Billie Eilish」燈牌的粉絲逐漸增加的那種尷尬。

演出場館為了刺激銷售,把麥蒂和碧梨的海報做得跟兩位headliner一樣大,並列貼在售票窗口前的那種尷尬。

尤其是後者,真的太讓人無地自容了。

Future Now:The Tour,本來就不是一輪可以用成功來形容的巡演。42場美加地區演唱會結束,單場票房目前為止最高的,是2016年7月8日在紐約巴克萊中心舉辦的那一場。一共12556張可售門票,實際售出11456張,總營收845851美元。

這種數據,根本別想擠進Pollstar的年度兩百強演唱會。

連尾燈都看不到。

2016年Pollstar年度兩百強演唱會,第200名,是阿黛爾在德克薩斯奧斯汀的弗蘭克-歐文中心,由C3舉辦的演唱會,12711張門票全數售罄,單日票房1544312美元。

比Future Now:The Tour高出一倍。

即便不看單場看整體,巡演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2016年快要接近尾聲,Future Now:The Tour,暫時在Pollstar北美地區兩百強巡演榜上排名第69位。平均票價57.79美元,平均單場觀眾7002人,平均單場票房404651美元,總計售出301090張門票。

毛收入——1740萬美元。

這可是本田思域贊助的年度巡演啊。

要知道,本田去年贊助的One Dire巡演,全年一共開了54場,平均票價88.91美元,平均單場觀眾43785人,平均單場票房3892782美元,總計售出2364390張門票,毛收入2.102億美元,排在年度榜單的第二位,僅次於泰勒-斯威夫特的2.504億。

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主辦方不滿意,因為從籌備到正式演出,忙活了一整年,最後刨除成本扣完稅,把本田的贊助款算上,利潤也就三百萬美元左右,差預期目標一大截。

贊助方也不滿意,場次只少了12場,但門票銷售數量居然差了7.7倍,也可以說,是宣傳效果弱了7.7倍。

那藝人方總該滿意了吧?畢竟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簽了保底協議,不管巡演本身是虧是賺,都能各自拿到數百萬美元回家。

這話得分兩頭說。

短期來看,還算是比較滿意,42場演唱會辦了,借著宣發推廣的噱頭,該上的脫口秀節目也都上了,而且還能懷揣大七位數的支票回家,至少未來兩三年都不用擔心家裡斷炊的問題——花錢再大手大腳的好萊塢明星,也不至於這麼短的時間裡就能造完幾百萬美金。

但長期來看,局面對二人來說就不太樂觀了。

Future Now:The Tour,將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商業號召力的羸弱,完全而徹底地暴露了出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音樂圈內的專業人士,掃一眼數據,就能大概推算出黛米與尼克的單場保底金額,以及他們最後到手的票房分成。

而這,會嚴重影響到兩位音樂人接下來的議價能力。

音樂人,以唱片銷量說話、以流媒體播放量說話、以演唱會的上座人數說話。

從這三個方面來看,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目前的聲量,已經下滑到了職業生涯的新低。

反觀他們的兩位熱場嘉賓,卻正處於演藝事業最昂揚蓬勃的強勢上升階段。

碧梨-艾利什的第二首宣傳單曲《Bellyache》,自七月底獲得Billboard單曲排行榜第42位的好成績之後,便一直穩紮穩打、節節攀升。8月6日,第40位,超越尼克-喬納斯與托芙-洛合作的《Close》,離他哥哥喬-喬納斯的樂隊DNCE還差一名。8月13日,《Close》掉到第45位的時候,《Bellyache》依然堅挺,與《Cake By The O》一起前進兩個席位,來到第38名的位置。

8月20日,《Cake By The O》後退到了第41位,而《Bellyache》竟然衝到第35位,上面就是盧卡斯-格雷厄姆正在快速褪去熱度的《7 Years》。8月27日第33位、9月3日第30位、9月10日第25位、9月17日第23位、9月24日第22位,而在新鮮出爐的10月1日榜單里,則上榜以來首次顯出下降態勢,後退一步來到第23位。

將這兩個月所有單曲的榜單表現做成一個曲線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Bellyache》是一匹少有的,沒有上下波動,一路悶頭往前猛衝的黑馬。雖然不及《Cold Water》的巔峰熱度,但一邊是Major Lazer +賈斯汀-比伯強強聯手,另一邊是依舊沒滿十六歲的新人碧梨-艾利什唱獨角戲,能夠做到這種程度,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了。

《Bellyache》,與和它同樣異軍突起,由說唱藝人Gnash與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奧利維亞-奧布萊恩合作,通過大西洋唱片發行的《I Hate U I Love U》,被稱為是今夏最令人驚喜的新人新作。兩首單曲的表現相差無幾,Spotify每周播放量,《I Hate U I Love U》3573338次,《Bellyache》3734704次,基本打平。榜單排名方面,前者上周第23位,這周第22位,正好跟後者調換了個位置。

另外,《I Hate U I Love U》從歌詞、編曲再到人聲旋律,也主要走的是暗黑頹喪的風格。因此,各方面都十分接近的兩支單曲,開始頻繁地被音樂雜誌和評論家用來做對比和歸納。按照Teen Vogue的說法,從不同方面,描繪當今青少年絕望情緒的這兩首歌,是Emo文化在2010年代新鮮變種。

2000年代的Emo,是Paramore,是My Chemical Romance,是叛逆而不屈,掙扎卻激烈的。但2010年代的Emo,是Billie Eilish,是Gnash,是Lorde,是Lana Del Rey,也是要等到2017年4月才會發行他第一張專輯的Tenta。

2010年代的Emo,是認清現實之後的躺平,是歐美社會階級鴻溝巨大到不可逾越之後的自我毀滅,是藥物泛濫無法抑制之後的迅速沉淪。

韓易很清楚,碧梨-艾利什的成功,與她和哥哥自身的音樂天賦、創作才華和流行觸覺有密不可分的聯繫,但起到最關鍵作用的,還是浩浩蕩蕩向前奔涌的時代浪潮。

她是恰巧被時代選中的幸運兒,她的音樂風格,正好可以代表與她一道出生的下一代。

這也是韓易沒有刻意遵循歷史軌跡,按照原本《O Eyes》-《Si Feet Under》-《Bellyache》的路線發歌,讓她明年2月再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的原因。

黎明的鐘聲早已敲響,2016年還是2017年出道,14歲還是15歲成名,不會對碧梨產生太大影響。

如果說《O Eyes》讓樂迷第一次聽見了碧梨-艾利什的聲音,那麼《Bellyache》,就是全世界第一次看見她的真實底色。

黃色、黑色與紅色。

頹喪的黑,癲狂的黃。

帶上一點血祭的紅。

一如這首歌在洛杉磯遠郊荒野里拍攝的那支MV。

一身明黃,嬌小稚嫩的銀髮女孩,拖著玩具一樣的紅色小車,上面胡亂地堆疊著幾包鼓鼓囊囊的黑色塑料袋。

像是綠色的富蘭克林,也像是包裹著屍塊的福爾馬林。

她用下三白的雙眸無神地盯著鏡頭,面無表情地唱出:「我的理智去哪裡啦?也許在臭水溝里吧,我把愛人的屍體也一併遺棄在那兒了。」

在《行屍走肉》、《無恥之徒》和《絕命毒師》滋養下長大的孩子們,又如何能抗拒得了這種扭曲的暗黑之美呢?

於是,發行僅三個月,《Bellyache》的流媒體播放總量便突破了4496萬次,再加上賣出的5160張數字單曲,《Bellyache》的折算銷量一共304893張,能為瀚音樂帶來143870.32美元的收入。

雖然距離RIAA認證黃金單曲的50萬銷量標準還差一些,但突破這個數字,無疑只是時間問題。

這將會是碧梨-艾利什的第一張黃金唱片。

第二首單曲,就能達成如此成就,首張EP還沒發行,便把預付款還了快一半,碧梨的歡喜與得意可想而知。

雖然還住在高地公園,但這段時間,碧梨在得空時最喜歡的娛樂活動,就是讓哥哥菲尼亞斯開著那輛地獄貓,載她去世紀城的西園購物中心逛街。

哥哥接下來想去幹啥無所謂,只要能把還拿不到駕照的她帶到那邊就行。反正碧梨會在那裡呆上整整一天,麥蒂在洛杉磯的話就約麥蒂,戴上墨鏡走在Nordstorm百貨里,享受店員的側目、顧客的竊竊私語,和偶爾上前來索要合照的粉絲關注。若是麥蒂不在,她就一個人買杯Vegan Fro-Yo,悠閑地邊吃邊逛,慢慢踱到街對面的星薈大廈去。

出現在1001室的碧梨-艾利什,總能獲得瀚音樂僱員們的熱烈歡迎。

「嘿,碧梨,恭喜你,排名又上升了!」

「碧梨,昨晚剛看了Apple Music給你拍的紀錄片,小時候的樣子很可愛……不對,好像你現在也是小時候。」

「伱的巡演什麼時候開始啊?記得幫我留兩張票啊!」

碧梨特別喜歡這種,被大家捧在手掌心的寵溺感覺。

一直為了她的職業生涯,日以繼夜殫精竭慮,用專業與熱忱呵護著她的大家。

要是有得選,碧梨願意每天跟他們一起上下班。1001室的活力,是她夢寐以求的能量。

不過很遺憾,最近一兩個月,碧梨很少有機會造訪瀚音樂的辦公室,她的日程,已經被各種通告,塞得滿滿當當了。

演出方面的行程很少,因為經過趙宥真、凱倫-郭和席琳-約書亞的聯合研判,碧梨-艾利什的幕後團隊一致同意,目前的她不太適合繼續通過現場的方式進行曝光。

Future Now:The Tour給予了碧梨一個熟悉舞台的機會,15分鐘的表演時間,三首歌曲的內容量,正好是女孩目前歌曲儲備能夠承受的極限。

是的,跟已經在斯庫特-布勞恩麾下沉澱了兩三年的麥迪遜-比爾不同,碧梨-艾利什是一個貨真價實的新人,簽約瀚音樂之前,一首單曲都沒有發行過,到現在為止,加上尚未正式公布的《Si Feet Under》,也就三首歌可以唱。首張EP的其他歌曲,還處在demo階段,暫時拿不出手。

換句話說,碧梨根本就打造不出一個時長至少半個小時的音樂節set,更別說Livehouse專場巡演了。

沒有七八首歌,一個小時以上的演出內容,誰會專門買票來看你?

因此,瀚現場直接把碧梨-艾利什首輪Livehouse巡演的檔期,定在了2017年的4月份——EP預計將於3月發行,留出一個月的媒體宣傳時間之後,再踏上巡演路最為適宜。

至於是否要跟瀚音樂旗下的其他藝人搭檔拼盤,像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一樣做一輪聯合巡演,各方還在爭論。人予管理的趙經理人希望碧梨能和也要在明年三月發行首張專輯的哈立德捆綁在一起,取得1+1>2的效果,但瀚現場的席琳顯然更願意讓兩人分開,按照流媒體平台統計的熱度,去不同地區巡演,幫助韓易的現場演出公司斬獲更多票房。

但這些都是過了年之後才需要付諸實施的計畫,現在,碧梨的工作重心,是以先行的《O Eyes》與接棒後成績更好的《Bellyache》為支點,不斷撬動人們的好奇與期待,為接下來的新音樂做好鋪墊。

於是,從8月到9月,碧梨-艾利什馬不停蹄地在各家媒體間輾轉——從umusiZ、P3 Sveriges Radio這種只有數萬粉絲的小型網路媒體,到類似於COLORS這樣主題明確,關注者過百萬的頂流YouTube頻道,再到《Teen Vogue》和《名利場》這兩個在網路世界和現實世界同時擁有巨大聲量的一線雜誌,碧梨-艾利什的身影,開始頻繁出現在人們規格不同、大小不一的屏幕里。

其中,最值得瀚音樂宣發團隊慶賀自豪的,無疑是後三家的垂青。